張佳龍
摘 要: 隨著新課程改革在甘肅省的逐步推進,新課程理念逐漸被更多的老師和教育工作者所接受,并且能夠主動地把許多新的理念和思想滲透在教學過程中。甘肅省已經實施了新課改背景的三屆高考,大部分學校都在研究高考的備考策略,作者作為一名一線的高三教師,從團隊協作、效果落實、訓練安排三個方面提出了地理的備考策略,希望能夠對高三地理的備考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關鍵詞: 高考 備考策略 科學方法
一、團結協作,真誠奉獻
我認為要做成一件事情,離不開一個有著共同目標并且精誠合作、真誠奉獻的團隊。如果沒有一個目標一致、團結協作的年級組,那么要取得高考的勝利,我覺得是不可能的。
打造一個團結奮進的團隊,需要通過以下工作措施實現:
(一)制訂備考計劃,指引備考方向。
政、史、地備課組在備考的初期,通過集體研究與商討,制訂詳細的備考計劃。政、史、地每一個備課組先制訂各自學科的計劃,三個組再把所做的計劃放在一起查缺補漏,并且在平時的教學實踐過程中對所做的計劃進行及時的反思與調整。
(二)強化集體備課,促進專業成長。
1.備課方面:在一輪復習伊始,備課組要把探索有效的課堂教學模式作為頭等大事來抓,經過集體努力,我們提出了課堂教學五步法,即考情分析—限時記憶—考點基礎過關—思維建模與點撥—對點訓練與小結。有了課堂教學模式的指引,備課不再盲目,我們幾個人的主要任務就是每天進行頭腦風暴,把各自的智慧融在這個基本思路框架里,在各自的課堂上靈活引用,有效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2.注重聽、說、評課:課堂是主陣地,只有在具體的課堂上才能檢驗我們提出的課堂模式是否具有可行性。在這樣的背景下,組內的聽說評課活自然就成為我們的習慣行為,可能剛開始的時候,大家或多或少地都有抵觸的心理,但漸漸地我們一致認為這種活動是很有意義的,不僅僅對促進課堂改革,更對每個人的專業化成長都是十分有益的。
3.試卷分析與講評:高三復習過程中,考試是經常的事。但每次試后可能我們更多關注的是學生的成績,對出現的問題一帶而過。長期這樣的話就會事倍功半,效率低下,我認為更致命的是會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造成很大的影響。我們特別重視每次試卷講評和分析,在每次統一流水閱卷的過程中,我們都會做出專門的分工,分別對選擇題和主觀題進行詳細統計,并且在平時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滲透強調。一學期下來我覺得對專業成長起到了很好的推動作用。
(三)加強集體研究,提高備課質量。
1.研究課標和考綱:新課程體系明確地出臺了每個學科的課程標準。幾次參加研討會的共同感受是各個名校的教師都非常重視研究課程標準。我們非常重視研究課標,具體做法:按照課標要求,把課標中的出現的考點按照關鍵字進行歸類。主要的行為動詞有“了解”、“掌握”、“理解”、“說出”、“描述”、“學會應用”等。然后根據歸類的情況對考點進行大膽取舍,這樣極大地提高了備考的效率和針對性。
2.研究高考試題:主要針對近三年的寧夏卷和全國卷試題,對高考試題按考點進行統計,統計每個知識點在高考中的考查頻次、考查形式(選擇題、主觀題)、難易程度和所占分值。通過精細化的統計,對每個專題中的每個知識點做到了心中有數,提高了備課的針對性,并且對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3.研究教材:和以往的教材相比較,新教材容量大、模塊多,讓學生很難選擇與取舍。并且很多模塊(諸如閱讀、活動、思考、討論、案例)往往是命題者青睞的對象。我們主要對必修1、2、3三本教材進行整合。具體做法:把模塊里的內容進行整容和變形,直接變成課堂上學生討論、探究、針對訓練的素材,把課外要求學生做的任務直接放在課堂上解決(大部分學生在課外沒有時間看)。
既增強了課堂的實效性,又讓學生明確了課本的重要性。另外,我還將全國其他三個版本(魯教版、湘教版、中圖版)的教材和人教版教材進行比對與整合,給高三一輪復習提供充分的課堂素材和材料。更重要的是讓師生明確了每個考點考查的深度與廣度,大大提高了一輪復習備考的效率。
二、注重落實,不搞形式
高考備考的過程是一個艱辛的過程,堅決不能搞形式主義。要把每一項工作都落到實處,如備考計劃的落實、集體備課、課堂教學效率、課外輔導、作業的檢查督促、心理疏導等方面。每一個環節都需要我們不折不扣,盡最大的努力做到更好。特別要注意的是:在課堂教學方面,我們一直堅持“低起點、小臺階、嚴要求、強訓練、多鼓勵”的原則,非常注重基礎和訓練,大膽取舍,一課一得。在課外輔導方面,一定不要為了應付領導的檢查而追求形式,一定要有目的性和針對性,哪怕是給學生糾正了一個錯別字,那也是有效果的。在心理疏導方面,老師不要急著給學生下結論,先通過溝通讓學生自己說問題,再提建議,想對策,切忌急于求成。
三、科學訓練,提高效率
在借鑒前幾屆文綜教師的經驗和吸收外校備考經驗的基礎上,我們非常重視課堂的訓練和平時的考練,在周末安排了兩次針對性的訓練,讓學生提前適應文綜綜合試卷。到了二輪復習,每周都安排一次專門的綜合訓練,每次的訓練試卷都是全收全改,還要講評。到了三輪復習,在一周內通過以安排大課的方式訓練一次,周末訓練一次。除此之外,在政、史、地各自的課堂上分單科進行訓練。通過有序的、科學的訓練,既穩定了學生的心理,又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做題能力和學習成績。
思考與不足:
第一,我認為教師的專業素質比方法技巧更重要,我們要擬訂翔實的學習計劃,穩扎穩打、厚積薄發,全身心投入新課改探索研究,切實提高適應新課程教育教學的能力。第二,現在的學生和以往不一樣,我們應該更加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和情感教育。
另外,我感覺還有一些做得不夠的地方,一是沒有完全把集體備課由行政推動變成自覺行為。二是課堂上矯揉造作的無效討論制約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三是由于上學期時間的限制,沒有系統地、全面地對三本教材中的模塊進行統計整理。希望這些問題能在今后的備考過程中能夠得到有效的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