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謙能
摘 要: 現代民間繪畫是我國農村群眾美術創作活動的產物,是社會現實生活的反映,是民族民間藝術的傳承,是堅持文化創新的結晶。作者主要分析了現代民間繪畫的主要特征。
關鍵詞: 民間繪畫 特征 群眾性
現代民間繪畫又稱農民畫,發端于農村,生長于民間,是中國特定歷史與社會條件下產生的一個特殊畫種。它經過半個世紀的實踐和演進、繼承與創新,以特有的性質在中國現代美術史上留下光輝的一頁,受到中外藝術界的關注與矚目。現代民間繪畫的特性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
一、創作活動的群眾性
現代民間繪畫是在政府行為的推動和文化部門的組織輔導下發展起來的,其創作活動作為群眾文化的組成部分,本身就有“群眾性”的涵義。它發展中的每一個階段,都帶動了農村群眾性的美術創作活動,并在全國形成了高潮。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中期,江蘇邳縣陳樓鄉農民漫畫的出現,引發了全縣的農民畫創作活動,在政府的支持和文化部門的組織引導下,創作隊伍不斷擴大,男女老少皆有,作者達數萬之眾,掀起了全國第一次農村群眾美術創作活動的熱潮。六十年代初期,陜西戶縣文化部門在村鎮普遍設立了美術小組,舉辦業余美術作者訓練班,培養了大批農民畫作者,創作出了一批“生活化”色彩強烈的作品。七十年代末,上海金山文化館的藝術實踐改變了農民畫的原有面貌,發掘了民族民間的藝術寶藏,為現代民間繪畫開拓了廣闊的前進道路,推動了全國第三次農村群眾美術創作活動的興起。改革開放以后,黨和政府把開展現代民間繪畫創作活動作為提高農民文化素質和農村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一項主要工作。現代民間繪畫似雨后春筍般不斷成長壯大,全國各地都涌現出不同規模的創作群體,參加創作活動的作者以農民為主體,同時也有漁民、牧民、學生、工人、干部等,呈現出百花爭艷的局面。二十多年來,各省、市及全國性的現代民間繪畫(農民畫)作品展覽和理論研討交流活動持續不斷。2004年9月,第七屆中國藝術節全國現代民間繪畫畫鄉建設成果展暨第二屆秀洲·中國農民畫藝術節在浙江省嘉興市秀洲區開幕,全國60多個文化部命名的“中國現代民間繪畫畫鄉”相聚秀洲,展示各地的優秀現代民間繪畫成果,成為新世紀中國現代民間繪畫規模最大的一次盛會。現代民間繪畫創作活動范圍之大,參與人數之多,足見其廣泛的群眾性。
二、作品主題的現實性和時代性
現代民間繪畫的發展進程與各時期的政治生活有關,它由農民畫演變而成,從誕生那天起便表現出強烈的現實性和時代性。新中國成立初期,廣大農民畫作者以淳樸真摯的感情、豐富大膽的想象、夸張浪漫的手法,畫出了一大批時代性很強的漫畫式作品。它反映出翻身解放的勞動人民對自己新生活的熱愛與贊美,對未來的向往與渴望,對藝術的需要與追求。盡管這些農民畫還很幼稚、簡單、粗糙,在內容上受當時大躍進浮夸風的影響,但是產生了很多內容健康、形式新穎的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手法相結合的好作品,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時代印象。農民畫的成長期正值“文化大革命”,這一時期的農民畫創作活動在“革命文藝路線”的指引下,開始根據形勢的需要,投入到“為階級斗爭服務”、“為政治服務”之中,轉向注重現實生活描寫、重視寫實的造型因素。農民畫作者以“對黨、對領袖、對祖國、對社會主義、對生活無限熱愛的樸素感情”,創作了大量作品。新時期以來,政治上的寬松給予藝術充分的表現空間,在“民間美術熱”的熏染下,農民畫演進成現代民間繪畫,走上了藝術自律的軌道,創作獲得了巨大的自由,主體個性得到了極大的張揚。現代民間繪畫作者通過手中的畫筆,用真摯的感情、樸素的畫面、鮮艷的色彩記錄新生活、描繪新生活、謳歌新生活,創作出一批描寫當地風俗民情、表現現代農村生活和勞動情景、反映改革開放以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成就的作品。這些作品主題的現實性和時代性更突出。各時期的作品已形成了一條反映社會現實生活的畫卷,構成了一座體現歷史時代特征的畫廊。
三、藝術風格的地域性和民族性
現代民間繪畫創作活動作為群眾文化的組成部分,其作品藝術風格的形成必然與畫鄉所處的地域和民族有關。如:陜西的安塞、洛川、宜君、戶縣等畫鄉地處黃土高原的北部與中部,地域偏僻,交通不便,古老傳統文化和民俗得以較多保存,作品以雄厚的民間藝術傳統而見長,夸張、神奇、高亢而強悍;上海的金山、松江、寶山與浙江的嘉興、慈溪、奉化等畫鄉大都處于物產富庶、風光秀麗的江南魚米之鄉,古老的吳越文化與水鄉獨富韻致的民間美術交相輝映,作品汲取了民間藝術寶庫的精華,以水鄉為特征,清新、恬靜、典雅而和諧。
“中國現代民間繪畫畫鄉”遍布在全國24個省、市、自治區,地域遼闊,民族眾多。各畫鄉的地貌、氣候、民俗、風情直接影響到作者的創作,作品的地域性和民族性在現代民間繪畫藝術風格中充分顯現。
綜上所述,現代民間繪畫是我國農村群眾美術創作活動的產物,是社會現實生活的反映,是民族民間藝術的傳承,是堅持文化創新的結晶。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大力發展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今天,現代民間繪畫的特性將會更加鮮明突出,為弘揚民族文化和培育民族精神發揮出更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左漢中,主編.中國現代美術全集·農民畫.湖南美術出版社,1998.3.
[2]2004第七屆中國藝術節全國現代民間繪畫畫鄉建設成果展(畫冊),2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