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偉
摘 要: 大學生的學習、發展直接關系國民素質提高,關系社會安定與和諧,大學生中有一部分群體需要特殊關注——被預警學生。本文首先介紹T大學學籍現狀,深入分析T大學學籍預警制度存在的主要問題,最后提出高校學籍預警的改進方向:制定全過程、全系統、多元化學籍預警體系。
關鍵詞: 學籍預警 現狀及改進 T大學
引言
學籍預警是一種信息反饋機制[1],通過學校、家長、學生三方之間的溝通、協調對學生各方面進行預警,以使學生順利完成學業,健康成長,努力成才。學籍預警管理過程中,管理者應樹立危機意識[2],細致做好學籍預警工作。
1.T大學學籍預警制度現狀
1.1T大學學籍預警范圍及等級
T大學按照各學期所開課程(校級公選課)尚未取得學分,將預警等級分為三級:一般預警:漢語言學生累計達到16學分以上的、民語言學生累計達到20學分以上的提出一般預警;漢語言學生累計達到22學分以上的、民語言學生累計達到26學分以上的提出留級預警;漢語言學生累計達到28學分以上的、民語言學生累計達到32學分以上的提出一般預警;
1.2學籍預警工作的方式
每學期初2周內進行學籍預警。對進入一般預警范圍的學生由學院進行口頭通知;對進入留級和退學預警范圍的學生,由學院下達一式三份的《學籍預警通知書》,經學生本人簽字確認后,將一份《學籍預警通知書》及《學籍預警學生家長通知書/回執》以掛號信形式寄給學生家長。其余兩份《學籍預警通知書》,一份交給學生本人,一份由學院保留并與反饋的《學籍預警學生家長通知單/回執》一并存檔。輔導員、班主任應隨時保持與學生家長聯系,并定期匯報分管領導。當學生進入預警范圍時,輔導員和班主任應及時了解學生請假及曠課學時數過多的原因并通知學生家長,請家長配合學校督促學生認真對待功課和學業。并向學院分管學生工作負責人報告,及時有針對性地做好學生的幫扶工作。
2.T大學學籍預警制度存在的主要問題
2.1單純以考核成績為預警依據
T大學學籍預警是以學生學期考試未獲得學分為預警依據,統計學生累計掛科學分的絕對值,然后與預警制度中的預警標準比對,判斷該生是否達到預警閥值,若達到預警標準,則判斷預警的種類。根據不同類型預警,執行相應后續學籍預警處理程序。這類預警對于被預警學生而言屬于事后補救型預警。該制度的目的在于止住學生走向更惡劣的結果,及時對學生進行糾偏,對于其他學生有較好的警示作用。相比這種“亡羊補牢”式預警,防錯型預警對學生來講成本或代價更低些。防錯型預警要求預警工作重心前移,特點與“亡羊補牢”式預警的滯后性相反,這種“未雨綢繆”式預警更具有時效前瞻性,對學生可能出現的錯誤行為或結果提前預防,提前為學生向正確的方向前進保駕護航。該類預警更加重視被預警的原因和過程,提前給相關學生對癥下藥,將學生不好的傾向扼殺在萌芽中。因此,該類預警對信息收集要求較高。
2.2是以所掛科學分“一刀切”式的預警
T大學實行的學籍預警,以累計掛科學分為預警閥值,不區分學生年級采用統一的預警方式和閥值,使較低年級學生不容易被預警。該制度將預警時間推后。學生在學習中出現狀態不佳、心浮氣躁的早期反而不能被及時糾正?!耙坏肚小崩塾媽W分預警模式雖然執行非常方便,但對于被預警學生而言不夠人性化。高校學籍預警應本著以人為本的原則,按照年級制定一學年或一學期預警相對學分閥值,達到防止學生墮落、問題惡化,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的目的。
2.3將退學作為學籍預警的終點
T大學學籍預警從一般預警、留級預警最終到退學預警,表面上是循序漸進給學生提供改過自新的機會,但其學籍預警的終點是退學。大學生退學不僅給學生個人前途、父母思想、家庭經濟帶來嚴重影響[3],更會造成國家教育資源的浪費。一般預警、留級預警表面上看給了學生再來一次的機會,但由于補考制度本身存在的缺陷,讓學生再次拿到學分很困難。學籍預警的目的不僅是威懾,不應以簡單的退學為威懾,更應該提供更多條件使學生悔過自新,從補考重修及再次獲得學分的要求上做出合理的制度設計,引導和幫助該類學生健康成長成才。
3.高校學籍預警制度的改進
3.1學籍預警要與年級相結合形成全過程預警
學籍預警根據預警時間點分為學期初預警、學期中預警、學期末預警。學期初預警根據以往掛科學分及本學期選課情況提示雪山本學期掛科學分達到多少相對學分將達到何種級別的預警,提示學生臨界相對學分及相應課程分布。
學期中預警主要包括課堂表現、曠課情況,可以采用大數據進行處理這些信息。如根據圖書館的門禁系統統計學生的自習時間,根據圖書館借閱系統統計學生借閱圖書的數量等,教師上課時對學生的評價信息。根據這些信息及時提出預警,及時給予積極健康的引導。
學期末預警根據學生本學期課堂表現及自習、自學情況提醒學生努力復習,提示學生在期末考試章扭轉本學期不好的表現。
3.2學籍預警要與學生綜合測評相結合形成全系統預警
“亡羊補牢”式預警的最大不足在于時間的滯后性及未對被預警的成績及過程進行分析,所以只能治標不治本。大學生在大學首先應學做人,大學生應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因此對學生的預警應綜合評價學生的表現,不能僅以學習狀態預警,應以綜合評價結果預警,拓寬學籍預警的指標維度,踐行以學生為本的全系統預警。
3.3學籍預警要與人才培養的階段任務相結合形成多元化預警
學籍預警根本目的是服務于人才培養,故學籍預警應根據不同階段人才培養任務制訂相應的預警方案[4]。高校不同年級學生面臨的學習矛盾不同。“一刀切”的掛科學分預警很難與不同年級大學生成長需求相匹配。高校應結合人才培養的年級任務,為不同年級的學生制定與之相適應的學籍預警制度。
大一學生需要適應大學的學習及生活方式,且大一基本開設的是公共基礎課,此時學生的專業興趣并未得到培養。大一學生剛從高考中“解脫”,在新的環境和誘惑面前會對自己放松要求[5],因此大一預警注重苗頭預警,同時應關注特殊學習群體,如家庭困難、父母離異、單親家庭及偏科等學生。
大二年級與大一不同,大二年級學生基本適應了大學生活,開始學習一些專業基礎課,此時需要培養學生的專業興趣,此時是學生轉型的關鍵時期,可以多舉辦專業活動,通過專業活動引導學生在此關鍵時期走向積極方向,此階段的預警注重學生對專業興趣的培養及專業基礎課程的學分情況。
大三年級是確定畢業去向的關鍵時期,如考研、就業等,并且課程基本都是專業課。T大學大三的專業課每學期達到七八門課程,學生學習強度比較大,可能會出現一部分學生“破罐子破摔”的情況。因此大三年級應關注那些被預警過的學生,采取有效幫扶措施增強他們的學習動力,引導他們找到未來適合自己的方向。
畢業季,T大學只有一學期有課,并且大部分課程采取非閉卷考試方式。大四學習壓力并不大,但對于畢業大補考,有些學生不能態度端正地對待,一方面面臨就業壓力,沒有精力復習補考課程,大學預警應關注畢業補考及逃課上網等學生,提醒學生認真準備大補考,另一方面應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使大學生先就業后擇業,避免眼高手低。
結語
被預警學生所在學院輔導員、班主任應積極主動配合,共同做好預警工作,學生管理部門應積極開展有關學生學業的教育活動,有針對性地幫助被預警學生制定切實可行的學習措施和辦法。各學院和教務部門、心理健康中心等有關部門相互協調,密切配合,共同做好被預警學生的引導、教育工作。
學籍預警應本著以人為本,防患未然、教育為本,從嚴管理、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原則,系統性、多元化、全過程預警,以嚴肅認真細致的態度促使困難學生健康成長、順利成才,實現高校教育的根本目標。
參考文獻:
[1]孟曉.高校學籍預警機制的探討[J].中國成人教育,2010,13:25-26.
[2]胡萍.高校建立學籍不良異動管理預警機制的思考[J].寧夏師范學院學報,2008,04:155-157.
[3]吳婉淑.從學籍管理的角度談高校學業預警[J].文教資料,2014,07:115-117.
[4]許中華.基于人才培養方式多樣化的學籍管理[J].湖北工程學院學報,2016,01:88-91.
[5]吳宗志,黃小琴.高校學業預警制度設計初探[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15,06:46-47.
基金項目:塔里木大學高等教育研究項目(TDGJ1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