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司淼
摘 要:大學校園是養人育人、傳承文化、創新文化的地方。一個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是由他在生活中所感受到的、受所經歷的事跡影響而形成的。在大學這個關鍵的過渡階段,校園景觀是大學生校園生活的一部分,它在潛移默化中對大學生的品性和人格的形成產生一定的影響。校園景觀需要有其自身的特色,讓人耳目一新,從五官出發,尋求感官上的刺激,激發大學生的潛能。
關鍵詞:校園軟文化;校園景觀;大學生;文化底蘊
中圖分類號:TU984.1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5913/j.cnki.kjycx.2016.12.034
近十幾年,為了帶動經濟的增長,我國地產行業迅猛發展。這不僅使房地產行業變成了熱門,還帶動了國內“景觀設計”這一新興行業的發展。目前,我國依舊處于后工業化時代,人口多、需求大,大多數產品屬于大批量制作,量大,且多為仿制,沒有知識產權。于是,出現了一種社會默認的生產模式——“山寨”模式。身處這個時代,景觀設計也未能逃過工業時代的影子投射,審美走向同一化,設計走向趨同化。走在大學校園中,沒有造型特色、沒有文化底蘊、沒有人文寓意的校園景觀隨處可見。但大學校園作為養人育人、傳承文化之地,其景觀不應該只是為了綠化或美化校園環境。
1 大學校園景觀和校園軟文化的概念
1.1 大學校園景觀的概念
在經歷九年義務教育、三年高中后,部分學子通過了嚴格的高考跨入大學校門。大學校園是承接文化、創新文化、傳遞文化的地方。“景觀”是地面上一切可以用肉眼看得到的事物、場景的總和。不管是自然山水,還是人造景象,都可以稱作“景觀”。“校園景觀”就是大學校園內的一切可以看到的事物、場景的總和。大學校園中的教學樓、操場、一花一石、一草一木都算得上是校園景觀,甚至行走于教學樓之間的教師,奔跑于操場上的學生,也算是大學校園中一道美麗的景觀。校園景觀是校園文化的載體,校園文化是通過校園景觀傳遞給學生的。有人將校園景觀稱作“第二課堂”,也有人將其稱作“隱性課堂”。
1.2 大學校園軟文化的概念
學習不僅僅只是在課堂上學習書本上的知識,在課下同樣也可以獲取知識,知識的獲取貫穿于整個校園生活中。大學校園中的軟文化是指校園中無處不在的人文氣息和文化底蘊。我們可以將軟文化作為第二課堂,教給大學生更多書本上沒有的或與書本上不一樣的知識。大學階段更重要的是學習一些學習方法、創新思維,培養刻苦的精神、高尚的情操,注重綜合素養的提升。
2 校園軟文化和校園景觀的結合
校園文化是校園景觀的靈魂,校園景觀是校園文化的物質載體。校園文化是一種無形的力量,需要通過校園景觀的物質形態展現出來。豐富多樣的校園文化,吃苦耐勞、頑強堅韌的校園精神等都可以通過校園景觀中的花、草、樹木、山、石、水景表達出來。校園中的每一種景象都洋溢著大學校園輕松自然、簡單淳樸的氣息,宣揚著大學的教學理念、審美情趣、精神追求和價值觀。
3 校園軟文化對大學生的影響
3.1 校園軟文化對大學生“三觀”的影響
高中校園生活較為淳樸、單一,學生的思想還不夠開放,因此,高中生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還不夠成熟、穩定。然而,當學生邁入大學校園,他們的眼界逐漸變得開闊,其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逐漸形成并趨于穩定。在美國TED演講中的一期,一個演講者講到,“在法律的定義中,20歲已是成年人,但從整個漫長的人生來看,20歲只是我們從青年到成年的過渡期。這是一個關鍵時期,也是一個轉折時期。”一個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是在潛移默化中形成的,校園景觀對大學生人格的塑造有著重要的影響。
3.2 校園軟文化對大學生潛能的激發
人的潛力是無限的。據論證,一個人在困境中可以跨越4 m寬的懸崖。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潛能是需要去刺激和挖掘的。然而,現在大多數校園景觀都是“千篇一律”“千人一面”,沒有新意,也沒有歷史文化底蘊。沒有結合校園文化的景觀,就如同沒有靈魂的人一樣,失去了精髓,僅剩一具空殼。校園景觀需要有其自身的特色,讓人耳目一新,從五官出發——眼睛所能看到的,耳朵所能聽到的,鼻子所能聞到的,嘴巴所能嘗到的,身體所能觸碰到的,從這一切中尋求感官上的刺激,感受景觀帶來的不一樣的感覺。景觀不僅僅是供學生觀賞的,更需要學生參與其中,和景觀融為一體,體會其中的韻味和意義。人在看到一件事物時,會感性地從視覺上去理解這件事物,然后再理性地去分析這個事物,最后達到情感上的共鳴或者情感上的升華。
4 結束語
在大學校園中,最重要的兩者就是文化和學生。校園景觀作為一種傳遞工具,將校園文化傳遞給學生。正值青春的大學生,在這個時期就如海綿吸水一般,大量接收著知識。校園中的每一棟教學樓、每一個操場、每一間教室、一花一木,甚至是一個小小的座椅,都全方位地塑造著大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因此,校園景觀應該起到積極、正面的作用。大學生每天生活于校園中,自然會對周圍環境產生感情。富有創意的校園景觀可以釋放大學生的天性,讓他們尋求靈感的來源,突破僵化的思維方式。
參考文獻
[1]葛現玲.大學校園個性化環境景觀營造探析[J].四川建筑,2012,32(2):15-17.
[2]張敏.高校校園景觀的育人功能探析[J].美與時代(上),2009(7):48-51.
[3]羅維安.激發學生潛能的個性化校園文化景觀[J].藝術教育,2013(3):167-168.
[4]邱玉華,陳幼林.大學校園景觀設計中文化內涵的表達[J].華中科技大學學報,2007,24(2):74-77.
〔編輯:劉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