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麗雄,侯官響
(楚雄師范學院 經濟與管理學院,云南 楚雄 67500)
云南省城市化進程與金融發展互動關系研究
石麗雄,侯官響
(楚雄師范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云南楚雄67500)
[摘要]本文通過協整檢驗考察云南省城市化和金融發展之間的相關關系,結果表明城市化不僅與金融發展之間存在長期均衡的關系,而且與資本形成、第二、三產業產值比和財政支出之間也存在協整關系。
[關鍵詞]城市化;金融發展;協整檢驗
[DOI]10.13939/j.cnki.zgsc.2016.04.191
1引言
城市化進程不僅存在聚集效應還存在擴散效應。首先,人口、要素資源和產業的聚集,形成了城市經濟結構和城市生產生活方式,這增加了對金融產品的需求,也為金融發展提供人力資本。同時,城市化的要素聚集達到一定程度時,由于受如土地等資源的約束,將發生城市要素的擴散,城市要素向城市周邊地區進行擴張和轉移,這個過程也將帶動金融體系規模的擴張。在金融發展與城市化相關關系的研究中,A.Tarski(1997)提出城市化進程中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城市住房建設中都有金融提供資金支持。Y.Derriennic(2003)的研究認為金融發展與城市化具有顯著的正相關。汪小亞(2002)認為金融對于中國城市化的支持作用主要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中小企業發展、人口規模擴張和素質提高。梁欣然(2007)指出城市金融發展對于城市產業發展具有重要影響,城市金融發展實際上為城市經濟發展中企業發展提供必要的資金支持和投資于基礎設施建設和構建不同層次的服務網絡。
倪風珥(2007)研究認為中國的城市化程度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城市化水平落后于經濟增長,導致城市化不足;同時也指出金融發展推動了城市化的進程,而且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也進而影響了城市金融的發展。梁欣然(2007)認為城市化進程中金融體系的發展為城市建設提供了更為豐富有效的融資渠道。在金融系統的資源配置作用下,投資的效率得到提高,資本的邊際生產水平增加,金融發展促進城市化進程。
2城市化率界定
工業化和城市化是推動一個國家或一個地區經濟社會現代化的重要力量,并且相互依存互為補充。首先,工業化是城市化的基礎。①工業化為城市化提供城市所需的消費品和消費群體,②工業化是發展城市基礎設施的基礎。沒有工業的發展就難以建立起能夠滿足城市人口生產生活所需的產品。③工業化是城市市場發展的依托。“市”就是市場,市場交易是城市的基本功能,城市所交易的工業品需要工業來提供。其次,城市化促進工業化和產業結構升級。①城市化的要素集聚可以為企業節約生產、交易成本,提高經營效率。②城市化引發的人口聚集產生“學習效應”和“外溢效應”,以提高人力資本,促進技術進步。
1980年云南省三次產業產值占比分別為42.6∶40.3∶17.1,2014年這一比重達15.5∶41.2∶43.2,產業結構的變動帶動三次產業分就業人數相應的調整,1980—2013年第一產業就業人數占比持續下降,而第三產業就業人數占比快速上升,目前已達31.3%。考慮到我國長期以來實施的戶籍制度,本文對城市化率的界定以第二、三產業就業人數占比作為城市化率的指標。截至2013年云南省城市化率達到44.5%,較1980年的15%顯著提高。但與全國平均和東部沿海地區相比仍然還有較大差距,金融體系發展的滯后成為制約城市化的重要因素。見下圖所示。
3云南省城市化率與金融發展互動關系實證分析
本文以城市化率作為解釋變量,金融發展為被解釋變量,控制變量為第二、三產業比、資本形成和財政支出比。城市化率UR=(第二、三產業從業人口)/總人口;金融發展FIR=貸款余額+(上市公司總市值+保費收入)/GDP;第二產業比SI=第二產業產值/GDP;第三產業比TI=第三產業產值/GDP;資本形成CF=固定資產投資/GDP;財政支出比PFE=財政支出/GDP。其中UR、SI、TI逐年提高,呈現出長期增長的趨勢。FIR、CF、PFE雖然也有顯著提高,但受到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產業政策等的影響表現出較大的波動性。
實證模型如:URt=β1FIRt+β2SIt+β3TIt+β4CF+β5PFE+εt
協整檢驗能有效處理非平穩序列的因果關系。首先對各變量進行ADF單位根檢驗,若ADF值小于臨界值,則表示序列平穩。反之則序列不平穩。*表示只含有截距項,**表示含有截距項和趨勢項;Δ表示一階差分序列。結果表明,所有原序列經過一階差分之后平穩,即所有變量服從一階單整。見表1和表2。
檢驗結果顯示在5%的顯著性水平下模型存在一個協整關系協整方程為:UR=-0.197552FIR+0.050703SI+1.177713TI+0.578252CF+0.080728PFE

云南省城市化率

變量5%臨界值ADF值平穩性變量5%臨界值ADF值平穩性UR**-3.552973-0.255468不平穩ΔUR**-3.557759-5.179131平穩Fir*-2.957110-0.544918不平穩ΔFir*-2.957110-9.349045平穩SI*-2.954021-1.666235不平穩ΔSI*-2.957110-5.144331平穩TI**-3.552973-3.442195不平穩ΔTI**-3.557759-7.538025平穩CF**-3.552973-1.033962不平穩ΔCF**-3.562882-4.967986平穩PFE*-2.954021-0.350780不平穩ΔPFE*-2.957110-6.906745平穩
按計量通行的方法,以AIC準則為準,確定滯后階數為2階。

表2 跡統計量、最大特征根檢驗
方程表明云南省城市化率與金融相關性率成反比;與資本形成、財政支出比、第二、三產業產值比成正比。導致金融發展與城市化率的負相關關系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一是云南省金融發展水平較低。區域金融發展水平直接決定了其對實體經濟和城市化建設的服務能力。無論是從金融機構的數量和金融資產的規模上,還是從融資結構上來看,云南省金融體系還有待提高。二是城市化進程中的基礎設施建設具有超前性、社會性、公益性等公共產品特性,投資周期長、規模大,這與商業銀行短期經營目標不切合,故而難以獲得商業銀行的融資服務。第二、三產業占GDP比重的提高有助于產業的發展和結構的優化,而這將促進各要素的聚集,推動城市化進程。資本形成是固定資產投資占GDP的比重,固定資產投資包括基本建設、更新改造、房地產開發投資和其他固定資產投資四個部分,固定資產投資不僅是擴大需求,促進經濟增長的主要途徑,也是就業供給、住房供給和其他要素供給的主要來源,是經濟發展和現代化的重要基礎。財政支出包括購買性支出和轉移支付,購買性支出能有效促進社會總需求,推動經濟增長,促進生產和就業,推進城市化水平。
開拓城市化進程中的融資渠道首先需進一步擴充金融機構的數量和規模,著重發展不同層次的金融機構,以滿足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其次,大力發展資本市場,提高直接融資比重,鼓勵和推動發行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債券進行融資。再次,大力發展PPP模式。PPP模式不僅可以減輕政府長久以來的財政負擔,又可將社區及民眾力量引入公共服務的進程當中,以強化公民意識與社會認同感,同時提高了資源使用效能和建設、運營效率。最后,發展開發性金融。開發性金融把財政資金轉化為信貸資金以市場化的方法運作,以國家信用為基礎,以市場業績為支柱,以建設市場來實現政府目標,承擔起經濟建設中的長期融資任務。開發性金融不僅能促進實現政府發展目標,而且可以有效彌補體制落后和市場失靈。
[作者簡介]石麗雄(1987—),男,彝族,楚雄師范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教師,金融學專業。研究方向:區域金融、資本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