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河南省西平縣為例"/>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宋曉英
(中央民族大學,北京 100081)
家庭農場籌資現狀分析
——以河南省西平縣為例
宋曉英
(中央民族大學,北京100081)
[摘要]本文以河南省西平縣家庭農場的初期實踐為例,以家庭農場為研究對象,以保障農戶與各參與主體的利益為核心目標,借鑒發展完善的“松江模式”,結合西平縣的發展現狀、籌資困境和政府支持等相關情況,探究西平縣家庭農場籌資模式改進與創新的方向,并在此基礎上對不同主體提出了改善家庭農場發展環境,完善直補政策等建議。
[關鍵詞]家庭農場;籌資困境;改進方向
[DOI]10.13939/j.cnki.zgsc.2016.04.194
1西平縣農業基本現狀
1.1西平縣農業生產優勢
西平縣位于河南省中南部,北接漯河市源匯區,南望駐馬店市,東臨上蔡縣,西部與平頂山市舞鋼市毗鄰。南距武漢300千米,北距新鄭國際機場130千米,位于鄭州及武漢兩大都市“一日經濟圈”內,地處京廣鐵路沿線,地理位置優越。該縣地處北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地帶,屬亞濕潤大陸性季風型氣候。氣候溫和,四季分明,是我國小麥出口基地,綠色農業生態縣,農業大縣。可以看出,明顯的區位優勢為西平縣農產品輸出提供了有利條件。
1.2西平縣農業概況
西平縣總人口87萬,農村人口約76萬;總面積1089.77平方千米,耕地面積118萬畝,人均1.4畝左右,是小麥、玉米、白菜、芝麻葉等糧食主產區。據了解,2014年全縣農作物播種總面積167167公頃,其中糧食作物播種137861公頃,糧食總產923335噸。西平縣以優質糧食生產為突破,實現糧食增產、增效,農民增收。全縣糧食種植面積為12.13萬公頃,其中優質小麥面積4.67萬公頃。2014年小麥產量為569公斤/畝,達到最高。2008年河南省對西平縣的指標計劃為全縣規劃到2020年建成高標準糧田88萬畝,建設萬畝方43個,面積53.93萬畝;千畝方94個,面積29.16萬畝;百畝方95個,面積4.91萬畝,達到年產量90萬噸,而2014年,年產量已達92萬噸,提前完成指標計劃。
2西平縣家庭農場發展現狀
2.1基本情況
西平縣家庭農場主要通過工商申報確立,沒有明確的土地、資金門檻,另一種農業合作形式合作社只要求5戶以上即可以成立。截至2015年3月底,西平縣共有合作社1900多家,種植型合作社700多家,家庭農場共有300多家,以糧食型家庭農場為主。據不完全統計,西平縣面積300畝以上的家庭農場有一百家。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為人和鄉的仁和志發家庭農場,該農場統一供種、管理、銷售,開展“公司+合作社+家庭農場”的模式。該縣共有農機合作社88戶,每戶有3~5臺機器,農機合作社犁地報酬為8元/畝。
2.2籌資現狀
西平縣家庭農場普遍規模較小,在融資方面存在一定難度。據了解,經營100畝土地,每年的租金在6萬~10萬元,再加上基建成本、生產成本,沒有幾百萬元的啟動資金投入,后期運營會很困難。而根據目前商業銀行的貸款條件,獲得10萬元以上的貸款必須持有集體土地出讓使用證、個人房產證明等,然后再視生產經營規模大小進行評估,放款額度控制較嚴,對于想擴大規模、拉長產業鏈的家庭農場而言顯然是杯水車薪。
2.3典型農場范例
西平縣家庭農場的面積多在300畝以下。僅有少數家庭農場主流轉周邊土地,統一進行生產種植,仁和志發家庭農場就是發展成功的農場之一。仁和志發家庭農場于2003年起步,2005年成立公司,注冊資金100萬元。目前擁有土地7000多畝,加上流轉的土地共1萬多畝,農場主要以家庭成員為主要勞動力,季節性雇用工人。主要種植糧食作物(小麥,大豆等)。
仁和志發家庭農場初期發展主要依靠信用貸款。在政府牽頭下,貸款額度從最初的幾十萬到如今的幾百萬以至幾千萬。目前農發行給仁和志發的貸款額度可高達兩千萬。仁和志發家庭農場在農發行的貸款最初依靠擔保公司擔保,之后糧食部門成立了監管公司(第三方監管機構),對糧食收購到出售的整個過程進行監管。另外,農業局專家股通過質保站給農場化驗土地質量,出臺種植方案,甚至農藥的噴灑及天氣狀況的檢測都給予最大程度的支持。
仁和志發家庭農場采用統一供種、管理、收購、銷售的“公司+合作社+家庭農場”三位一體的運作模式,將種植任務分配到戶再進行統一管理,作物通過訂單方式輸送到安徽、江蘇、湖北等地。
2.4政府相關扶持政策
根據2014年直補政策(直補分為農民綜合補貼和種糧補貼),河南省財政廳共下放30多億資金,其中撥給西平縣1.5億元,農業糧食直補支出9824萬元,農業綜合直補資金支出1754萬元,農作物良種補貼支出2016萬元,農機購置補貼支出2030萬元;農業保險小麥保費補貼支出664萬元,專項補助投入共2000萬元。*數據來源于《西發2014年3號》文件。農作物每畝補貼110元,小麥、玉米每畝額外補貼20元。另有1.3億元的資金用來設立擔保基金,貼息貸款,購置農機具,種子服務等。例如:人和丁志發統一收購、銷售(統一農戶種植種類、同品質小麥品種,修建糧倉)補助80萬,農機專用合作社補助約20萬~30萬(憑發票補助),修建基礎建設—大型糧庫/倉庫補助約300萬~400萬元。
據了解,2014年度西平縣財政總支出270127萬元,農業補貼約占財政支出的5.36%。目前,每畝小麥的保險價格為27元,中央補貼40%,省財政補貼20%,地方補貼20%,農戶出20%。
3西平縣家庭農場面臨的主要問題分析
3.1土地流轉難度較大
中原地區屬于人口密集地區且人均土地面積較少,難以大規模進行土地流轉,土地流轉水平低于全國平均水平。一方面,土地流轉期限短,一般為2~3年,導致農場主不敢擴大規模。且流轉價格越來越高,土地流轉開始出現回流現象;另一方面,農村糧食托管能力差、倉庫難建、糧食儲存難、曬場等問題存在也導致了土地流轉困難。
3.2糧食安全與經濟效益發生矛盾,糧食產量與質量無法兼顧
為保證糧食產量,國家僅對糧食作物進行補貼,并設置“糧食提升區”,僅允許農戶種糧食。由于種植糧食作物經濟收益小,經濟作物收益高,土地種植面積較小的農戶將三分之一土地用來種植經濟作物(即果蔬)來保證收入,因此僅能受到部分糧食補助并影響到糧食安全問題。農戶為保證糧食產量而使用農藥,影響糧食質量問題。
3.3直補政策不完善
土地流轉后補貼由原有戶主享受(補貼直接打至原有戶主卡上),而承包人即種植戶無法享受。且尚有耕地未享受補貼,西平縣耕地面積118.4萬畝,1998年上報100萬畝,申報納稅可享受補貼,剩余18.4萬畝(原為荒地)未申報,無法享受國家農業補貼。
3.4政策性保險政策地方落實力度不夠
國家共投入100億用于農業保險,農業保險形式單一,僅賠償種植成本,糧食絕收損失部分不負責賠償。遇到不可控因素導致糧食絕收的農戶無法獲得經濟效益。例如:西平縣地區種植小麥成本為430元/畝,如果遇到自然災害導致絕收,農業保險只賠償農戶430元/畝,農戶投入的其他成本無法得到賠償。
3.5家庭農場應對自然災害能力差
由于農業的抗風險能力差導致家庭農場無法應對自然災害。旱澇災害等不可抗力對農村收成影響大。例如:2014年河南省干旱,地區雨量不足,導致6萬畝玉米絕收。
3.6農戶資金周轉困難
農戶種地需要先付地租,且貸款方面沒有出臺相應良好政策,銀行貸款方式單一。現有抵押和擔保政策存在障礙,考慮到農戶自身實際情況,信用擔保這一方式并不普遍,并且由于土地承包經營權與所有權分離,銀行不接受按地抵押提供貸款。其次,農業保險缺位導致農戶貸款更沒有保障;財稅政策不配套,農發行等待政策支持;農發行尚沒有明確的信貸支持政策,無法為中小規模家庭農場提供必要的貸款額度;金融服務手段不完善,貸后監管存在一定的困難。
4對策建議
4.1高度集約化的生產與經營
家庭農場規模小是制約家庭農場發展的一大主要問題。根據西平縣人和鄉仁和志發家庭農場成功的經驗來看,政府可依據當地具體情況,加強對家庭農場合作社的資金投入,鼓勵大型家庭農場引領周邊農場發展,以實現農機共享,推進規模化種植,提高生產效率。
4.2政府相關部門加強重視
家庭農場發展的初級階段,需要政府的積極引導,要把家庭農場的發展放到全縣經濟的發展平臺上。具體可以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政府可以根據《農村土地承包法》及有關規定制定適合西平縣家庭農場發展的相關辦法:如增加流轉期限、規范家庭農場申報程序等。二是營造家庭農場發展的良好環境,如:充足穩定的原料供給環境、充足的資金支持、落實相關保險政策等。三是完善促進家庭農場發展的相關政策,如:直補政策。另外,政府應開展家庭農場信用等級評定,對信用等級高的家庭農場給予一定的授信額度,降低融資成本。發揮財政資金對信貸資金流向的引導作用,對支持家庭農場力度較大的金融機構實施稅收減免、財政獎補等政策,激發金融機構支持家庭農場發展的積極性。
4.3完善發展模式
為解決家庭農場的籌資問題,西平縣需要建立一個完善的發展模式,將家庭農場與政府、金融機構緊密地聯系起來。同時健全融資平臺體系,建立農業融資平臺,將家庭農場扶持政策與金融、擔保、保險等相關政策有機結合,實現政府資金、金融資金、社會資金的有機結合,為家庭農場融資提供便利。政府加強落實保險政策、抵押貸款政策,以保證農民的基本利益,實現家庭農場和金融機構雙贏的目標。構想模型如下圖所示。
4.4加強人才的引進
一是管理人才的引進。政府應培養或引進具有現代企業家素質的管理人才,為家庭農場提供管理經驗,促進家庭農場的高度集約化經營。二是金融人才的引進。政府可引進高素質的金融人才,設計適合家庭農場發展的信貸問題,有效彌補家庭農場的資金缺口。
4.5促進農村拆股量化改革
據了解,西平縣家庭農場發展的主要困境是籌資問題。據了解,西平縣的集體資產基本都掌握在“村干部手里”。為了解決抵押貸款方式單一的問題,政府應出臺相關政策促進拆股量化改革,把村集體的各種資金都拆股量化,賦予農戶對集體資產股份抵押權和擔保權等多個方面。
4.6金融機構完善農業貸款體系
農發行應當立足農村土地流轉實際,積極取得地方政府及相關部門的配套政策支持;根據農業的發展特點及農村土地流轉現狀,適度擴大授信額度,延長貸款期限,有針對地設計信貸產品,有效滿足農村經營的金融需求;完善農村信貸抵押擔保體系,建立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抵押價值認定和抵押登記制度。

5結論
一個城市的農業的發展問題,面臨著多方面的影響因素。特別在中部平原地區,由于城市發展較慢,籌資問題成為阻礙農業形勢發展的一大障礙。要想改善其貧困現狀,需要解決的是多方面的問題。完善農業發展方式可以對一個地區經濟的增長做出實質性的貢獻,這是一項巨大的工程,需要的是政府和各參與主體齊心協力并通過長久有效的努力才能加快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建設步伐,從根本上實現農業生產方式的調整問題。
參考文獻:
[1]杜文.衡陽市家庭農場金融創新案例分析與啟示[J].農機化研究,2014(3).
[2]李雅莉.農業家庭農場優勢的相關理論探討[J].農業發展,2001(7).
[3]黃延廷.家庭農場優勢與農地規模化的路徑選擇[J].重慶社會科學,2010(5).
[4]劉維佳.家庭農場農機規模經營影響因素分析[J].農機化研究,2009(6).
[5]李志遠.美國家庭農場制給予的啟示與我國農業生產組織形式的創新[J].經濟問題探索,2006(9).
[6]朱博文.國外家庭農場發展的經驗與啟示[J].新疆農墾經濟,2005(2).
[7]任亞軍,施勇.家庭農場發展與金融支持——以江蘇省淮安市為例[J].金融縱橫,2013(6).
[8]李俏,李輝.社會化小農框架下家庭農場發展機制構建研究[J].農村經濟,2014(1).
[9]金為華,吳競擇.海南省家庭農場金融服務特征、存在問題及對策建議[J].海南金融,2013(7).
[10]貢偉宏.青海省家庭農場金融服務探討[J].青海金融,20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