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麗華
摘要:文學教育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人們的思維和行為方式,文學可以幫助人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高尚情操,提升綜合素養。文學教育、思政教育和“第二課堂”等,成為積極培育高校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途徑。
關鍵詞:文學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高校
我國正處于社會主義快速發展的時期,需要精神層面的指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提出為當代中國人指明了前進的道路和方向。高校學生作為最有活力和希望的群體,思想活躍,富有創造力,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當之無愧的主力軍,他們的價值取向對于未來的發展至關重要。然而,面對復雜多變的社會環境,許多學生的價值觀在定型之前容易發生偏移,所以教育引導學生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代教育工作者的首要任務,而文學教育作為思想政治、道德教化的有力武器,成為高校學生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一個重要途徑。
一、 文學教育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中的必要性
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文學教育密不可分。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體學習時指出:“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立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痹诒本┐髮W師生座談會上他又說到:“中華文明綿延數千年,有其獨特的價值體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已經成為中華民族的基因,根植在中國人內心,潛移默化影響著中國人的思想方式和行為方式。今天我們提倡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從中汲取豐富營養,否則就不會有生命力和影響力。”由此可見,中華傳統文化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精神源泉,可以增強高校學生的文化自信和價值觀自信。雖然文化的范疇比較廣泛,但是文學是文化的多種表現形式之一,文化的傳承離不開文學教育,所以說文學教育對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重要意義。
二、文學教育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中的作用
文學的思想政治和道德教化作用一直就十分被重視,《論語》一書中就提到詩歌的教化作用,到了漢代更是把文學的作用提升到了治國理政的重要高度,中唐時期的古文運動家韓愈等又提出了“文以貫道”的說法,宋代理學大家周敦頤更是提出了“文以載道”的觀念,可見歷朝歷代對文學教育的社會功用都非常重視。
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于高校學生而言,是幫助他們樹立正確價值觀的需要,也是幫助他們確立理想信念的要求,更是幫助他們培養良好道德品質、全面提升素質的必然選擇。新形勢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理念要創新,渠道要廣泛,這樣才能適應當今大學生的特點。而文學教育可以說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途徑。那么,文學教育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過程中的作用是如何體現的呢?
(一)文學的思想性有助于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文學作為一種藝術,它用生動形象的文字反映出客觀現實,它用藝術性的話語展示出作家的心靈世界。文學創作的靈感源于生活,具有了解歷史、認識社會的功用。然而文學的價值不止于此,而在于它的思想性,也就是作家塑造藝術形象和反映社會生活時,投入了強烈的情感,凸顯了對人的關懷,蘊含了對生命的感悟。當人們在閱讀有思想性的作品時,便會從內心產生強烈的愛憎之情,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便會在不經意間受到影響。
文學是生活里重要的一部分,智慧性的語言和思想性的作品,給人思考的空間和品位的余地?!袄象K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此句出自曹操的《龜雖壽》一詩,表達了詩人統一祖國的豪情壯志,這首詩傳達的情感,會激發讀者的進取精神和愛國熱情。濫竽充數的故事則告訴人們應該要有真才實學,切不可弄虛作假,掩耳盜鈴的故事告訴人們不要自欺欺人,否則會自食其果??梢?,文學教會了人們許多人生的道理,讓大家收獲了知識,感受到了生活的樂趣。
文學教育可以說是一種飽含情感的教育,對人有一種潛移默化的影響。然而并非所有的文學內容都能對人產生積極的影響。只有那些能夠反映事物內在本質的優秀作品,才能有助于讀者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所以運用文學手段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時候,須要對其進行正確的引導,指引學生廣泛閱讀有思想性的文學作品,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提高自身思考力和判斷力,從而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二)文學的審美性有助于培養高尚的情操
文學的存在和發展與人類的審美活動密切相關。很多文學作品描繪的是具有審美價值的生活,通過語言形象激發人們的情感體驗,在情感的傳達中獲得審美愉悅,滿足人們的精神需求,這就是文學的審美性。這種審美體驗不僅能給人美的享受,而且還能對人的思想和行為產生重要影響,鼓舞人積極地面對生活,傳遞正能量。目前高校學生多數都生活在家長寵愛的環境中,成為家中重點保護對象,這是造成當代大學生不懂得分享、過分索取、無法認清自身價值、缺乏獨立解決問題能力的重要原因之一。當今信息化的時代,大學生在學習和成長過程中,須要培養獨立自主的意識,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而文學可以提供一些范例,以引起普遍的思考。
魯迅先生的雜文揭示了現實人生和社會生活的困境,充分體現了他“立人”理想和彼岸關懷,他對國家和民族深沉的愛在作品中得到了淋漓盡致的表達?!都偃缃o我三天光明》是海倫·凱勒的散文代表作,對于身殘志堅的作者來說,生活是充滿陽光和色彩的,她用動人堅毅的筆觸表達了對生活的熱愛。這些作品無論從作品內容本身還是作家的人格魅力,無不給讀者巨大的感染作用。人們會從這些文本和事跡中汲取力量,凈化心靈,在潛移默化中提升自己的情操,完善自身的人格。
(三)文學的想象性有助于提升綜合素質
文學的想象性包括兩個方面的內涵:一是文學作品的創作需要作家的想象,二是文學作品的鑒賞需要讀者的想象。作家的創作為讀者留下了許多意義空白,使得讀者的想象有了充分發揮的空間,每一個讀者都有自己的想象力,因此對作品主旨的理解也會呈現多元化的狀態,這就是讀者對文本的再創造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讀者會調動豐富的個人經驗、人生理想和美學標準,運用現有的價值觀去解讀作品。《紅樓夢》中關于秦可卿之死寫得甚是隱晦,給讀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間。于是對秦可卿的死因存在多種猜測。有說是被毒殺,有說是政治斗爭的結果。這些猜測都是讀者根據自己對生活的經驗和社會生活的認識進行的猜測??梢?,對文學作品的藝術鑒賞,可以鍛煉讀者的審美能力,逐漸形成個人的審美標準和體驗,并在接下來的閱讀活動中,將個人的理想和信念投入到對作品的解讀中去。文學的想象性對提高人的綜合素質具有重要作用。學生在接受文學教育的時候,通過文學作品可以鍛煉思維、陶冶情操,從而提升個人綜合素質,為將來的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三、文學教育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中的途徑
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渠道和方法多樣化,文學教育可以說有其得天獨厚的優勢。首先,利用文學課堂這個主陣地來進行價值觀的培育和引導,在文化知識的學習和文學作品的品讀中,潛移默化地提升文化素養。其次,加強文學學科和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的融合,借鑒各自的優勢,運用到教育教學中,從而提升育人水平。思政類的課程可以借鑒文學寓教于樂的方法,提高課程的吸引力和實用性;文學類的課程也可以借鑒思政課程的內容和方法,增強文學類課程的思想性和實踐性。最后,抓好“第二課堂”,發揮文學的政治教育功能,創造良好的文化氛圍。通過舉辦征文比賽、辯論賽、文學沙龍、名人講座等,開展各類文學活動,搭建文學教育的舞臺,提供展示自我能力、實現自我價值的機會,在這個過程中提升個人的綜合素質,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高校學生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力量,我們要樹立高校學生的自信心。從教師層面上,對學生進行正確的教育和引導,通過文學教育提升學生的精神文明;從學生層面上,鼓勵他們積極參加各項文化活動,全面提高個人綜合素養。通過教師的引導和學生的自覺,高校學生積極肩負起社會責任,為建設和諧社會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習近平.談治國理政[M].外文出版社, 2014:163-164.
[2]習近平.青年要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4-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