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木
?
不公平的養老金雙軌制
文/林木
當下,中國人口紅利基本上算是啃光了,開始想著補救的事嘍,這不二胎政策也放開了。不過,即使放開了的二胎政策也是遠水解不了近渴啊,再過個三年五載可就要鬧勞動力短缺荒了,于是我們聽到延遲退休的聲音“聲聲”不息。人社部部長尹蔚民表示,延遲退休有望從2022年起正式實施,今年將拿出延遲退休方案向社會廣泛征求意見。可以肯定的是,“60后”將成為首批延遲退休的職工。
延遲退休可謂有人歡喜有人愁。高興的是公務員一族,本來待遇不錯,工作清閑,延遲退休真是幸甚至哉,尤其是頭戴“烏紗帽”的,晚幾年退休說不定還能進步呢。憂愁的是企業員工,熬到六十已是身老體衰,若是清閑的崗位,效益不錯的單位,再熬幾年也無所謂;但若是像物流一線的員工,干的都是耗體力的活兒,只盼著“到站下車”,去享受清閑的退休生活,一旦實行延遲退休,對他們來說簡直就是遭罪。
其實,勞動力短缺的是工人崗,與機關事業單位沒有半點關系。中央黨校教授周天勇說,中國實際由國家財政供養的公務員和準公務員性質的人員已超過7000萬。每18個中國人左右中就有1個公職人員,這是全世界最多的。有個笑話說,在北京西單十字路口,每一瞬間就有三四個地、師級干部、十幾個縣、團級干部通過,北京的“處長比處女多”。近幾年來公務員考試人山人海,而企業招工則很難,可見社會短缺的勞動力是流汗受累的工人。
盡管延遲退休炒的沸沸揚揚,可現實上人滿為患的黨政機關正在推行干部“提前離崗”。報載,湖南一些地方,從去年下半年到今年年初,開始推出一項用提高級別、增加待遇等方式換取50歲以上正科、副科級在職領導干部提前離崗的政策,給主動申請離開領導崗位的科級干部,每月在工資基礎上增加兩三千元的補充待遇。這些50歲以上休而不退的“散吏”尸位素餐,白白耗費著納稅人的錢。一位心存愧疚休而不退者坦言:不是我自己不想干,而是政策不讓干,但我吃的畢竟是白食,年薪超過12萬元,工資拿得實在有點不踏實。
一面是勞動力短缺延遲退休聲音急迫,一面是人滿為患休而不退,如此看來,這延遲退休豈不是成了針對企業員工的政策?即使捧著“金飯碗”和端著“瓷飯碗”的人都延遲退休,但按現行的養老金政策,這兩種退休人員待遇迥然不同,而且還有繼續拉大的趨勢。前些日,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又悄悄漲了養老金,而且幅度很大,又狠狠地把企業退休人員甩在后頭。企業退休人員若是漲點養老金,那媒體報道鋪天蓋地。算算從2005年到2015年連續11年上調的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加在一起也就是一千多元,與機關事業單位相比,真是拍馬都趕不上啊。如若都來曬曬養老金,機關事業單位人員起碼是企業人員的兩三倍。養老保險并軌了,然而養老金卻依然是雙軌制,硬生生地把人分成了三六九等,也使社會公平,政策公正成了一句空話。
近些年來,拉平養老金的呼聲一浪高過一浪,但有司不為所動。有人曾稱,“拉平養老金待遇對公務員不公平,養老金待遇差了隊伍可不好帶。”這種頗有來頭為機關事業單位養老金站臺的聲音,代表既得利益者,也是消除這個不公平的阻力。于是我們看到,今天非但沒有縮小差距,而且機關事業單位又增加了什么“物業費”、“取暖費”,用納稅人的錢給本來已是高養老金的機關事業單位人錦上添花,這豈不是對非機關事業單位人的更大不公平?
養老金并軌畢竟需要頂層設計,那些退休養老的“屁民”只不過是心存美好希望而已,還需政府部門心里想著企業退休人員。據媒體報道,在今年4月份召開的全國養老保險工作座談會上,人社部副部長游鈞講,要全力推進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要精心組織基本養老金調整工作,等等。
游大人談及了改革,談及了基本養老金調整,不過我們還是覺得云山霧罩,對于消除養老金雙軌制可否有強力措施?記得2013年初,《關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見》出臺,當時說相關實施細則有望在2014年出臺。時至今日我們也沒看到細則,更遑論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縮小貧富差距了。今天,更有一個不公平的養老金制度,讓延遲退休的企業員工做何感想,讓8千萬企業退休人員情何以堪,又怎能讓他們圓自己的“中國夢”呢!

干打雷,不下雨梅逢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