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9- 1962,安徽巢湖人,開國上將
1955年,他被授予上將軍銜,是唯一一位沒有帶過兵打過仗的將軍;毛澤東稱他為“共產黨的大特務”———他就是有著“中共特工王”美譽的李克農。沒有帶過兵、打過仗的李克農被毛澤東授予上將軍銜,成為一名從“寂靜戰場”上走出來的特殊將軍。
國民黨中統里的“無間道”
1899年9月15日,李克農出生于安徽省巢湖市居巢區炯煬鎮中李村。1926年12月,進步青年李克農經人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
1928年11月14日,中共中央召開常委會議,決定成立一個由周恩來、向忠發、顧順章組成的特別任務委員會,專門負責中共中央的安全保衛和秘密工作,直接領導和指揮赫赫有名的“中央特科”。這個中共特工機構設有總務、情報、保衛三個科,1928年增設了無線電通訊科,負責設電臺,培訓報務員,開展與各地聯絡工作,中央還決定要派遣一兩名忠誠的同志,打入國民黨內部做臥底。
李克農被中央選中來到上海,以公開應試的方式應考上海無線電管理局。這個部門原本是國民黨建設委員會官辦的對外營業機構,專門替住在上海的外國人收發國際來往電報,后被中統頭目陳立夫改組成特務機構,負責人是他的表親徐恩曾。
接到指示后,李克農專心備考,刻苦學習無線電知識,最終考得筆試第一名。入職之初,李克農表現得既精明又干練,對長官徐恩曾百依百順,忠誠勤力,很快就騙取了徐的信任,儼然成了徐恩曾的親信,被徐提拔到特務股股長這個關鍵位置上,官職雖小,權力卻很大,掌管著全國的無線報務員。
“闊起來”的李克農把同志宋季仁安置成身邊當差的伙計,每天中午,宋季仁來送飯,李克農就故意擺出主人的架勢,對他橫豎刁難,動輒大罵飯燒硬了,菜做咸了,宋季仁則裝出一副唯唯諾諾的可憐相。國民黨的秘密情報就在這一罵一諾中被裝進飯盒,順利地由宋帶出轉交中共中央。晚上當李克農和宋季仁回到宿舍,常常掩上門為兩人白天的“表演”偷笑不已。
在無線電管理局,李克農的“演技”不斷提高,深得上司徐恩曾的信任,不僅搞到大量情報,而且還利用中統身份,拿著國民黨的錢和通行證,調動國民黨的機構人員干共產黨的事,實現了中共中央把國民黨的這個特務機關“拿過來”的預定任務。
為了向徐恩曾交差,李克農也會提供一些過時的假情報。1930年,李克農與臥底同志錢壯飛、胡底一起埋身東方旅館,把報紙上有關張學良和東北軍的新聞報道全部收集在一起,以他們的想象力,用剪刀和糨糊拼湊出一份四萬多字的東北軍情報告。這份報告,雖沒有什么重要情報,但寫得相當系統和完整。報告送到了徐恩曾、陳立夫手上,二人還贊嘆不已,不斷地叫好:“哪來這么好的材料?了不起!了不起!”
窯洞里的“外交部長”
正當李克農在國民黨特務機構如魚得水時,他的上級領導顧順章1931年4月被捕叛變。顧是“中央特科”的直接領導者,熟知眾多中共臥底的底細。在顧的招供下,武漢的中共機關紛紛被破獲,十多位共產黨人慘遭殺害,周恩來、王明、博古、鄧穎超、瞿秋白、陳云、康生等許多中央領導人也處境危險。李克農得知顧順章叛變后,連自己的妻小都來不及通知,迅速告知中央領導人分批轉移到江西革命根據地,妻子趙瑛和孩子為躲避國民黨特務追捕,只得流落街頭,夜宿菜場。直到一個月后風聲漸息,李克農才把家人找回團聚。毛澤東對此事深有感觸地說:“李克農等人是立了大功的,如果不是他們,當時許多中央同志,包括周恩來這些同志都將不存在了。”
不過,經此事變,李克農的臥底身份也暴露了,他輾轉來到中央革命根據地。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后,中共中央提出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口號,李克農就任中共中央聯絡局局長,負責統戰。中央機關把最好的一個大院———幾個空窯洞和一個空蕩蕩的院子交給了李克農,給聯絡局辦公和接待用。李克農就和大家一起準備糧草,借來家具,把院子里外收拾得干干凈凈。
所有進入根據地的重要人物和中共中央的外派干部,聯絡局都要管。女作家丁玲、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等,都曾是聯絡局的座上賓,聯絡局也因此有了“外交部”的綽號。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曾記敘他眼中的李克農:“說話很快,富有幽默感而又善于模仿別人。(他的)一只眼睛完全失明了,另一只視力微弱,這是因為他在江西每天晚上在燭光下工作到凌晨三四點鐘所致。”
長期的情報工作使李克農辦事周密,常為他人著想,因此人緣很好。毛澤東就曾感嘆過:“李克農是一個好人。當年在蘇區,我靠邊站,找博古要個秘書也要不到。我找李克農,他馬上送來葉子龍;還有,我當時患肺病,是李克農搞來魚肝油,使我的病得到治療;遵義會議時,李克農負責衛戍工作,為會議安全提供了保證,警衛工作做得很好……”毛澤東說完哈哈大笑,又指著李克農的女兒李冰說,“你爸爸是個大特務。不過他是我們共產黨的特務!”

中朝談判背后的隱形巨手
1946年,李克農的老對頭、軍統掌門人戴笠所乘飛機觸山墜落,國共情報斗爭暫時告一段落。
在解放戰爭中,李克農還成功策反了滇軍龍云、盧漢等國民黨大員。抗美援朝戰爭后期談判階段,毛澤東親自點將,要李克農赴朝,坐鎮開城,李克農成為主持談判的實際負責人。
每次談判之前,李克農都要和談判班子一起熟悉文件、商討對策,反復勸導年輕同志不要心急沖動。李克農此時身體正日漸惡化,視力微弱,眼睛幾乎要貼在炕桌上才能看清文件,哮喘病時常發作,長期伏案工作,胸口被擠壓又引發了心臟病。李克農甚至在開會時突然昏迷過去,醒來后雙手發抖,連鋼筆都拿不住。為了避免談判中途換將為中朝雙方帶來損失,李克農拒絕了中央讓其回國休養的建議,執意在朝鮮堅持工作。
1951年8月10日的談判中,中朝代表發言完畢后,美方代表喬埃采取沉默戰術,率部集體拒不作答,會場出現了長時間的冷場。中朝代表開始沉不住氣了,聯絡官柴成文十分焦急,馬上出去請示李克農。李克農略一思索,只在一張紙條上寫下了三個字:“坐下去!”柴成文回到了大廳,悄悄地將紙條遞給所有的代表,大家看了李克農的指示,馬上都變得從容鎮靜起來,像“打坐”一樣穩穩地坐在那里,132分鐘之后,美方代表再也無法忍受,不得不宣布休會退席,中朝代表在心理上戰勝了對方。
在李克農的指導下,談判斗爭中方并未讓美國人占便宜,中方還創造了談判最短歷史紀錄:5秒———雙方代表剛落座,會議開始后,中方馬上宣布休會。談判一直在談談打打中進行,李克農叮囑大家:“談判是打文仗,一定要有充分的思想準備,一定要堅持原則,但也要靈活掌握策略。”
隨著談判繼續,美方越來越感覺到,在中朝談判代表背后,有一個巨大的隱形人物在策劃、指揮一切,此人才是他們較量的真正對手。
達成協議后,李克農得到情報,不甘失敗的李承晚很可能派人到板門店搞刺殺活動,攪亂來之不易的停火協議,于是當機立斷,建議雙方司令員不到現場簽字,而由雙方首席代表簽字即可生效,然后雙方司令員再送簽互換文本。這一招令刺殺活動頓成無的之矢,建議被中美雙方采納。
唯一沒有指揮部隊打過仗的高級將領
1955年國慶前,李克農被授予上將軍銜,成為我軍唯一沒有指揮部隊打過仗的高級將領、被外界稱為“最神秘”的上將。但此時,李克農的身體卻每況愈下。1957年12月的一天中午,李克農飯后一邊往辦公室走,一邊咳嗽,不慎摔倒,頭朝下砸在石階上,頭部開裂,喪失部分記憶。周恩來指示全國腦外科專家趕往北京,全力搶救。休養幾年后,李克農身體好轉、記憶恢復。
1962年2月7日,李克農的病情加重,2月9日下午住院,當晚在北京醫院去世。美國中央情報局得知消息后,破天荒地宣布休假三天,以紀念強敵去世。李克農死后極盡哀榮,在北京中山公園中山堂設置靈堂,毛澤東、劉少奇等國家領導人獻了花圈,周恩來擔任主祭,陳云、鄧小平、董必武、習仲勛等陪祭,首都各界兩千五百多人自發參加公祭大會。
(摘自《國家人文歷史》2013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