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8- 1956,越南河內人,開國少將
在燦若星河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將軍隊列中,曾有一位特殊的將軍,他既是唯一一位經歷了人民軍隊從建軍到土地革命戰爭和抗日戰爭全過程,并直接致力于新中國國防現代化建設的外國人,又是中國人民解放軍1955年授銜時唯一被授予將軍軍銜的外國人,同時也是世界軍事史上極為罕見的集兩個國家將軍軍銜于一身的“雙料”將軍。這位特殊的將軍就是越南人———洪水少將。
“洪水”名字的由來
洪水是越南人,原名武元伯,1908年10月1日生于河內。1924年,熱血青年洪水來到正處于中國大革命高潮的廣州,參加胡志明創辦的政治訓練班和越南青年革命同志會。1926年與林彪、劉志丹等人一起成為黃埔軍校第四期學員。當時反動派攻擊共產黨是“洪水猛獸”,武元伯索性改名“洪水”,以表示同反動派針鋒相對斗爭到底的決心。
大革命失敗后,洪水再次來到中國,經聶榮臻介紹被派到由澎湃和古大存領導的東江游擊隊工作,先后擔任連指導員和團政委。1934年1月,洪水參加了中華蘇維埃第二次代表大會,并被選為中央執委會委員。
長征開始后,洪水所在的中央軍事政治學校被編入中央干部團,他本人又在朱德和劉伯承領導下,負責直屬隊在長征途中的宣傳鼓動工作。紅軍一、四方面軍會師后,洪水追隨朱德、張國燾、劉伯承率領左路軍北上。后來洪水所在的部隊被打散,他孤身一人繼續北上,沿途靠討飯、給人放羊、放駱駝糊口,終于在1936年初到達延安。1936年6月,中國工農紅軍大學在陜北瓦窯堡開學,洪水和林彪、羅榮桓、羅瑞卿、譚政、劉亞樓、耿飚等人一起,成為紅軍大學第一批學員。
調任《抗敵報》
1937年7月7日抗日戰爭爆發后,中國工農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根據毛主席和黨中央的戰略部署,朱德率領八路軍115師、120師和129師東渡黃河,分赴晉東北、晉東南和晉西北,開辟抗日根據地。聶榮臻奉命率八路軍115師一部前往晉東北,以五臺山為中心,開辟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第一個抗日根據地———晉察冀抗日根據地。此時的洪水已是參加過萬里長征的老紅軍,作為八路軍民運部的一員,他隨115師從陜西省的三原出發,來到了抗日前線的韓城黃河渡口。他在五臺縣城召開群眾大會,發表了激昂慷慨的演講,揭露頑固勢力對八路軍的污蔑,宣傳中國共產黨的抗日主張,有力地推動了當地民眾抗日高潮的到來。不久,晉東北特委成立,洪水任特委副書記兼宣傳部長。遵照特委關于民運部全體干部深入到五臺縣各區鎮發動群眾抗日的決定,洪水到五臺縣任動員委員會主任。
1937年11月,晉察冀軍區領導機關從五臺縣遷至河北省阜平縣。軍區司令員聶榮臻、政治部主任舒同和邊區黨委書記黃敬共同商定要創辦一份晉察冀全區性的黨報。12月11日,晉察冀抗日根據地的黨報———《抗敵報》在阜平縣正式誕生,舒同親自兼任報社主任。1938年3月,剛剛從晉東北特委調到晉察冀軍區政治部不久的洪水,又被軍區政治部調到《抗敵報》,任報社副主任。就在他到任前,日本飛機轟炸了阜平縣,將正在印刷的第24期《抗敵報》連同一臺印刷機全部炸毀。在這種情況下,軍區政治部召開動員大會,決定由洪水帶領報社編輯和工人,千方百計趕印出第25期《抗敵報》,以鼓舞邊區軍民的斗志。洪水和大家沒有辜負黨組織的重托,連夜奮戰,終于按時完成了任務。
被授越南人民解放軍少將軍銜
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印度支那共產黨中央和越南革命領導人胡志明向中共中央提出,希望洪水能回國參加抗日戰爭。當時中央決定先調洪水回延安,在中央黨校參加整風,經過一番休整后,再動身回越南。
1945年越南八月革命前,胡志明再次提出希望洪水盡快回國。洪水于當年11月初回到河內,成為越南武裝力量中的主要指揮員。在越南抗法斗爭中,他先后擔任南方抗戰委員會主席和中部四聯區司令兼政委,還創辦了越南第一所陸軍學校。1948年洪水被授予越南人民軍少將軍銜。新中國成立后,洪水受越南民主共和國主席胡志明的委派,于1950年再次來到中國,以加強越中兩黨、兩國、兩軍的聯系,協助中方的援越抗法事宜。毛主席安排洪水住在中南海。
1951年,洪水被派到南京軍事學院進行正規學習。
1954年畢業后,擔任中央軍委條令局副局長,年底又出任《戰斗訓練》雜志社社長兼總編。
1955年,中國人民解放軍開始實行軍銜制。由于洪水是黃埔軍校的學員,在大革命時期入黨,在評定軍銜時,有關部門為洪水上報的軍銜是中將。由于他是越南同志,考慮到兩國、兩軍關系,中方特征求了胡志明的意見。胡志明認為,洪水的軍銜與級別仍以同他在越南人民軍中的軍銜與級別一致為好,所以,洪水最后被定為少將。
1955年9月27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授銜儀式在中南海隆重舉行。洪水在接受少將軍銜的同時,還被授予一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洪水是中國人民解放軍開國將帥中唯一的外籍將軍。
1955年10月1日是新中國國慶6周年,中國人民解放軍官兵身穿佩戴軍銜的軍裝,在天安門廣場接受毛澤東的檢閱。毛澤東在接見觀禮的將帥時,詢問了洪水的定銜情況。當得知他被定為正師級少將銜時,毛澤東對有關領導同志說:“這不合適,洪水同志是黃埔時期參加軍隊的,是否可以改為正軍級?”于是,在毛澤東的親自關懷下,洪水被重新定為正軍級少將。

生命的最后時刻
1956年初,洪水突然咳嗽不止,經檢查,被確診為肺癌。中共中央對洪水的病情極為關注,周恩來指示衛生部:“要請最好的醫生為洪水同志做手術。”著名胸外科專家吳英愷教授和張大為醫生在手術臺上發現,洪水的惡性腫瘤已大面積擴散,在當時的醫療條件和醫療水平下,已無法手術,只好將刀口縫合。
為了延長洪水的生命,中共中央決定送他去蘇聯用鈷放射治療。洪水知道,鈷放射對他的晚期癌癥作用不大,再加上蘇共二十大剛剛開過,中蘇兩黨的分歧已漸顯端倪,從政治上考慮,他表示堅決不去。在生命的最后時刻,洪水只有一個愿望,就是回越南去。
周恩來親自安排了洪水的回國事宜。他請國防部長彭德懷和副總參謀長黃克誠批給洪水3萬元人民幣現金。這在當時是一個不小的數目。有關同志向洪水表示,今后有什么困難,還可以再同中方聯系。
9月27日,中共八大勝利閉幕。這一天,毛澤東、周恩來、彭德懷、葉劍英、黃克誠等在政協禮堂為洪水送行。當身體虛弱的洪水身穿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服走進會客室時,毛澤東從座位上站起來迎上前去,緊緊握著洪水的手,請洪水坐在他和周恩來的中間。
毛澤東說:“小洪,去年國慶節,我在天安門城樓上看見你的時候,你還挺好,身體挺結實的,怎么現在出了毛病?我們沒有照顧好你,沒照顧好。”
洪水連忙說:“哪里,主席和中央一直非常關心我,對我照顧得很好了。我和彭總、黃總經常見面。彭總還到家里探望過。葉帥是我的老領導,我們見面的機會就更多了。”談話中,大家回憶了過去幾十年的戰斗歲月。毛澤東說:“小洪,你回去后要好好治病,病好了,我們希望你還回來。”
洪水動身前,彭德懷又對護送洪水回國的韓守文秘書說:“洪水同志病了,你們把他送回去。見了胡志明主席,要匯報清楚,洪水同志對中國革命有很大貢獻,是積勞成疾,中國人民永遠感激他。”
臨行前,洪水把中國人民授予他的勛章、肩章和帽徽都小心包好,把他用心血撰寫和翻譯的文章,以及各種書籍逐一打包裝箱。他要把它們帶回越南作為永久的紀念。
9月27日,彭德懷、葉劍英、黃克誠、蕭克、孫毅等200多位開國將帥和外交部、軍委各總部、各軍兵種的領導同志以及越南駐華大使館的官員聚集在前門火車站,為洪水送行。列車啟動時,洪水用盡全身的力氣,揮手向人們高呼:“再見了,戰友們!中越友好萬歲!”
9月30日,洪水回到河內。第二天,即10月1日,他堅持要去越南主席府看望胡志明。見面后,兩人互相擁抱,都流下了熱淚。
20天后,即1956年10月21日,洪水在越蘇友誼醫院逝世。
(摘自《黨史縱橫》2005年第10期,《黨史博覽》2013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