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德忠 萬順
苗族認為人有三魂,活時三魂依附于人體,死后三魂散去。一個靈魂留在家里和祖先們一起居住在神龕上守護著家,一個靈魂在外邊飄蕩保護子孫,另外一個靈魂則跟著身體住在墳墓里守墳。逢年過節,敬祖之時,在神龕下放三個酒杯,便是敬三魂之緣由。苗族人相信,人雖死,但靈魂依在,只是他們在另外一個世人看不見的世界里生活。他們會在那個世界安居樂業,其生活和現世人們一樣,少不了經常的聚會喝酒。苗族子孫為了讓祖先有好酒好菜去招待其親朋好友,他們在老人去世的三年里,每逢清明之際,都要給祖先送去好酒好菜,順便為祖墳翻新,即是“趕嘎嗒”。
“嘎哈”
“趕嘎嗒”是黔東南苗語“g nx gh d d b”的音譯,“g nx”表“堆上去”之意,“gh d d b”則是“土地”的意思。因此,“g nx gh d d b”表示“添土”,在黔東南苗族村寨中,指的是“為祖墳添土”。苗族子孫為了讓祖先住進的“家”熱鬧點,在老人死后的第一年,趕在清明之前去做一次“趕嘎嗒”。這次只需帶著一只大白公雞去,其本意即給祖先“暖家”,表示“這個地方有人住了”。第三年后,子孫們認為先人下去后已安居樂業,結交親朋好友,因此準備許多東西送與祖先,好讓他有好酒好菜招待親朋好友,這叫“剎嘎嗒”?!皠x”在苗語中表示“最后一次”的意思,即代表整個喪事完成。之后便沒有限定哪年去給祖先“趕嘎嗒”,只要家庭經濟允許,子孫們想念祖先,便可召集族人同去“趕嘎嗒”。時間一般多在農歷二三月,趕在清明節之前,原意就是在清明之前把祖先之墳弄好點?!摆s嘎嗒”的日子需參閱《皇歷》等古書進行嚴格選定,一般選在適宜動土的日子,如庚午、丁丑、甲申、癸巳、庚子、丁未、癸亥。若是在不適宜動土之日“趕嘎嗒”,則會遭到橫禍。
“趕嘎嗒”是整個活動的統稱,主要圍繞“啊嘎哈”儀式進行?!鞍「鹿笔恰癷t gh d hvib”的苗語音譯。在黔東南苗族傳說中,“嘎哈”是掌管有關一切建筑的神?!案鹿庇腥齻€分身,分別住在三個不同的地方。其中兩個住在高山之上,形象為高大帥氣的男子,但耳朵有點聾,因此在請其下來時須大喊三聲他們才能聽到。他們一個掌管墳墓修建,一個掌管橋凳搭建。另外一個則住在村子周邊,形象為穿著破爛邋遢的老頭子,主要負責房子的修建,因衣服破舊導致其害羞不敢大白天出來見人,所以建房子時只能在天蒙蒙亮便喊他來幫忙穩住房子,不發生意外。這三個“嘎哈”分管這些建筑,在做儀式之時只要從相應的地方敬喚即可。“趕嘎嗒”屬于喪葬儀式的一部分,即請負責墳墓修建的嘎哈來幫忙穩住墳墓的每塊磚和每寸土,保佑祖先的“家”不會坍塌。
苗族人為了避免墳墓坍塌,害怕祖先降臨災害,為實現其利益訴求,所以請“嘎哈”神來保佑。“最早的人類希望通過祈禱來控制環境,因為缺乏工具與其他保護方式和力量,他們便依靠環境的憐憫。他們設想周圍的環境是由一些隱藏的力量和超自然的實體控制,可以通過宗教儀式或獻身于這些力量和實體并影響他們。這一策略在我們遠祖那里表現為神話、儀式和迷信活動?!薄案鹿北闶敲缱逶O想的一個神,擁有超自然的力量,能夠保佑墳墓不坍塌的同時,還會賜福于主家?!跋葋斫邮斩Y物,來喝第一杯酒。獻給你吃,供給你喝。吃要吃飽,喝要喝足,吃飽飽得財,喝醉醉得富。我們來長壽,我們來發財?!彼罱浾Z中不僅表現出苗族人把其“長壽”“發財”寄托于擁有超自然力量的“嘎哈”神,而且也體現了苗族人對未來美滿生活的祝福與期待。“啊嘎哈”儀式不僅是苗族喪葬禮中的一部分,更是苗族歷史文化積淀的集中表達。它蘊含著苗族深厚的文化心理,在苗族文化的傳承、情感的表達以及心理的導向與控制方面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巴ㄟ^祭祀儀式這一面具有魔法的鏡子,將現實生產生活中不可實現的理想,或是不可達到的目的,賦予另外一個世界來實現或達到。”
因為“嘎哈”的神圣性,導致其名字在苗族中成了禁忌。據說在日常生活中不能大聲直呼“嘎哈”的名字,若是把“嘎哈”喊來,沒有準備“禮”送給他,便會被他打三個巴掌。只有在正式的場合才能由鬼師喚其名稱,喊他來幫忙?!鞍选袷ズ汀浪鬃鳛槎獙α⒌膬啥藖韺χ?,一項活動所包含的禁忌越多,活動就越接近神圣,包含的禁忌越少,活動就越接近世俗。”因神圣導致其名字在生活中成為禁忌,可見“嘎哈”神在苗族人心中的神圣地位。
祭品與祭物:世俗向神圣的轉化


請“嘎哈”時,須準備一只漂亮的大白公雞、12塊錢、一碗大米、三杯白酒。另外,還需在墳墓周邊砍幾棵小樹做成一個立體架子,在上面鋪上野草,做成一張小草桌;同時,還需取一棵五柏樹削皮,把其一尺長的底端劈成兩半,做成“糯”,即卦,剩余的五柏樹掛上剪好的白紙條,插在小草桌旁。除了公雞以外,所有東西都按位置擺放于草桌上,儀式開始。首先,鬼師一手拿著大白公雞,一手去碗里抓米,大喊“嘎哈”,與此同時把大白公雞往前趕,把米往前撒,重復進行三次,并念道:“歲來歲去,新年來接,舊歲過去,新年來到。進入二月里,到了二月間。某某公公(婆婆)家,財也進屋來,人財也兩旺……市場去交易,到集正在市購買,買得頭牲畜,一只大公雞。長得又好看,頭部旋正中。選好了吉日,來喊我師傅,來喚我巫將。來到某山頭,路過某地方,來到主墳頭。我用嘴來呼,我用嘴來喊。靜聽我的話,當面聽我言。”在念到某處的時候,鬼師拿起草桌上的卦,甩一下,若一正一反,則表示“嘎哈”已來到。再念到某處時,重復動作,若一正一反,則表示“嘎哈”接受鬼師的請求。若是兩個正面或兩個反面,則表示“嘎哈”不接受鬼師的請求。這時,鬼師只能繼續念經,請求“嘎哈”的幫助及佑護,直到“糯”出現一正一反為止。卦象顯示“嘎哈”來過后,開始殺雞,把雞煮熟。同時,開始動土,把墳墓修好。
儀式中所用的祭品與祭物在日常生活中沒有被賦予任何意義。而在儀式中,所有的東西都被人們賦予了相應的含義。草桌需使用山里的草及樹干,因為“嘎哈”是一個愛干凈的神靈,樹干和草是屬于大自然的東西,沒有受到污染,象征潔凈。祭品雞應是一只雞冠完好、雞羽漂亮的大白公雞,象征其與“嘎哈”神一樣的帥氣英俊,“嘎哈”才能接受。至于卜卦,苗族人把五柏樹當作“茭杯”進行占卜,因其不彎不屈,象征正直不阿,不會欺騙人們,因此,它才能正確表達“嘎哈”的意愿。在這里,五柏樹做成被命名為“糯”的卜卦,被賦予了神判的職能,傳達“嘎哈”神給鬼師的指令。
在鬼師開始喊第一聲“嘎哈”的一剎那,整個墳墓周圍已然成為一個神圣空間,在鬼師念經之時,不準任何人打擾。當“糯”甩成一正一反時,便意味著這個空間除了人的存在,還有看不見的“嘎哈”,整個儀式地點成為人與神共存的空間。而鬼師所念經語便是打開人神所處兩個空間的鑰匙,公雞成為人送給神的禮物,“糯”成為神向人們傳達信息的工具。鬼師便是整個祭祀儀式的樞紐,他有效地溝通著人與神之間的關系,表達著人的愿望、神的指令。他不僅通過“糯”的問卦方式與“嘎哈”交流信息,還運用祭品、祭物和祭詞等媒介作為溝通的手段。整個儀式的進行因為祭品、祭物與祭詞的渲染而充滿著神圣性,物件因儀式的神圣又被賦予了特殊的象征意義。正是這些實物依賴于儀式的神圣性而擁有象征與隱喻的功能,實現了“物”與“非物”、“世俗”與“神圣”的轉化。
這個神圣空間一直持續到儀式的結束。當雞煮熟了,放到草桌上,把苗族人認為最好的雞肝分成三份,分別放于三個酒杯旁,鬼師再念起祭詞經語喊“嘎哈”來享用。同時,鬼師再找在場的兩位男性,三個人一起陪同“嘎哈”吃喝。儀式最后,該是送“嘎哈”走時,再念道:“你吃也吃飽,喝也喝足,你是哪里來,就回到哪里去。這墳你看著,這墓你守著,保它不塌著,佑它不陷著……(祝福主家的話)”念的同時,又繼續用“糯”來占卜,直到一正一反,“嘎哈”應允了鬼師的請求,回到他的住處,儀式結束。
在苗族的鬼神信仰體系中,鬼神均為群居。因此,在進行祭祀儀式時,祭拜的神靈有多少個,便需多少人陪同鬼神一起吃喝。正如同苗家人的待客之道,請別人來幫忙,給予一定酬勞的同時,還會用好酒好菜招待。苗族鬼神在擁有超自然力量的同時,也被人們賦予一定的“人性”,成為“人化”與“神化”的結合體。
墓碑:對現代社會調適與整合的體現
苗族“趕嘎嗒”傳承至今,形式變化不大。時間方面,以往“趕嘎嗒”是在人去世后的前三年每年都去,而今只是第一年和第三年;食物準備方面,以前“趕嘎嗒”大多數只準備一只大白公雞,第三年的時候準備一只豬而已;而今在數量上第三年準備的食物比以往的多出了一只鵝、一只羊以及更豐富的輔助菜。這些改變,無疑是苗族人結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及生活水平做出的調整。改革開放以后,越來越多的苗族人都外出務工以至沒有太多時間放在這上面。外出務工后,大家的收入明顯增加,能夠買更多的祭品供奉祖先,最明顯的變化便是墓碑的出現。以往的“趕嘎嗒”看到的只是墳墓上多了些黃土,而今卻還多出了一塊墓碑,碑上寫有主人及其子孫后代的名字。
眾所周知,苗族在歷史上沒有形成統一的文字,所有相關的歷史文化全靠子孫后代口耳相傳。因為沒有文字,墳墓便沒有對墓主的記錄,傳承記憶的方式只能依靠每年的清明時期長輩帶著子孫后代去每個墳墓祭祖,告知該墳墓里的祖先是誰,這樣一代接一代地進行傳承。也因傳承如此艱難,所以苗族人的子孫對其祖先都牢記于心,其傳承的父子連名制從下往上數可記到十幾代。隨著時代的發展,越來越多的苗族人接受教育,走出大山,山中草無人割,樹無人砍,草木繁盛,導致有些人在不計其數的墳山里找不到祖先墳墓的準確位置而誤祭拜為他人祖先。于是,墓碑便開始廣泛應用于苗山中。
有了墓碑,苗族人便不再需要每年領著子孫去認祖墳,也不再需要牢記祖墳位置。墓碑的建立使苗族子孫能更好地知曉墳墓里的祖先是誰,也能從墓碑中了解墓主的生平。
“趕嘎嗒”儀式的現實意義
1.強調家族內部團結,加深了苗族人的血親觀念
苗族的歷史是一部遷徙史,因為種種原因,苗族祖先都在不停地遷徙,導致家人流離失所。而今社會穩定,越來越多的苗族人開始溯流窮源,欲求尋找同族弟兄。在找到自己的老家后,會給共同的祖先們“趕嘎嗒”,表示失散已久的子孫回到家鄉,找到祖先,跟祖先們說一聲,希望祖先們能夠庇佑那些剛回到家的子孫?!摆s嘎嗒”過后,就表示這個家族增加了新的成員,整個家族重新整合成為一個新的大家族。
“趕嘎嗒”不僅讓家族成員有了認同感,還增強了家族的凝聚力。在時代發展節奏快速的現代社會,幾年甚至十幾年一次的“趕嘎嗒”,族人會召集所有在外的子孫回來祭祖。這不僅梳理了家族成員之間的關系,而且在“趕嘎嗒”過程中,家族成員們出錢出力,齊心協力,彼此也增進交流,加深感情。“趕嘎嗒”儀式可以把苗族家族內部協調一致的精神不斷強化,并化為苗族人世代相傳的自覺性行為,使血緣親情得到更進一步的強化。正如涂爾干所說:“任何社會都會感到,它有必要按時定期地強化和確認集體情感和集體儀式,只有這種情感和儀式才能使社會獲得其統一性和人格性。這種精神的重新鑄造只有通過聚合、聚集和聚會等手段才能實現,在這些場合,個體被緊密地聯系起來,進而一道加深他們的共同情感;于是就產生了典儀?!?/p>
2.娛人娛神
在“趕嘎嗒”儀式完成后,家族成員們一起同吃同喝。吃飽喝足后,大家會找一個空曠的地方唱歌跳舞。“趕嘎嗒”本意雖說是為祖墳添土,但實質是紀念祖先的一種方式,給祖先送去東西讓其開心,最大的成果亦是使族人得到放松。
3.慰藉族人心靈
當人們在現實生活中遇到無法解決的困難時,便想向“鬼神世界”尋求幫助,希望神靈能夠運用其超自然的力量解決人們的問題。因苗族身居山中,墳墓多修在山坡,可能會由于各種原因而坍塌,保護墳墓安全不是人之能力所及,因此他們只能寄托于“嘎哈”這樣的神靈,并且通過祭祀的方式,期望解決問題?!摆s嘎嗒”除了給祖墳添土外,還給祖先送去各種東西,其意為讓祖先知道他的子孫仍記著他,沒有忘記他。苗族人相信,祖先高興,便會盡心盡力地去守護他們,賜福于子孫?!摆s嘎嗒”幫助人們調適在現實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難,讓族人心理得到慰藉。同時,也在無形之中讓族人安分守己,盡責盡心。
[本文系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中國苗族古經采集整理與研究(編號:13&ZD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