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軍長征前期的戰略抉擇"/>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從通道轉兵到遵義會議
——紅軍長征前期的戰略抉擇

2016-06-29 08:08:46
文史雜志 2016年4期

墨 青

?

從通道轉兵到遵義會議
——紅軍長征前期的戰略抉擇

墨青

摘 要:慘酷的湘江戰役過后,中共中央及時舉行通道會議,實行通道轉兵,甩開了敵人的圍追堵截;隨后又舉行黎平會議,再次轉兵;終在猴場會議后突破烏江,在遵義召開了具有戰略轉折意義的遵義會議。遵義會議揭發和批評了第五次反“圍剿”和長征以來中共中央在軍事領導上的錯誤,確立了毛澤東在全黨全軍的領導地位,標志著中國共產黨已走向成熟,從而開辟了中國革命的新局面。

關鍵詞:通道會議;黎平會議;猴場會議:遵義會議

魯迅先生(1881—1936)

1934年10月,中央紅軍從瑞金等南方革命根據地出發開始長征,到1936年10月三大主力勝利會師,前后經歷兩年時間。英勇的紅軍,以無比堅強的革命毅力,走過福建、江西、廣東、湖南、廣西、貴州、四川、云南、西康、甘肅、陜西等10余個省,經過了漢、苗、壯、彝、回、藏等約2億人口以上的不同民族地區,徒步走了兩萬五千里。當紅軍勝利到達陜北時,魯迅和茅盾先生滿懷喜悅地致電黨中央和毛澤東:

英雄的紅軍將領和士兵們,你們的英勇斗爭,你們的偉大勝利是中華民族解放史上最光榮的一頁!全中國民眾期待著你們更大的勝利。在你們身上,寄托著人類和中國的未來。[1]

毋庸說,紅軍長征的勝利,是毛澤東等實行正確的戰略指導的結果,是黨的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勝利,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實踐相結的勝利。

一、通道轉兵甩開了敵人的圍追堵截

1933年春,黨中央從上海遷到江西瑞金之后,“左”傾路線就在中央根據地內全面貫徹。“左”傾領導人極力排斥毛澤東等的正確主張,對蔣介石發動的第五次反革命“圍剿”,作了完全錯誤的估計與分析。在軍事上他們先是實行進攻中的冒險主義,繼而又采取防御中的保守主義,分兵把口,處處設防,節節抵御,以陣地對陣地,以堡壘對堡壘,用短促突擊的方法和敵人拼消耗,使紅軍陷于被動挨打的地位。到1934年4月28日,蔣介石軍隊已攻占中央蘇區的北大門——廣昌。到了9月,蘇區已很危險了。

此時毛澤東被排除在黨中央的政治和軍事決策圈以外,只保留了一個中央蘇區政府主席的行政職務。不過,他雖“不在其位”卻堅持“謀其政”。他曾主張紅軍主力“向湖南中部前進,調動江西敵人至湖南而消滅之”[2]。然而,“左”傾逃跑主義者,被敵人氣勢洶洶的進攻所嚇倒,只想如何逃避國民黨軍隊的“圍剿”,卻不采納毛澤東的正確主張。毛澤東嘆息說:“此計又不用,打破第五次‘圍剿’的希望就最后斷絕,剩下長征一條路了。”[3]

10月上旬,敵人占領了石城,逼近紅色首都——瑞金。至此,除了戰略轉移以外,別無出路。

1934年10月16日,中央紅軍被迫撤離根據地,進行長征,留下項英、陳毅3萬余人堅持根據地的游擊戰;紅軍主力86000多人從福建的長汀、寧化和江西的于都、瑞金分兩路向西前進。長征在缺乏充分準備的情況下就這樣開始了。此時,毛澤東疾病纏身,孤居于都北門外的何屋。他從這里邁出了長征的第一步。

中央紅軍長征,當初的計劃是從南線突破粵軍封鎖線,然后沿贛、粵、湘、桂邊境,到達湘西會合紅二、六軍團。因此,紅軍長征開始時,并沒有預計要走萬里。蔣介石反動派得知中央紅軍西征消息后,在紅軍前進的要道上,設置了四道封鎖線,妄圖阻擊和消滅中央紅軍于湘南。而黨內“左”傾路線的錯誤領導又給行進中的紅軍造成了極為嚴重的損失。他們把紅軍的戰略轉移當成一種搬家式的甚至是驚惶失措的逃跑,對于這樣重大的軍事轉移行動,既不在黨、政、軍內進行動員,又不把轉移的戰略意圖和戰略方向告訴給廣大將士,甚至不交給黨和軍隊的高級干部討論議決,致使戰略轉移忽東忽西,漫無目標,并且始終擺脫不了敵人,擺脫不了被動挨打的局面。

從10月21日至11月30日,中央紅軍雖經英勇苦戰,連續突破敵人的四道封鎖線,渡過湘江,但是卻付出了慘重的代價,人員折損過半,減至3萬余人。

紅軍廣大指揮員親眼看到第五次反“圍剿”以來,迭次失利,“現在又幾乎瀕于絕境,與第四次反‘圍剿’以前的情況對比之下,逐漸覺悟到這是排斥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正確路線,貫徹執行了錯誤的路線所致”[4]。部隊中明顯地滋長了要求改變領導的情緒。“這種情緒,隨著我軍的失利日益顯著,湘江戰役達到了頂點”[5]。

中央紅軍渡過湘江后,“左”傾冒險主義者不接受血的教訓,不從戰爭的實際出發,而是繼續指揮紅軍經湖南、廣西邊境的苗族、壯族居住的越城嶺(即老山界)地區,向紅二、六軍團所在的湘西根據地前進。蔣介石唯恐中央紅軍與紅二、六軍團會合,立即調集大軍前堵后追,使敵我兵力十分懸殊,我軍處于進退維谷境地。面對這種嚴重形勢,“左”傾冒險主義者仍然堅持與二、六軍團會合的原計劃,向湖南西部進軍,往敵人布下的口袋里鉆。劉伯承同志后來回憶說:“如果我們不放棄原來的企圖,就須與五六倍的敵人決戰。但部隊戰斗力又空前減弱,要是采取正面直頂的笨戰法,和優勢的敵人打硬仗,顯然就有全軍覆沒的危險”[6]。

就在這萬分緊急的時刻,毛澤東對形勢作出了深刻分析,堅決主張放棄與紅二、六軍團會合的計劃,改向敵人力量薄弱的貴州前進,爭取主動,打幾個勝仗,使部隊得以稍事休整。他把他的主張,向中央軍委的多數同志,特別是犯過王明“左”傾錯誤的同志,進行細致而耐心的宣傳,終使他們開始覺悟。于是,當中央紅軍在12月12日,進到湖南西南邊境的通道縣芙蓉地區時,黨中央召開了一次臨時性的時間很短的政治局會議,對作戰方案及進軍方向進行討論。毛澤東被請回來參加會議,并且起到了主導作用。政治局大多數同志接受了毛澤東同志的建議。而李德卻堅持原來的計劃,他在會上說:“是否可以讓那些在平行路線上追擊我們的或向西面戰略要地急趕的周部和其他敵軍超過我們?我們自己在他們背后轉向北方,與二、六軍團建立聯系。”[7]王稼祥、張聞天、周恩來、朱德等同志都不同意李德的意見,堅決支持毛澤東的正確主張。

在大多數政治局委員的支持下,毛澤東的正確主張被通過了。“通道轉兵”之后,中央紅軍還進行了整編,撤銷了紅八軍團,合并了中央縱隊,使部隊得以輕裝前進。

過湘江(黃鎮畫)

紅軍時代的毛澤東(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于1936年攝于陜北保安)

此后,中央紅軍開始甩掉敵人的圍追堵截,從而成為紅軍長征走向勝利的第一個轉折點。通道會議為黎平會議、遵義會議的召開作了重要的準備。

二、黎平和猴場會議加強了政治局對軍委的領導

通道會議結束后,中央紅軍很快又踏上征途,于12月15日、16日先后進入貴州黎平縣境。毛澤東、王稼祥和洛甫先前曾一致同意,一有“合適的機會”就召開會議討論軍事計劃和方針。在匆匆召開的通道會議上,大家默認了這一決定。現在,軍事壓力暫時沒有了,在黎平給養又比較充足,每個人都能吃飽肚子。這是難得的好機會。在這種情況下,12月18日晚,黎平政治局會議便召開了。

會議由周恩來主持,博古、王稼祥、洛甫、毛澤東、朱德和林彪都參加了。李德和其他領導人大概也參加了。會議開得很緊張,發言人都提高了嗓門。周恩來幾次發言,公開批評李德。毛澤東進一步闡述了他在通道發表的意見。他正式建議放棄北進與賀龍會合的計劃,而提出紅軍西進貴州,向貴州第二大城市遵義挺進,并在該地區建立一個新的蘇維埃根據地。他強調指出,現在紅軍不再受到湘軍的襲擊了,黔軍又有煙癮成疾的致命弱點。因此他建議在遵義召開一次正式會議。黎平會議否定了當時擔任黨的總書記的博古和軍事顧問李德(共產國際所派)提出的堅持去湘西的錯誤意見,肯定了毛澤東的決策,作出了《中央政治局關于戰略方針之決定》。決定指出:“鑒于目前所形成的情況,政治局認為過去在湘西創立新的蘇維埃根據地的決定在目前已經是不可能的,并且是不適宜的。”“政治局認為,新的根據地應該是川黔邊地區,在最初應以遵義為中心之地區,在不利條件下應該轉移到遵義西北地區”。19日,中央軍委作出《關于執行中央政治局十二月十八日決議的決定》,規定中央紅軍分左右兩個縱隊向以遵義為中心的黔北進軍,同時指示二、六軍團在常德地區積極活動,以調動湘敵;四方面軍應準備發動新的攻勢,以便當中央紅軍繼續向西北前進時鉗制川敵。20日,中央紅軍調整戰略方向,開始西進。

“黎平轉兵”,在以遵義為中心的川黔邊創建根據地,這是中央紅軍在長征中的第二個轉折點,它為爾后遵義會議的順利召開準備了條件。

黎平會議后,紅軍繼續向貴州腹地進軍,于12月31日抵達距離烏江將近l00里的猴場。

當晚至次日凌晨,黨中央在猴場又召開了政治局會議,作出《關于渡江后新的行動方針的決定》,提出以遵義為中心的黔北向川南發展,創建川黔邊新的根據地的戰略任務。會議還決定,“關于作戰方針,以及作戰時間與地點的選擇,軍委必須在政治局會議上做報告”,以加強政治局對軍委的領導。這個決定,實際結束了李德個人說了算的霸道作風以及他和博古所掌握的紅軍指揮權。而從湘江戰役后到黎平會議,周恩來與李德之間曾有過的激烈爭論,實質上也是周恩來的思想與毛澤東的思想趨于一致的反映,是黨的正確路線對錯誤路線所進行的斗爭。猴場會議還采取組織措施,限制李德對中央政治局重大決策的干擾,這就為遵義會議的召開作了更進一步的準備。此時,周恩來“對軍事錯誤開始有些認識,軍事指揮與以前也不同,接受毛主席的意見,對前方只指出大方向,使能機動”[8]。猴場會議后,紅軍分三路(江界河、茶山關、回龍場)強渡烏江,突破了敵人吹噓為“重疊堅固,可保無慮”的烏江防線。1935年1月7日,紅軍解放了貴州北部的重鎮——遵義。

然而,黎平決定帶來的樂觀情緒很快就在事實面前消失了。紅軍情報部門離開黎平時報告說,守衛貴州的只有王家烈的四個師,這些部隊都是大煙鬼,因而確實虛弱,不堪一擊。可是,就在毛澤東進入遵義的當天,國民黨的兩個高級將領周渾元和吳奇偉率精兵也跟著進入了貴州,并迅速接管了首府貴陽。貴州軍閥王家烈倍受鼓舞,也采取了相應的行動。他派遣他的第三師共七個團的兵力,去攻打彭德懷的第六師……

紅軍的情報部門很快掌握了敵人的這些調動情況。他們得知,蔣介石親自坐鎮重慶,指揮這次行動,并且調動了湖南的4個師、川南的兩個旅和云南的3個旅,共擁有150個團大約40萬兵力。不僅如此,紅軍還發現,遵義地區經濟落后;盛產鴉片,卻沒有多少糧食,很難維持一支不斷擴大的革命軍隊。再說遵義地區三面環水(三條重要的河流——烏江、赤水在西邊形成了一條曲折的邊界,北邊是滔滔長江),如果紅軍在這里駐扎下來,勢必遭到圍殲。從所掌握的情況來看,在此地建立根據地的想法是不能實現了。

三、遵義會議挽救了革命,挽救了黨

與此同時,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和長征初期的嚴重損失,引起廣大干部和黨員對“左”傾教條主義越來越大的懷疑和不滿。他們都親眼看到一個事實:在毛澤東的領導下,紅軍和根據地從無到有,從小到大,不斷勝利,不斷發展;而在王明“左”傾教條主義的統治下,卻喪失了原來的根據地。經過斗爭實踐的反復檢驗,證明毛澤東的路線是正確的。同時,由于毛澤東在黨內作了大量的說服教育工作,有些犯過“左”傾錯誤的同志,也開始覺悟起來,站到反對王明“左”傾教條主義立場上來。在這種情況下,從1935年1月15日起,黨中央政治局在遵義老城琵琶橋原國民黨軍的師長柏輝章的公館(當時中央軍委和紅軍總司令部的駐地)樓上召開了擴大會議。出席會議的政治局委員和候補委員大致如下:

遵義會議會址(選自《歷史真相②》)

毛澤東(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主席)、朱德(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軍事委員會主席、紅軍總司令)、周恩來(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軍事委員會副主席、紅軍總政治委員)、王稼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軍事委員會副主席、紅軍總政治部主任)、洛甫(張聞天,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人民委員會主席)、陳云(中華全國總工會黨團書記)、劉少奇(中華全國總工會委員長)、博古(秦邦憲,中共中央總書記)、鄧發(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國家政治保衛局局長)、凱豐(何克全,共產主義青年團中央書記)。紅軍總部和各軍團負責人:劉伯承(紅軍總參謀長)、李富春(紅軍總政治部代主任)、林彪(紅一軍團軍團長)、聶榮臻(紅一軍團政治委員)、彭德懷(紅三軍團軍團長)、楊尚昆(紅三軍團政治委員)、李卓然(紅五軍團政治委員)。參加會議的還有:鄧小平(《紅星報》主編、改組中央后任中央秘書長)、伍修權(翻譯)、李德(共產國際軍事顧問)。總計20人。(此名單據新華社1984年3月4日援引中共中央黨史資料征集委員會材料。另一說還有紅五軍團軍團長董振堂參加,計21人。)

1936年6月紅軍大學成立后,紅軍將領在陜北保安的一次合影。圖中有毛澤東、朱德、林彪、何長工、周子昆、楊得志、陳賡、賀子珍等(選自師永剛、劉瓊雄編著《紅軍:1934—1936》,三聯書店2006年版,第93頁)

會議是于1月15日晚7點鐘正式開始的。在柏公館樓上的一間長方形房間里,與會20人在一盞吊式煤油燈下團團坐定,決定紅軍長征的最終方向,決定中國革命的前途。根據伍修權《我的歷程:1908—1949》(解放軍出版社1984年版)第七章的介紹,會議由博古主持。他首先發言說,紅軍在第五次反“圍剿”中的戰略是正確的,但自己在軍事路線的執行中犯有錯誤;不過他又力圖為自己辯護和開脫。

第二個發言的是周恩來。他承認政策不對頭,特別是不應當打陣地戰。他說,這是造成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的原因。他自我批評的態度很坦率,絲毫不想推卸責任。他愿意承擔責任的態度給大家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毛澤東開會時原習慣于最后發言,這次他卻緊接周恩來發了言,而且一發就是1個多小時,比任何其他人講得都長。他點名批評了李德和博古,說他們無視紅軍打運動戰的傳統政策(李德的“短促突擊”取代了朱、毛誘敵深入、圍而殲之的戰術)。毛澤東反駁了李德認為失敗是由于數量上的劣勢造成的這一觀點,說第一、二、三和四次反“圍剿”中紅軍都是同數倍于己的國民黨軍隊作戰并取得勝利的,所以問題不是數量,而是戰術。伍修權后來回憶說,毛澤東當時堅持認為軍事路線錯了,并指出博古和李德的政策是“防守中的保守主義”“進攻中的冒險主義”和“退卻中的逃跑主義”。

毛澤東發言說,領導者最重要的任務是解決軍事方針問題,而博古和李德根本不顧這樣明白的現實,即戰士也是人,也要用雙腳走路,也要吃飯、睡覺。假如一個指揮員不了解實際地形和地理情況,只知道根據地圖布置陣地和決定進攻時間,他“肯定要打敗仗”。

毛澤東還猛烈抨擊了未能和“福建事變”中的十九路軍聯合這件事。他說,這就使紅軍失去了一個迂回到國民黨軍隊防線背后、從后面攻擊敵人的大好時機;而周恩來、洛甫和他本人都曾經主張和十九路軍聯合。

毛澤東的講話贏得了熱烈的掌聲。他說出了大多數指揮員長久以來沒有說出的心里話。

王稼祥接著毛澤東發言。他曾對聶榮臻說過:“到時候要把他們轟下去,把李德拉下臺!”他明確地說,博古和李德必須讓位,由毛澤東來指揮紅軍……

“批評火力”持續了三天。會議一般都是晚上七點開始,每次持續四五個小時。與會者的措詞越來越激烈,翻譯伍修權也感到越來越緊張了。

隨著會議的進行,越來越多的人站到了毛澤東的一邊。很多指揮員都指出長征缺乏思想準備的問題。他們認為,部隊的嚴重損失,特別是因開小差而造成的損失,主要是由于新兵在思想上沒有做好充分準備。和往常執行任務不同,這些新兵不知道自己要到哪兒去,也不知道為什么打仗,為什么必須作出犧牲。指揮員們認為保密工作做得太過分了,連很多指揮員都不了解情況,這樣就影響了戰斗意志和官兵們的士氣。

洛甫和朱德堅持支持毛澤東。周恩來再次發言,認為毛澤東對博古和李德的“左”傾路線的批評是正確的,并提議毛澤東任紅軍總指揮。[9]

會議于1月17日晚結束。會議揭發和批評了第五次反“圍剿”和長征以來中共中央在軍事領導上的錯誤,批評了博古在報告中為第五次反“圍剿”失敗進行辯護的錯誤觀點。會后形成的《中共中央關于反對敵人五次“圍剿”的總結決議》(由洛甫根據與會多數人、特別是毛澤東發言的內容而起草,在扎西會議上正式通過)明確指出,紅軍第五次反“圍剿”戰爭的失敗及退出中央蘇區后遭到的嚴重損失,主要原因是在軍事上執行了單純防御路線,是博古和李德在軍事指揮上犯一系列嚴重錯誤的結果。《決議》肯定了毛澤東等關于紅軍作戰的基本原則。遵義會議根據戰局的變化,對黎平會議以黔北為中心向川南發展,創建川黔邊根據地的決議作出改變,決定紅軍渡過長江至成都之西南或西北建立根據地。會后又根據新的戰勢,決定中央紅軍在川滇黔三省的廣大地區創建新的根據地。[10]會議增選毛澤東為政治局常委,正式取消博古、李德的最高軍事指揮權,決定仍由中央軍委主要負責人周恩來、朱德指揮軍事,周恩來擁有最終決定權。隨后,紅軍在轉戰途中,于2月上旬召開的扎西會議上,根據遵義會議精神,對常委進行了分工:由洛甫(張聞天)代替博古負總責(習慣上也稱為總書記),毛澤東為周恩來在軍事上的幫助者。在行軍途中的3月12日,又組成由毛澤東提議,毛澤東、周恩來、王稼祥組成的三人指揮小組(稱“三人團”),負責全軍的軍事指揮。這便表明毛澤東在全黨、全軍的領導地位實際上已經確立。

“遵義會議結束了。長征繼續進行,毛澤東在掌航,中國的道路——至少今后半個世紀的路——就這樣確定了。”[11]

遵義會議是毛澤東、周恩來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特別是毛澤東同志在我黨、我軍歷史上的一次大手筆,是毛澤東同志將馬克思主義的普遍原理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的經典之作。毛澤東和周恩來等不計較個人得失,從中國革命的大局出發,堅持不懈地與博古、李德為代表的黨內錯誤路線作堅決斗爭(通道會議、黎平會議、猴場會議、遵義會議,四次會議一個接一個,一直貫穿著毛澤東的正確主張)。在這一斗爭中,毛澤東等有勇有謀,采取耐心細致的思想工作方針和策略,將絕大多數同志團結在自己周圍,這才取得了包括遵義會議在內的若干會議的偉大勝利。

特別是遵義會議,由于毛澤東等的高瞻遠矚的政治眼光、高屋建瓴的決策魄力以及實事求是的工作作風,最終結束了“左”傾教條主義在黨中央的統治,實際上確立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正確領導,把黨的路線轉變到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正確軌道上來,在危急的關頭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黨,挽救了中國革命。遵義會議因此成為紅軍長征的一個最具決定意義的根本轉折點,也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革命生死攸關的一個根本轉折點,是中國共產黨從幼年的黨走向成熟的黨的一個重要標志。正如黨的六屆七中全會《關于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1945 年4月20日通過)所指出的:“遵義會議集中全力糾正了當時具有決定意義的軍事上和組織上的錯誤,是完全正確的。這次會議開始了以毛澤東同志為首的中央的新的領導,是中國黨內最有歷史意義的轉變。也正是由于這一轉變,我們黨才能夠勝利地結束了長征,在長征的極端艱險的條件下保存了并鍛煉了黨和紅軍的基干,勝利地克服了堅持退卻逃跑并實行成立第二黨的張國燾路線,挽救了‘左’傾路線所造成的陜北革命根據地的危機,正確地領導了1935年的‘一二九’救亡運動,正確地解決了1936年的西安事變,組織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推動了神圣的抗日戰爭的爆發。”誠如肖華后來在《紅軍不怕遠征難》的歌詞中所吟到的:

遵義會議放光輝,全黨全軍齊歡慶。

萬眾歡呼毛主席,馬列路線指航程。

……

英明領袖來掌舵,革命磅礴向前進!

注釋:

[1]魯迅和茅盾先生致黨中央、毛澤東關于祝賀紅軍長征勝利的電報,雖廣為流傳,但有人質疑其真實性。關于它的來源,據傳是由魯迅的朋友、美國記者史沫特萊通過第三共產國際從法國轉發到陜北的。1935年底,在上海的史沫特萊將紅一方面軍完成長征、勝利到達陜北的消息告訴魯迅。時魯迅正臥病在床,仍在次日與來訪的茅盾商議聯名致電給紅軍,表示祝賀。后來茅盾在回憶中說確有此事,只是當時尚未見到魯迅起草電報。這封賀電,錄自師永剛、劉瓊雄編著《紅軍:1934—1936》(三聯書店2006年版)一書第219頁。又查《魯迅全集》第十四卷(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年版)第554頁“附錄三”,確有《魯迅、茅盾致紅軍賀信》,長達三四百字,其中關于“英雄(勇)的紅軍將領”一段大致就是師永剛、劉瓊雄收錄的那七十余字,內容有出入。《魯迅全集》所收《賀信》的落款是“一九三六、三、廿九”。據《全集》對《賀信》的注釋,其原載于中共中央西北局機關刊物《斗爭》第95期(1936年4月17日),“系為祝賀紅軍東渡黃河對日軍作戰而寫,起草人未詳”。看來《全集》編者也對這封賀信的真實性難以把握,故而將其列入“附錄”,以待進一步考證。

[2][3]《毛澤東選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37頁,237頁。

[4][5][6]劉伯承等:《回顧長征》,解放軍文藝出版社1975年版,第4頁,5頁,5頁。

[7](德)奧托·布勞恩(李德):《中國紀事:1933—1939》中文本,新疆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24頁。

[8]中共中央黨史資料征集委員會、中央檔案館編《遵義會議文獻》,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48頁。

[9]以上參見(美)哈里森·索爾茲伯里:《長征:前所未聞的故事》中文本,解放軍出版社1986年版,第137—144頁。

[10]參見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中國共產黨歷史》第一卷(1921—1949)上冊,中共黨史出版社2011年版,第387頁。

[11](美)哈里森·索爾茲伯里:《長征:前所未聞的故事》中文本,解放軍出版社1986年版,第146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午夜啪啪福利| 一级毛片免费高清视频| 日韩成人在线网站| 国产在线精品香蕉麻豆| 免费99精品国产自在现线| 成人蜜桃网| 国产在线91在线电影| 国产欧美精品午夜在线播放| 亚洲六月丁香六月婷婷蜜芽| 日韩色图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av大片在线播放| 成人免费午夜视频| 婷婷色丁香综合激情| 欧美视频二区| 毛片国产精品完整版| 国产色图在线观看| 亚洲一区网站| 国产视频一二三区| 久久国产亚洲偷自| 久久人人97超碰人人澡爱香蕉 | 欧美日韩国产精品va| 久久五月视频| 26uuu国产精品视频| 国内自拍久第一页| 亚洲自拍另类| 中文字幕乱码二三区免费| 国产在线精品美女观看| 亚洲91精品视频| 91精品国产自产在线老师啪l| 国产欧美日韩在线一区| 丁香婷婷激情网| 婷婷色狠狠干| 久久伊人操| 国产精品久久久精品三级| 久久99国产精品成人欧美| 孕妇高潮太爽了在线观看免费| 夜精品a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精品在线观看视频| 久久青草免费91线频观看不卡| 国产粉嫩粉嫩的18在线播放91| 亚洲免费三区| 欧美性精品| 国产91无毒不卡在线观看| 女同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AV老司机AV天堂| 欧美伊人色综合久久天天| 日韩福利视频导航| 中文字幕亚洲另类天堂| 国产精品大白天新婚身材| 国产无码性爱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佐山爱一区二区免费| 亚洲欧洲免费视频| 国产一区免费在线观看| 成人一区在线| 91福利免费| 成人av专区精品无码国产| 亚洲狠狠婷婷综合久久久久| 91成人免费观看在线观看| 亚洲福利视频一区二区| 成人午夜久久| 2021亚洲精品不卡a| 欧美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导航 | 91美女视频在线| 国产成人调教在线视频| 国产精品刺激对白在线| 九九香蕉视频| 久久精品aⅴ无码中文字幕| 久久中文无码精品| 青青草原国产精品啪啪视频| 中国毛片网| 青青草国产在线视频| 国产黑丝一区| 国产一二三区在线| 国产麻豆永久视频| 91热爆在线| 熟妇丰满人妻| 亚洲精品第1页| 国产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不卡 | 国产日韩欧美视频| 伊人色在线视频| 久久综合结合久久狠狠狠97色| 日本欧美视频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