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 云(中國氯堿工業協會理事長)
?
中國氯堿行業發展現狀及“十三五”展望
羅云
(中國氯堿工業協會理事長)
Development persent situation of China chlor alkali industry and "Thirteenth five year plan" prospects
LUO Yun
(China Chlor Alkali Industry Association,Tianjin 300192,China)
2015年是“十二五”收官之年,也是中國氯堿行業的轉型發展之年。在宏觀經濟環境低迷的形勢下,氯堿行業經歷了較為嚴峻的市場考驗與挑戰,但也正是通過經濟形勢的倒逼,氯堿行業產業結構調整步伐明顯加快。據中國氯堿工業協會統計,2015年中國燒堿、聚氯乙烯產能首次實現雙下降,兩大主營產品規模均較2014年有所降低。進入2016年,在全球氯堿行業競爭壓力不斷加大和國內主動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背景下,中國氯堿行業期盼有新的突破,以進一步提升行業整體實力與水平。
1.1中國氯堿產能經歷高速發展后增速趨于平穩
自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之后,中國國內經濟增速放緩,中國氯堿工業在經歷自2000年開始長達8年的高速發展后,發展速度逐步趨于平穩。主要體現在全國燒堿和聚氯乙烯產能年均增速總體持續下滑,由“十一五”期間的15.5%和16.0%分別下降到5.1%和2.8%。
從總量上看,到2015年,燒堿和聚氯乙烯等主要氯堿產品產能、產量繼續穩居世界首位,已成為名副其實的氯堿生產大國。但通過中國氯堿工業協會對2015年氯堿行業經濟運行統計顯示,這一年全國燒堿、聚氯乙烯產能雙雙出現同比下滑,行業去產能化進入實質階段,2005-2015年中國燒堿產能變化趨勢圖見圖1,聚氯乙烯產能變化趨勢圖見圖2。

圖1 2005-2015年中國燒堿產能變化趨勢圖 (萬t)
1.2氯堿表觀消費量小幅下滑
中國氯堿行業與國民經濟需求密切相關,近幾年來伴隨中國經濟的發展變化,燒堿和聚氯乙烯表觀消費量同樣呈現出相應的起伏變化。金融危機后,氯堿行業的消費需求仍然較為穩定,但進入“十二五”收官之年,燒堿、聚氯乙烯產量雙下降,表觀消費量增速同步下滑,燒堿、PVC表觀消費量變化對比分別見表1、表2。

圖2 2005-2015年中國聚氯乙烯產能變化趨勢圖 (萬t)
1.3產業集中度進一步提高
2015年,中國共有燒堿生產企業163家,總產能為3873萬t,單個企業平均規模24萬t/a,較2014年有所提升。從企業的產能分布情況來看,超過100萬t/a的企業有3家,產能最大的企業規模為116萬t/a。其中年產40萬t/a(含40萬t/a)以上企業占全國產能比例從2010年的27.1%上升到2015年37.7%,行業集中度進一步提升。
截至2015年,中國聚氯乙烯生產企業81家,總產能2 348萬t,單個企業平均規模在29萬t/a,較2014年進一步提升。從企業規模結構看,超過百萬噸級聚氯乙烯生產企業3家,產能最大為150萬t/a。規模在30萬t/a以上的企業數量正在逐漸增加,規模在10萬~30萬t/a的企業仍是國內聚氯乙烯行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此外,產能規模低于10萬t/a的企業較2014年相比進一步減少,燒堿、PVC企業產能分布情況見表3。

表1 中國燒堿表觀消費量變化對比

表2 中國PVC表觀消費量變化對比

表3 中國燒堿、PVC企業產能分布情況
1.4行業平均開工率低位徘徊
過去五年,燒堿裝置開工率從2010年的69%穩步提高到2015年的78%。
聚氯乙烯裝置開工率從2008年起連續五年低于60%,近兩年有所提高,2014年達到68%的開工率水平,是7年來最高的年份,2015年行業開工率保持較為穩定的增長,達到69%,見圖3。但中國PVC供過于求的矛盾還十分突出,去產能化的過程遠未結束,按照目前去產能和需求增長的速度測算,PVC的開工率至少還需要四年時間才有可能恢復到80%以上。

圖3 2008-2015年中國PVC裝置開工率明細
1.5行業經濟效益持續低迷
據協會統計,2013-2015年氯堿行業全行業連續三年虧損,虧損面超過50%。在氯堿產品供大于求的大背景下,氯堿市場進入調整期,產品價格逐年下降,行業整體效益持續下滑,企業生產經營面臨嚴峻挑戰。
1.6資源特點形成主要發展模式
中國的資源特點是多煤缺油少氣,石油對外依存度逐年提高,2014年已接近60%,在此背景下,中國氯堿工業走出了一條具有中國資源特點的循環經濟模式,便是以煤為原料的一體化循環經濟發展模式。
在這個模式里面,煤電化一體化是中國氯堿行業最主要的發展模式,在此基礎上,氯堿行業正在從傳統氯堿產品向氯精細化工新材料領域延伸。耗氯占比最大的聚氯乙烯也呈現了明顯的從通用型向全系列、專用化、復合改性、特種應用等方向發展的趨勢。
1.7落后產能不斷淘汰
“十二五”期間,中國約有905萬t/a燒堿產能和608萬t/a PVC產能退出市場。落后產能不斷退出,集群化、園區化成為中國氯堿產業發展的主流。如以新疆天業、宜賓天原、中泰化學為代表的電石法聚氯乙烯一體化產業鏈、以上海化工區、寧波萬華園區為代表的氯資源多次利用、多產業協同的產業鏈,均以集群化園區化方式布局,在產業協同、資源綜合利用、公用工程設施共享、廢物循環利用、污染高效治理、物流成本節約等方面形成了明顯的優勢特色,燒堿新增及退出產能統計表見表4。

表4 2011-2015年中國燒堿新增及退出產能統計 萬t/a
1.8技術進步主導行業發展
技術進步引領主導著氯堿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在成為世界氯堿生產大國的過程中,技術進步已越來越成為中國氯堿產業轉型升級的主導力量,一批氯堿清潔生產技術、裝備技術、節能技術、安全生產技術、污染物防止和處理技術得以研發突破、引進消化和良好應用,資源綜合利用水平不斷提高,同“十一五”階段相比,當前行業萬元產值能耗和水耗分別下降了23%和47%,主要污染物的排放強度大幅度降低。
行業高度重視的汞污染防治技術的研發和應用均取得突破,低汞觸媒工藝已被行業普遍采用,中國電石法聚氯乙烯從高汞到低汞再到無汞的汞污染防止路線圖已經形成,一些領先企業已開始推進無汞觸媒、無汞工藝技術的研發和工業化應有探索。
1.9國際貿易與對外合作
隨著中國氯堿工業的發展,中國氯堿產品的出口與國際市場的貿易摩擦也在增加。2003年開始,PVC、燒堿產品先后受到來自印度、土耳其、巴西等國的反傾銷措施的限制。由于中國氯堿產品競爭力還不強,國外氯堿產品大量出口到中國市場,對中國氯堿行業形成了巨大沖擊,中國開始運用世貿規則和貿易救濟措施維護國內市場的有序競爭和行業的合法利益。
從2000年開始,中國先后組織了二氯甲烷、三氯甲烷、聚氯乙烯、三氯乙烯、水合肼、環氧氯丙烷和四氯乙烯等七個產品的反傾銷和反傾銷復審工作,對維護產業安全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
2015年10月8日,商務部發布第36號公告,公告稱自2015年9月28日起,按照調查機關2003年48號公告和2009年第69號公告規定的反傾銷稅率,對原產于美國、韓國、日本和臺灣地區的進口聚氯乙烯征收反傾銷稅,實施期限3年。
最近幾年,中國氯堿行業也進一步加強了全球多邊和雙邊合作與交流。一是加強與世界氯協會和地區氯堿協會的交流和合作;二是積極履行國際公約、承擔相應責任;三是與全球氯堿企業分享“責任關懷”和HSE的經驗;四是先進技術的研發和引進技術的吸收消化再創新;五是妥善處理貿易摩擦。
中國氯堿化工已經與世界氯堿化工緊密相連,中國氯堿化工將順應世界化工發展的潮流和趨勢,更緊密地融入世界石油化工大家庭之中。
2.1未來全球化工格局和趨勢
未來十年亞洲將持續保持全球化學品需求增長的中心地位。北美頁巖氣革命改變全球能源和化工的競爭格局,不斷完善提升的中國現代煤化工開辟了一條可能改變全球化工的原料結構的新途徑。
此外,通用化學品市場空間逐步壓縮,化工新材料是未來爭奪的戰略制高點和戰略重點,生物化工和生物醫藥的突破也是全球跨國公司追求的戰略目標。產品高端化、高性能化、差異化、綠色化將推動產業持續地向價值鏈高端延伸。
再次,安全環保約束日益強化,綠色低碳成為行業發展的新方向,節能環保產業(三廢治理,節能、減排等)將會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成為將會實現更大突破和發展的重點產業。
不僅如此,涉及全球化學品監管、節能、安全、衛生、健康、環保的綠色壁壘、碳減排碳交易等技術性貿易壁壘將會進一步增加全球化工貿易的障礙。氯堿行業應在未來的發展中具備前瞻性和創新性,順應趨勢,并敢于引領趨勢。
2.2中國化工面臨的巨大挑戰
進入“十三五”,外部環境經濟形勢復雜多變,行業內部而言,仍然面臨諸多挑戰。
(1)氯堿行業產能依然過剩,集中度低,產業層次低,全球產業鏈中低端,技術含量和附加值、技術創新能力與發達國家差距大;
(2)資源約束大,近年來要素成本不斷攀升,產品價格持續下降。整個行業的盈利的能力和競爭力會持續地下降;
(3)安全環保壓力大,行業形象(談化色變)亟待改善。所以,責任關懷這樣一個理念和行為我們將加大力度來實施和推動,改善化工行業,氯堿行業在社會公眾的形象;
(4)中國國家面臨著市場化體制、機制、政府專業管理落后、主要要素價格管制、知識產權保護發展環境、跨行業融合發展和并購重組體制障礙。
2.3中國氯堿化工新的機遇
中國氯堿化工在未來發展會面臨非常巨大的挑戰,但挑戰當中也有新的機遇。
產業升級便是最大的機遇。氯堿行業市場規模和潛力很大,國家推行的市場化方向體制改革,將加快促進中國氯堿工業轉型升級。由于國家一帶一路戰略,也為氯堿行業推進國際合作創造新的機遇。國家正在推進的中國制造2025強國戰略,也將促進氯堿產業的進步升級。國務院發布的《中國制造2025》,明確了中國實施制造強國戰略的第一個十年行動綱領,必將有力推動氯堿產業的轉型升級,促進早日實現從氯堿大國到氯堿強國的轉變。
2.4氯堿行業“十三五”規劃
根據國家有關部門的總體部署,中國氯堿工業協會組織完成了《氯堿行業“十三五”規劃》的編制工作。“十三五”規劃提出了總量控制的目標,也是對中國氯堿未來發展的最好展望。
“十三五”末,使中國燒堿和聚氯乙烯開工率分別提升到85%和80%以上,其中電石法聚氯乙烯產能占比下降到75%左右。努力做好氯堿平衡,提高有機氯產品比例,滿足市場需求。培育發展具有國際競爭優勢的企業和企業集團;擁有享有一定國際影響力的產品品種、經營、貿易能力和管理人才。
優化行業布局。其中,東部地區培育發展與氯相關的新材料產業和含氯精細化工產業,實現氯堿與相關行業的融合發展;中部地區,利用地域和資源優勢,進一步加強與相關產業的協調發展,調整產品結構;西部地區,充分利用資源優勢,進一步完善“煤電鹽化”一體化循環經濟發展模式,加強與煤制烯烴行業的融合發展,形成若干個具有競爭力的產業集群。
“十三五”期間,膜極距離子膜電解槽應用比例達到60%以上,國產化離子膜應用比例達到30%以上,建設燒堿氧陰極電解和催化氧化制氯工業化項目并推廣應用;建設“煤烯—聚氯乙烯”一體化示范項目,聚氯乙烯專用料和特種樹脂產能比例達到20%以上,電石法聚氯乙烯無汞觸媒研發取得突破性進展,開發和建設其他非汞工藝示范項目。
中國氯堿行業將進一步完善市場準入與退出機制,加快僵尸企業和落后產能的淘汰步伐,有效化解過剩產能,優化產業布局,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積極推動氯堿產品原料和技術路線向節能、清潔、低成本的方向發展;以自主創新和技術進步推動氯堿行業轉型升級;加強生態環保建設,促進行業綠色發展;進一步深化循環經濟發展模式;全行業推行責任關懷,加強健康、安全和環境體系管理;與石油化工、現代煤化工、其他新興產業有機融合,持續穩定發展。最終實現從氯堿生產大國向有影響力的氯堿強國發展,為全球氯堿產業的可持續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
中圖分類號:TQ1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1785(2016)01-0001-04
[作者簡介]羅云(1964—),男,碩士學位,教授級高級工程師,高級經濟師。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國家科學技術獎評審專家,現任中國氯堿工業協會理事長、宜賓天原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
收稿日期:2016-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