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許宇斌
?
讓留守的花朵綻放美麗
——安仁縣實驗學校關愛留守兒童側記
通訊員許宇斌

單小花老師帶領留守兒童做游戲
“爸爸、媽媽,我真的好想你們呀!”143班譚會茹同學的真情吶喊令在場的3000多名師生為之動容,泛起陣陣心酸……這是安仁縣實驗學校“美麗安仁,從心開始——關愛留守兒童”啟動儀式的一個剪影。
“安仁是個農業縣,大量的勞動力外出務工,催生、壯大了留守兒童這一群體。目前,我們學校留守兒童有800多人,約占全校學生總人數的20%。這給學校教育帶來了難題,也成了近年來學校建設的重點課題。”安仁縣實驗學校校長陳蘭蘭告訴筆者。
“每個孩子的成長都不一樣,遠離父母的留守孩子普遍內向,不太容易流露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哪怕是有困難也不會輕易說出口,但他們內心還是渴望‘心有人愛、身有人護、難有人幫’。”五年級班主任彭志敏老師感慨地說。她向筆者講起了班上留守兒童浩浩的故事。浩浩是一個單親家庭的小男孩,性格比較內向,父親長年在外打工,跟著60多歲的爺爺奶奶生活。這孩子每到春夏秋三個季節,腿腳上就會長滿水泡,行走起來比較困難,但他從未對人說起。一天,浩浩沒來上課,彭老師上門家訪,得知了實情。自此以后,彭老師主動擔負起了接送她上下學的任務,不管天晴下雨,從未間斷。浩浩家住在三樓,每天背著浩浩上下樓梯,嬌小的彭老師總會累得氣喘吁吁。有一次,浩浩趴在彭老師背上,輕聲地說:“老師,我以后叫你干媽,好嗎?”說到這時,彭老師略微羞赧的神情中露出了自豪。她說:“每天看著這些活潑可愛的孩子,我堅信,只要我們用愛心去呵護他們,每個孩子都會有燦爛的童年。”
政務主任單小花老師介紹說,為了讓這些孩子能健康成長,破解留守兒童帶來的教育問題,學校一方面組織開展了“手拉手、同成長”結對互助,班主任和班級任課老師與班上的留守兒童進行結對,做到隨時與孩子溝通交流,關注孩子的學習、生活等各方面的情況,幫助他們化解學習和生活上的困難。另一方面,成立了“關愛留守兒童”基金會,通過開展捐資助學、“跳蚤市場義賣”等活動籌措資金,幫助解決留守兒童生活、學習等方面的困難。近年來,學校“關愛留守兒童”基金會資助貧困留守學生達200多人次,資助金額近兩萬元。
“現在我再也不怕來上學了,上課也不再覺得無聊了,我覺得老師講的課還是很有意思的。”座談中,憨憨的洋洋把大家都逗笑了。洋洋自小父母離異,缺乏應有的母愛,平日里比較浮躁,上課時容易開小差,不愿與人交流,愛和人打架。“不少人總會覺得,父母不在身邊的孩子,性格上會偏內向。其實,我們和孩子們接觸多了,會發現他們同樣擁有火熱的內心世界,只是需要找到合適的傾訴對象。”負責心理輔導的副校長唐白良說。他笑著告訴筆者:“洋洋這孩子,我開始和他接觸交流時,他頗有抵觸情緒,我就經常在上課、課間甚至周末制造和他接觸交流的機會,試著和他交朋友。慢慢地,他愿意和我談上幾句了。一次周末,我帶著他和幾個小男孩爬熊峰山,在半山腰休息時,他終于敞開心扉,和我談了很久,說了很多。我認真地傾聽著,不時地插上兩句,‘洋洋,有什么困難讓我們一起想辦法,好嗎?’‘洋洋,我相信你是好樣的!’”現在,老師和同學們普遍反映洋洋學習習慣明顯好轉,課后也樂于與同學們一起玩了。“他爺爺還說他在家比以前懂事多了,有時還能幫著做點家務,每天堅持先寫作業后看電視。”班主任蔡新花老師補充了一句。
“為了不讓留守的孩子帶著心理疾病踏入校門,再帶著心理疾病走出校門,學校專門成立了心理咨詢室,為呵護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保駕護航。”分管政務工作的副校長李新蘭說。李新蘭介紹,每個學期,學校都會定期或不定期安排專門教師為留守兒童進行心理健康診療,通過開設活動課或專題講座等形式,培養學生的良好心理品質。特別是每月開展一次心理健康課,向全校留守兒童講授學會學習、學會生活等方面的心理健康常識,幫助他們樹立心理健康意識,了解簡單的心理調節方法,認識心理異常現象,增強必要時求助的意識,促進留守孩子心理素質的自我完善和健康發展。
“家長外出務工大多是為了給孩子創造更好的生活條件,但也讓孩子在成長中缺失了父母的愛。春節期間父母回家幾天,大多也是在物質上給孩子補償,精神上還是關心不到。”在采訪中,陳蘭蘭一再強調,“留守兒童的溫飽問題已經解決了,現在主要是精神空虛,親情缺位。他們需要精神關愛,對父母的思念和期盼是任何親情都無法替代的。”陳蘭蘭轉身從辦公桌的抽屜里拿出一疊厚厚的信件。她告訴筆者,這些都是孩子們寫給父母的心里話。每年的傳統節日和父親節、母親節等感恩節日,學校都要組織開展“給遠方的父母寫一封信”活動,讓孩子們通過書信向父母表達感激之情和匯報學習狀況、傾訴知心話語。學校還要求班主任、任課教師定期進行家訪,并與留守兒童的父母取得聯系,一方面解除父母的后顧之憂,另一方面也讓家長多抽空給孩子打電話,多與他們溝通交流,慰藉他們寂寥的情感世界,共同關注孩子的成長。筆者在征得同意后,從中隨機打開兩封,四年級的麗麗在給父母的信中深情地寫道:“爸媽,你們在廣東打工一定很辛苦,夜里又要加班吧。你們打工掙錢是為了讓我們能好好讀書,讓我們過得更快樂、更幸福。家里一切都好,我很聽爺爺奶奶的話,會幫著做家務。每天起來得也很早,上學也不會遲到。我雖然很想念你們,但我會堅強,請你們放心。”二年級的健健在信中訴說著對父母的思念:“爸爸、媽媽,我好想你們,你們不是很忙的時候,就多打電話回家吧!爺爺奶奶也很想念你們。”
在這些信件的字里行間,留守的孩子們都很懂事地關心著父母工作辛不辛苦,讓爸爸媽媽在外注意身體。那一刻,所有孩子心中涌動的是父愛母愛的溫情。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兒童是我們的希望,他們的健康發展關系著國家的未來。在安仁縣實驗學校,每位老師都在忙碌著,“從心開始,用愛護航”,他們用無私的愛滋潤著每個留守孩子的心田,指引著每個留守孩子生命的航程,讓每個留守孩子都能在人生的道路上綻放各自的美麗。

彭志敏老師在輔導留守兒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