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雪梅
新華社副社長于紹良指出,城市發展選擇必須凸顯對人的全面價值,城市發展要靠人的理解和接受,要靠人的參與和推動,要靠人的創新和創造
城市的可持續發展是2015年全球最關注的話題之一。
“這一年,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在紐約通過。正如聯合國秘書長所說,我們對全球可持續發展的努力和勝負將取決于城市。中國在支持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和全球氣候治理中發揮關鍵作用。”聯合國系統駐華代表兼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駐華代表諾德厚說。
諾德厚的這番話出現在“2015中國城市可持續發展國際論壇”致詞中。2015年12月29日,由聯合國開發計劃署與新華社《瞭望東方周刊》聯合主辦的“2015中國城市可持續發展國際論壇”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論壇以“創新路徑 共享成果”為主題,聯合國各系統官員,緬甸、奧地利、秘魯、哥斯達黎加等國駐華大使以及來自40多個國家的駐華使節,武漢、長沙、廣州、佛山、重慶武隆等城市管理者,專家學者等,共200人參加了論壇。

在本次論壇中,“以人為本”作為城市可持續發展的核心被反復提及。
新華社副社長于紹良指出,城市發展選擇必須凸顯對人的全面價值,城市發展要靠人的理解和接受,要靠人的參與和推動,要靠人的創新和創造。城市價值選擇應當特別重視如何體現對人的發展需求的深度關切,體現對人的生存、生活、工作及發展的關懷。于紹良說:“這既是‘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具體體現,也是關系到城市可持續發展的一個核心要素。”
長沙市人民政府副市長李蔚在對話中也多次強調了“人”在城市可持續發展中的重要性。他表示,可持續發展城市一個很重要的特征就是和諧發展,人與人,人與自然,自然與自然之間能夠和諧共處,和諧發展,實現天人合一。
怎樣和諧發展?如何創新路徑?
在重慶武隆縣委書記何平看來,處理好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的平衡,對所有中國地方官員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平衡,做到這一點并不容易。武隆是一個較貧困的縣城,“如果我們強調首先保護環境,將會找到一種方式去利用自己的優勢,比如旅游業,2014年超過2000萬游客到武隆旅游,帶來收益達到60億元人民幣”。
廣州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古石陽介紹了廣州如何以資源利用最大化、環境影響最小化的垃圾治理路子,作為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戰略舉措來推進。
在本次論壇上,主辦方還共同發布了《2015年中國城市可持續發展報告》,這是聯合國新的17個可持續發展目標發布后,首份在華發布的城市可持續發展評估報告。同時,論壇還頒發了“2015中國可持續發展城市獎”與“2015中國可持續發展城市范例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