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楚
中圖分類號:F270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674-1145(2016)04-000-02
摘要“陽光”對于國有企業的發展來說,是民主集中的模式,是公開透明的環境,是公平公正的氛圍,也是積極向上的心態;構建以“陽光”為核心的企業文化,就是力求用理念、制度、規范以及豐富多樣的行為載體,讓企業在上述“陽光”的模式、環境、氛圍、心態下運作,以期企業能夠健康、規范、有序地發展。
關鍵詞陽光 企業文化 發展
“陽光”對國有企業產生的是一種由內而外的影響,這一企業文化建設也當是一個系統的工程,既需緊緊把握“陽光”核心這一虛概念,又需充分結合企業運作、員工管理的實際情況;既要做到將讓“陽光”普照到工作的每一個角落,也要實現讓“陽光”深入成為每一名員工的價值認同和目標理想。國有企業應對此展開積極探索,通過“陽光”型企業文化建設,保證企業陽光用權、陽光監督、陽光用人、陽光工作,推動企業更加健康、規范、有序地發展。
一、陽光用權:民主決策與民主管理
國有企業往往肩負著事關國家發展、群眾利益的重要工作;其內部上至領導班子,下至一個基層管理人員手中握有的權力,都是國家和人民賦予的,這種權力姓“公”不姓“私”,必須在“陽光”模式下使用。因此,國有企業應始終堅持集體領導和民主決策,所有“三重一大”事項均通過領導集體辦公會議研究商定,絕不能出現“一言堂”現象;并且所有事項均在會前完成內部調研、征求意見等準備工作,讓相關人員有表達意見的機會,充分體現了民主管理的理念。同時,應積極順應新時期的信息化趨勢,完成了“三重一大”電子監察系統的落地工作,運用“制度+科技”思路強化了企業決策信息的監控、預警和記錄。
一個企業內部的權力,除了體現在重大事務的決策上,還體現在對基層、對員工意見和需求的回應上;這是權力與責任相稱的一種體現,也是能讓員工更好融于企業、參與企業管理的一個重要保障。國有企業應結合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多前往基層調研,與一線員工面對面交談,了解他們在工作生活中的困難和需求,傾聽他們對公司發展的意見和建議,引導員工為企業發展建言獻策。
陽光用權,就是在公司內部營造一種民主、開放的環境,讓無論是企業領導,還是普通員工,都能夠用好權,能夠樹立作為公司主人翁的意識,能夠為企業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二、陽光監督:紀委監督與群眾監督
結合我黨目前防腐拒變的形勢與要求,對國有企業全面實行“陽光監督”勢在必行。所謂“陽光監督”,就是要建立合理的監督體系,將企業的運作、權力的行使都置于一個公開透明的環境下,科學有效地防治腐敗。公司紀委應是監督主力,要堅持從重點人員、重點崗位、重點環節入手,尤其要圍繞招投標、合同管理、選人用人等敏感度高、群眾最為關心的工作,著力加強內部審計,出現問題有方向地追責、有針對性地解決。
同時,國有企業應認真貫徹黨風廉政建設“兩個責任”制度,在企業基層設立黨風廉政建設信箱,開展兩滿意調查,并定時召開座談交流會議,充分發揮員工的監督作用,廣泛聽取群眾的批評、征求群眾的意見,形成公開透明的運作環境。
陽光監督,就是要在企業內部打造一個全面無死角的“保護網”,將公司運作、個人作為都置于這張網下,運用防勝于治的思路,保證公司的各項工作合法合規地開展,每一名干部、員工都清清白白地干事。
三、陽光用人:用人唯賢與標桿學習
事在人為、業由人創,選人用人問題關乎人心向背,更與企業發展的興衰息息相關。國有企業一定要將選人用人作為企業要務之一來抓,以開拓的眼界、公正的尺度,努力營造“陽光用人”的良好氛圍。在選人用人工作中,企業應堅持搞五湖四海,反對小圈子,絕不將地域、背景納入選人用人的考慮范疇;應遵循注重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的原則,將各方面的優秀人才集聚到項目建設和企業發展的大業上來。在員工后續的培養、提拔過程中,企業應堅持按規則、程序辦事,最大限度地避免人為干擾,并積極為員工創造公平公正的展現自我、競爭上崗的平臺。
除了常規的員工招聘、干部提拔外,企業還應注重樹典型、立標桿,將肯干事、能干事,為群眾所認可的員工樹立為學習模范,既起到了對員工個人的肯定、鼓勵作用,又能夠在員工群體中營造互相學習、共同進步的氛圍;并利用日常的新聞宣傳工作,深入挖掘或通過群眾推薦,塑造員工隊伍、建設工作中積極進取、陽光向上的人物典型,定期進行專題報道,激發企業內部正能量。
陽光用人,就是在企業選人用人的過程中,始終秉持公平公正、唯才是用的原則,并在員工培養過程中積極為員工創造展現自我、互相學習的機會,為德才兼備的員工創造更好的干事創業環境。
四、陽光工作:組織溫暖與員工活力
員工激勵,在新時期的員工管理中有著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傳統任務型、指令型的工作氛圍,或者簡單的物質激勵,已不能真正地凝聚人心;員工在創業、共事的過程中,更多地會去思考自己的工作是否有價值、是否愉悅,也會更在意企業是否能夠激發自己的積極的狀態,是否給予自己一個“家”歸屬感。要實現這些,最終靠的就是企業文化。如果企業文化能夠引導員工陽光工作,能夠給予員工陽光般的溫暖,又何患人心之不齊呢?
國有企業應以工會組織為依托,定期開展面對面、心貼心、實打實的服務職工活動,像節日慰問、夏季送清涼、員工素拓等常規活動;還可以創造性地設立了工會小組,讓員工能夠更加靈活、自主地組織戶外活動,增進交流。若企業年輕員工較多,還應積極組織各類座談會、聯誼活動,幫助他們盡快融入集體,加強對彼此的了解;并在傳統的“傳幫帶”基礎上,可利用活動為已工作兩三年的青年員工和新招員工提供交流機會,幫助新員工快速適應工作、融入公司集體,也更好地將公司青年員工群體凝聚在一起。
陽光工作,簡而言之就是要讓員工在工作生活中覺得積極、快樂,對公司有歸屬感,能夠在業務工作之余,感受到集體對個人的關注、關心,并享受到企業發展的果實。
2016年是 “十三五”規劃的開局之年,國有企業應持續圍繞中心工作,努力營造公平、公開、透明的陽光氛圍,引領廣大員工積極樹立陽光心態,進一步凝聚內部力量,努力開創企業和員工和諧共贏的新局面。
參考文獻:
[1]著力開展“陽光文化”建設促進企業和諧穩健發展[J].現代企業文化,2012(29).
[2] 以民主監督實效建設陽光企業[J].現代企業文化,2015(30).
[3]開展“陽光心態、燦爛人生”活動提升企業凝聚力方法初探[J].東方企業文化,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