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秋靈
摘 要:高等職業教育經過20余年的大發展,軟實力標志的校園文化專題建設被提上了議事日程;工學結合、校企合作決定了其與企業文化對接融通是必須要進行研究的重要課題。文章分析了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的異同,闡釋了高職院校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對接融通的意義,從制度文化、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等三個層面提出了兩者對接融通的途徑。高職校園文化引入企業特色,并外溢影響企業人才戰略,兩種文化的對接融通是一個必然的、漸進的過程。
關鍵詞:高職院校;校園文化;企業文化;融通
高等職業教育經過20余年的大發展,已經占據我國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高職院校的辦學特色、辦學理念和辦學使命被進一步提煉;另一方面,經過多年的硬件建設,高職院校逐步進入內涵建設階段,軟實力標志的校園文化專題建設被提上了議事日程。高等職業教育作為我國高等教育的一個類型,其培養面向一線就業的崗位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工學結合、校企合作是其人才培養模式的重要內容,在校企合作過程中,肯定存在兩種組織文化的碰撞和融合,只有主動對接融通才能更好地“以就業為導向”,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校園文化建設不能與企業文化完全分割,否則就否定了市場對人才培養的真正需求,這樣高職教育最具說服力的“就業率高”就難以實現。
優秀的組織文化是組織戰略的核心組成部分,也是一個組織基本的競爭優勢。高職院校的校園文化建設要兼顧職業性和高等性,其特色要凸顯與普通高等教育的差異,這需要借鑒、引入企業文化;同時高職教育具有開放性的特征,開放就意味著可以接納企業文化,這對打破封閉校園有重要意義。總之,校企合作、工學結合、工學交替、訂單培養等人才培養模式成為高職教育的主要話語的背景下,研究高職院校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對接融通已經成為一個重要的課題。
一、高職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
高職校園文化是高職院校在自身成長和發展歷程中不斷積累并形成的一種價值觀,其包括高職院校制度文化、高職院校物質文化和高職院校精神文化,它是高職院校的基本理念和行為規范,對師生的思想行為產生一定影響,具有控制、導向、激勵和約束作用。高職校園文化一旦形成,就是相對穩定的。
企業文化是美國學者在研究20世紀70年代日本企業輝煌時期提出的一個概念,因為文化的相近性,在國內受到了重視并應用。企業文化作為一種企業管理思想,是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共同的價值觀,其主要包括價值理念、外部氛圍和行為模式等方面。企業文化是企業自身發展的重要憑借,也是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要求,優秀的企業文化對于企業自身、股東、管理層、員工、客戶、社區等都有顯著的積極意義。
高職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都是組織文化,其產生歷史、背景和作用不盡相同,兩者有著較為顯著的異同點(見上表)。
二、高職院校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對接融通的意義
1.有利于高職人才的培養
高職教育作為我國高等教育的一種類型,既兼備職業性又具有高等性,在高等職業教育實踐中“職業性”更加突出。工學結合、校企合作是所有高職院校力求的辦學特色和辦學模式,“以就業為導向”決定了高職院校在校園文化建設上必須兼顧企業文化。培養更多面向一線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進一步提高高職院校的就業率和就業滿意度,就要培養更加符合企業要求的高職人才(契合企業文化的人才)。高職院校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對接融通,可以更好地實現畢業生更好的就業,實現人才培養的社會需求,提升高職教育的社會認可度,乃至對構建良好的校企合作關系、促進高等職業教育發展都有重要意義。
2.有利于全面提升高職學生的素質和能力
高職教育的第一任務是培養學生,就業是高職學生學習的主要目的之一。良好的就業崗位需要系統化的專業教育,企業文化的滲透和接受是系統化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高職院校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良好的對接融通,才能更好地打破從學校到企業不適應感。文化具有眾多層面,優秀的校園文化與卓越的企業文化都可以促進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增強其學習的目的性,提高學習效果。高職院校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良好的對接融通有利于全面提升高職學生的素質和能力具體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有利于塑造高職學生良好的職業精神,感受企業崗位的需求,更好地提升工作能力;二是有利于提升高職學生的就業能力,兩種文化的結合使得學生在校就能感受企業氛圍,在今后的應聘和工作中更快的適應,提升就業能力;三是有利于提升高職學生的創業創新能力,“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給了高職學生創業創新帶來最好的機遇,兩種文化的結合就是一種創新,企業文化中彰顯的企業歷史能夠刺激學生的創業創新欲望,從而在學習中注意這方面能力的提升。
3.有利于高職院校自身的提升發展
高職院校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良好的對接融通是高職院校自身的提升發展的需要,高職教育想獲得更高的社會認可度,必須塑造自身的特色,提高自身的社會貢獻度。企業文化融入校園文化,企業精神、企業家追求、企業使命等會影響校園文化的構建,高職教育可以吸收其中優秀的內容,在辦學理念、人才培養、專業特色和社會服務等凝練提升自身水平。另外,企業的創新精神、績效體系、質量監控、人力資源等方面都是值得高職院校下大功夫學習吸收。目前在我國高職教育實踐中,因為高職教育歷程較晚,有代表性的高職校園文化還比較少,而且還存在一定地高職教育突出“技術、實用”等誤區,對校園文化建設不夠;而諸多企業存在數十年乃至百年以上,其企業文化比較成熟,諸如蘋果、福特、大眾、可口可樂、海爾、聯想等都有非常成熟的企業文化引領。高職院校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良好的對接融通有利于優秀的校園文化更好提升,提煉院校特色,提高社會影響力。
4.有利于企業自身的發展
任何企業的生存和發展都需要人才支撐,人才戰略是所有優秀企業的重中之重。校企合作,企業也是受益方,對解決企業人力資源短缺、塑造良好的企業形象意義非凡。企業文化與高職院校校園文化良好的對接融通是企業進校園、企業產品進校園,是企業良好的公共關系,是企業自身宣傳的良好渠道,培養了眾多的現實和潛在的消費者。高職學生被企業文化影響,如果能夠進入相關企業工作,會縮短工作適應期,提高崗位忠誠度;大學是具有活力和開放的,對企業文化帶來完善和提升的機會,這些都有利于企業自身的發展。
三、高職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對接融通的路徑
1.以制度文化為對接融通基礎,校企共同設計人才培養方案,搭建兩種文化對接融通的平臺
校園和企業是不同的社會組織,但其關于規則、創新和服務等制度文化有共通性,而且兩種文化的對接融通需要制度保障。制度具有規范作用、約束作用、激勵作用和導向作用,所以要有系統性的制度建設才能保障高職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的對接融通效果。制度文化的基礎在高職院校師資建設方面可以借鑒優化績效考核和制度激勵,在校企合作方面可以增加雙方價值認同感,這對高職院校來說必須融入人才培養方案,最終實現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培養目標。校企共同進行人才培養方案設計時應該突出職業素質教育、搭建校企文化對接融通的平臺,職業素質教育首先要突出職業道德教育,高職學生在校遵守學生道德、在企業遵守企業道德,這就是職業道德,也符合“立德樹人”的要求,兩種文化對接融通就是滲透兩種職業道德。其次要突出實踐實訓教學,提高高職學生的制度代入感,通過一體化教學、課上實訓、教學實習、頂崗實習等環節使學生感受并接受制度文化。最后要加強就業創業教育,制度只有在實踐中才能真正體現,也是為就業創業準備的,所以要通過就業創業教育來搭建兩種文化對接融通的平臺。
2.以物質文化為憑借,校企合作確定人才培養模式,暢通高職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對接融通的渠道
校園文化建設需要載體,企業文化彰顯同樣需要憑借,這就是物質文化的作用,它是最直接可觀的,具有明顯的宣傳作用、表征作用、導向作用和支撐作用。外部環境本身就是組織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高職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對接融通的物質文化主要體現在硬件建設,包括建筑、服裝、實訓、教室和廣場、道路等方面。高職教育作為我國高等教育的一個類型,在校園文化建設中應該突出自己的特色,這個特色中最要的組成部分就是“企業特色”,學生在充溢這種物質文化的氛圍中,本身就是人才培養模式的內容。物質文化憑借重點是突出實驗實訓條件凸顯,實驗實訓條件是高職學生感受企業文化氛圍的第一場所,通過實踐學習、實訓操作、企業教師教學,吸收企業意見建設高水平開放式實驗實訓場所。物質文化憑借的另一個重點就是建設企業特色型的教學樓、廣場、餐廳、宿舍、道路和實訓室,建設體現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對接融通的廊道和板塊,建設企業形象展示和文化體驗中心,建設企業創業社團等等,讓學生在無形中感受企業文化的熏陶。總之,以物質文化為憑借,校企合作確定人才培養模式,暢通高職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對接融通的渠道。
3.以精神文化為核心,校企合作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升華高職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對接融通的效能
精神文化歷來是組織文化的核心,校企雙方文化中的誠信、敬業、刻苦、創新、奉獻等基礎價值構成了兩種文化對接融通的基礎。校企合作是高職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對接融通的紐帶,進行兩者的對接融通,需要進行校企共同研究校園文化和企業文化,將企業文化研究列入校本研究的重要課堂,將企業文化教學列入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的內容。強調精神文化需要突出職業道德教育,讓學生認識到職業道德是個人成才的基礎條件,利用企業講堂、職業經理人導師、實驗實訓教學等,強化學生的敬業精神,適應角色轉換,培養職業道德。以精神文化為核心需要在高職教育教學中貫穿企業因素,高職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對接融通的效果應該實現“1+1≥2”的效果,在社會分工如此細微化的背景下,企業文化中更加強調團隊精神,高職院校作為一個大的團隊組織,同樣要求學生發揮團隊精神,實現自身的歸屬感和榮譽感。以精神文化為核心需要更加突出校企合作,在校內教育教學中體現企業文化,在企業實訓實習中反映校園文化,營造企業情境進行教學,按照企業管理層級進行班級、宿舍組織管理,設置校企合作專項課程,推行《員工手冊》之類的日常管理。以精神文化為核心需要采用工學結合教育教學模式,教育教學中更加突出學生技能的培養以增加企業文化的認可度,高職院校打造雙師教學團隊以增加企業文化的滲入性,實訓實習管理中實行企業化操作管理以增加企業文化的接受度,還要提供企業和學生更多的交流機會,提高工學結合的社會認可度。所以要以精神文化為核心,校企合作提高高職院校是人才培養質量,升華高職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對接融通的效能。
四、結語
在高職教育指導思想中,工學結合、校企合作必然是核心理念,高職校園文化引入企業特色,并外溢影響企業人才戰略,兩種文化的對接融通是一個必然的、漸進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轉變理念是關鍵,加強相關研究是基礎,校企合作是核心,法律法規是保障。隨著高職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對接融通的深入推進,優秀的企業文化將在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發展進程發揮獨特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周巖.高職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的銜接的融合[J].機械職業教育,2006(09).
[2]林德山.高職校企合作模式探索與實踐[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0(10).
[3]吳高嶺.高職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多元融合的意義及途徑[J].湖北社會科學,2013(05).
[4]姚琳莉.高職院校企業化校園文化建設途徑探討[J].職業教育研究,2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