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鋒 田寶龍
【摘 要】本文分析了管理信息系統(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簡寫為MIS)課程教學過程中常見的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思路與辦法。
【關鍵詞】管理信息系統(MIS);問題;教學方法
0 引言
1)研究背景
21世紀是個信息化的網絡社會,在互聯網技術以及信息技術發展的推動下,信息不僅成為企事業單位管理決策的第一要素,而且成為企業競爭的核心要素,以信息技術為基礎構建在互聯網平臺上的MIS首當其沖地成為了企事業單位的寵兒,由此也推動了高校管理學科引入信息管理教學項目的改革,發展至今, MIS已經普及為高校管理類專業的一門專業基礎必修課,其名稱被越來越多的學生所知曉,但其內容很多學生反映卻比較陌生。問及相關授課教師也比較糾結。其間設計到MIS教學的系列問題。
2)文獻綜述
崔春生(2011)回顧了MIS課程教學改革中常見的案例教學、課堂討論、學生上臺、差別教學四種方法,分析了課程教學改革中定量化方法的作用和意義,并從預測方法、決策方法、掙值法以及經濟學方法4個方面說明可以在MIS課程中引入定量化方法,為MIS課程的教學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與方法(崔春生,2011)。黃明睿(2012)從教材選擇、重新審視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改革實踐教學環節以及引入基于建構主義的教學方法等方面,對經管類專業MIS的教學改革提出建議(黃明睿,2012)。李會(2013)針對MIS教學問題提出了合理引入案例教學、合理規劃先導課程與后續課程內容銜接、注重教學互動環節設計、建設網絡資源等措施(李會,2013)。郭旭文(2013)從提高MIS課程的教學效果方面提出明確教學目標、突出教學重點與難點、結合專業特色開展教學、改革課程基礎、豐富教學手段、健全考核方式的教改舉措(郭旭文,2013)。秦必瑜(2015)根據市場營銷專業特色,結合行業特色,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實踐教學等環節提出了MIS教學改革思路(秦必瑜,2015)。
本文在前輩們研究基礎上結合筆者自身多年從事MIS課程教學的經驗,從教與學目標的一致性與激發學習動力、教學方式方法探索與實踐環節設計等方面提出MIS課程教學改革的一些思路。
1 MIS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根據對學生的調查了解以及學校教務監管部門的反饋結合多年的教學經驗,我們發現MIS課程教學中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1 教師教學認真而努力、但效果欠佳
從事MIS課程教學的老師,大多課下認真備課外,課堂上賣力講授。而多數學生卻認為教師講授內容太復雜,課程內容多、難度大,學習起來比較吃力。教與學的結果最終表現在學生成績與教師教學努力程度無相關性。使得很多教師對MIS教學工作失去信心,進而形成消極的教學態度并有可能促成消極循環效應。
1.2 學生缺乏學習動力
MIS是一門技術操作性較強、理論內容又較多的課程,純粹理論化教學會導致學生反感影響課堂教學效果,由于該學科內容偏向于理科方向,大部分內容涉及到技術問題,對于技術基礎欠佳的經管類文科生來說,該門課程沒有意味悠遠的感性意蘊內容,不僅枯燥乏味,而且難度較大,學生無形中失去了學習的動力,學習態度往往停留在應付過關的狀態。
1.3 教學方式與方法設計較難
由于MIS課程涉及多學科內容,其課程內容涉及到的技術性內容較多,相關管理內容是緊緊圍繞信息系統技術內容設計的,而技術內容需要嚴謹的教學設計與過程,這就使得將頗受學生喜歡的靈活多樣的教授方式與方法在MIS課程的教學設計上賦予實踐要困難得多。
1.4 缺乏真實實踐環境
MIS課程內容的最高應用表現在企業的信息管理與決策活動中,而信息決策與管理涉及到企業的內部機密,由于企業信息管理系統的安全管理級別較高,一般拒絕非本單位人員觸及企業信息系統,尤其是核心信息系統或模塊的應用操作,僅限企業決策層少數核心人物接觸。而這部分應用操作正是學生實踐的重要內容,所以聯系MIS課程實踐教學的接收單位比較困難,很多有條件的企業由于安全原因拒絕提供相關實踐教學環境。
2 MIS教學問題分析
針對以上MIS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需要進行具體分析,找出問題癥結所在,進而提出解決辦法。
2.1 對于教師教學努力程度與學生學習成績不相關的問題分析
管理里信息系統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的付出程度與學生的學習成績缺乏正相關性,這說明了教師的教學目標與方向與學生的學習目標與方向缺乏一致性,具體來說就是教學目標的設計與定位與學生的學習目標的定位不一致。教師會因為課程的難度調整自己講授內容的方式方法以及時間長短,但教學目標多是根據教學大綱設計定制的,所以教師在教學目標上沒有太多調整的余地,而學生可以根據自己感知的課程學習難易度以及考核目標和興趣定位自己的學習目標。一般在遇到難度較大且缺乏興趣的課程時學生會不自覺地降低自己的學習目標。在教與學兩者目標不一致的情況下,教師的努力程度與學生的學習成績缺乏相關性。
2.2 對于學生學習興趣不足、缺乏學習動力的問題分析
學習動力的主要形成因素包含興趣與考核指標,在學習興趣不足的情況下可以通過提升考核指標的方式來提升動力,但提升考核指標會產生兩種極端現象,一種是學生為了通過指標努力學習通過考核,一種是因為考核指標太高干脆放棄,所以提高考核指標只是一種可用的途徑,但不是主要方法,其具有被動強迫性,相對于提升學習興趣來說還存在欠缺的方面。而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是一項比較復雜的工程,則主要靠教師的課堂教學設計與教學方式方法以的創新上。
2.3 對于教學方法設計較難的問題分析
MIS是一門多學科交叉的學科,其涉及到管理學、經濟學、數學、計算機學科、網絡信息工程學科、通訊工程、統計學、運籌學、行為科學、決策學、心理學等多門學科內容。在專業知識方面偏向計算機軟件工程與財務管理專業方向,課程內容要求教學過程必須規范、嚴禁與認真。所以其在教學方法設計上難度較大。
2.4 對于課程實踐環境的缺失問題的分析
課程實踐環境的缺失主要是因為該門課程的實踐涉及到企業的核心數據,為了安全,企業拒絕學生接觸企業信息系統。
3 MIS課堂教授的建議
3.1 采用目標考核機制輔助教學
可以考慮模仿現實業務制定實踐教學目標,以目標激勵學生,并將不同目標轉化為相應的實踐作業任務布置給學生,使其在完成作業任務的期間自覺學習課程內容中較多的理論知識以付諸實踐完成實踐作業任務,達成實踐教學目標的同時完成了課程內容的學習。該方法需要教師具有一定的課程實踐經驗,并具有將實踐與理論充分結合的能力。同時要求教師制定對應的目標考核機制和完成作業任務的檢查和糾正工作,提高了教師的工作難度與工作量。
3.2 趣味引導與考核機制相輔相成
由于學習動力主要源于興趣與考核機制,興趣具有主動性,考核機制具有被動強迫性,在MIS課程教學中應當兩種方法相互結合,共同促進學生學習動力的提升,但核心必須放在興趣的培養上,可以在考核機制中設置分數獎勵機制,主動刺激學生學習的興趣,也可以以成就感刺激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在教學過程可以設置一些小困難,類似游戲的關卡,每過一個關卡學生都會有相應的成就感,并且逐漸會對教學內容產生興趣。如果有可能的話,盡量把學習內容以游戲的方式展現出來,這樣會更加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可以在課程上設置一個歷史闖關記錄,讓學生學習的過程充滿闖關、挑戰、破紀錄的游戲樂趣。
3.3 不斷創新教學方式方法,學習與實踐相結合
MIS教學方式與方法的設計相對于其他課程存在一定的難度,但經過長期的教學積累與博覽眾長,結合教學環境的改善總會摸索出一些合適的教學方式與方法的,教師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要不斷嘗試創新教學方式與方法。通過學習興趣的培養等措施促進教學效果的提升。經過實踐證明,目前較為有效的方法就是將教學過程納入相關研究課題,讓學生參與課題實踐并跟蹤研究項目是提升教學效果的最佳方法之一。
3.4 引入模擬系統模擬實踐環節
對于MIS課程實踐環節的缺失,可以考慮購入企業ERP等MIS,并將企業管理、財務管理等相關課程與MIS課程的實踐內容相結合,依托全國大學生專業類大賽所組團隊ERP協會、財務興趣協會、營銷策劃協會等成員平時的參賽數據建立實踐數據庫,模擬企業運營管理的整個過程,充分利用協會成員協助完成MIS與財務管理等其他相關課程的實踐內容。此法既節約了人力物力資源也一舉多得,解決了多門課程的實踐問題。只是存在實踐內容設計較復雜的問題,但經過一段時間的摸索實踐,相關問題都會逐漸解決。
【參考文獻】
[1]崔春生.“管理信息系統”教學改革中定量化方法的作用[J].電子設計工程, 2011(09):93-96.
[2]黃明睿.經管類專業管理信息系統教學改革探討[J].現代經濟信息,2012(04):246-249.
[3]李會.基于興趣教學的管理信息系統課程教學改革探究[J].課程教育研究, 2013(15):23-24.
[4]郭旭文.管理信息系統教學改革途徑研究——以管理類非信管專業為例[J]. 河南科技學院學報,2013(12):114-116.
[5]秦必瑜.市場營銷專業管理信息系統教學改革探討——基于信息應用[J].現代商貿工業,2015(01):144-145.
[責任編輯:楊玉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