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正梅++董志
摘 要: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要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要結合語文學科特點、教學對象、教學環境等因素,靈活地采取適合的教學模式,提高教學效率,創造良好的課堂氣氛,使課堂教學活動生動有趣,激發學生的學習情趣和學習興趣。
關鍵詞: 語文課堂 課堂氛圍 營造方法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熱情。活躍的課堂氣氛能有效地提高教學效率,全面學習課程知識,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如何營造寬松、和諧的課堂氣氛呢?從課堂教學過程來看,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課堂伊始讓學生快速進入學習狀態
上課伊始,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唱唱歌,玩一個小游戲,或說一些與新課有關系的小故事,這樣,不僅能讓學生從課間玩耍的亢奮情緒進入學習狀態,而且能集中學生的注意力,為新課的學習做好準備,能在極短時間內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為新授課作情感鋪墊。
二、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魅力和可親
美國心理學家羅杰說:“學生只有在融洽的師生關系中才能對學習產生安全感,并能真實地表現自己,充分表現自己的個性。”由此可見,在課堂教學中,只有建立融洽和諧的師生關系,學生才能更加開心學習,進而增強課堂教學效果。因此,語文教師要想使學生在歡悅、暢快的課堂氣氛中追求知識,首先自己要充滿這種情緒,用歡悅的情緒感染學生。
三、游戲教學成為靈動課堂
小學生正處在成長發育期,天性好玩、貪玩,對于游戲有很濃厚的興趣。如果把學與玩有機地融合起來,在學習中穿插游戲教學,就可以說是在“玩”中學,在學中“玩”。例如在五年級有一首詞《清平樂·村居》中根據“醉里吳音相媚好”模擬生活對話讓學生進行語言加工,在課文《莫高窟》中有大段描述飛天的語句,讓孩子上臺展示動作,不僅能讓孩子歡笑,還能潛移默化地記住需要記誦的內容,讓孩子輕松發揮想象力,聯想其他飛天形象。在習作中需要學生寫一項運動,安排學生玩拔河游戲讓學生感受過程、情緒、氛圍,擁有了真情實感有助于他們寫作水平的提高。這些都是游戲教學帶來的好處,不但讓課堂氛圍變得更輕松,而且讓學生學得更快樂。
四、用多媒體呈現教學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多媒體教學已成為教學活動中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的要素。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利用多媒體技術與語文課堂教學環節有機結合,生動有趣的教學形式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例如在五年級的一篇課文《金蟬脫殼》中,學生雖然接觸自然,但是親身觀察蟬的機會畢竟不多,很多學生對這種動物的具體變化過程比較陌生。文中描述了金蟬脫殼的過程,只是字面的講解,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還在發展中,需要通過多媒體技術直觀展示自然現象或者生命變化過程。由此可見多媒體不僅可以感染學生,更可以使課堂教學活動生動有趣,讓學生喜歡語文學習,愛上語文,這樣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情趣和學習興趣。
五、創設懸念,引發思維碰撞
由于長期受應試教育的影響,一些教師不愿活躍課堂氣氛,形成了灌輸式的教育。課堂上學生靜如一潭死水,被動地接受知識,缺少師生互動,導致教與學被割裂開,教學效果可想而知。因此,教師必須營造活躍的課堂氣氛,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教師可以創設一些有趣的,帶有挑戰意味的,懸念式的情境,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讓課堂氣氛活潑起來。例如在《蟬和狐貍》寓言中,蟬是識破了狐貍的陰謀,學生聯想到《狐貍和烏鴉》中的烏鴉為什么受騙?只是因為一個笨。一個聰明嗎?這個問題會讓學生在頭腦中形成一個懸念,學生在懸念下產生認知矛盾,都有好勝心理,渴望得到教師的認同和鼓勵,這樣他們才會對學習更加有自信,對疑問有探究的欲望,自覺地分析和解決問題。教師組織討論學習,課堂氣氛活躍,激發了學生的思維,碰撞出了靈感的火花。
六、針對課堂學習內容,提前讓學生思維感知
每節新課,傳授給學生新的知識點,讓學生針對知識點,提前從媒體、網絡、書籍等查找相關資料,讓學生心中對學習的內容或者知識點有整體感知。在教授課程內容時,學生的思維一直是持續不斷地與之前的感知重合。例如五年級有一篇課文是《司馬遷發憤寫史記》,要學生感受司馬遷忍辱負重、發憤著書的精神。歷史故事離學生的生活比較遙遠,學生也不能與文章與人物感同身受,所以在講解文章之前,學生通過搜集來的資料已經對故事對人物有了表面的了解和感知。針對內容,我從網絡上找到了百家講壇中一段關于司馬遷,關于《史記》的介紹,學生聽得非常認真,也很感興趣,根據學生的了解和課文的內容做出了補充。在課堂中,學生都想要表達出自己了解的知道的,課堂氣氛非常活躍。
在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師要給學生創造好學上進、互助互愛的集體氛圍。創設課堂氣氛的方式、途徑多種多樣,教師要結合語文學科特點、教學對象、教學環境等因素,靈活地采取適合的教學模式,提高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孫培青,主編.中國教育史.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2]全國十二所重點師范大學聯合主編.教育學基礎.
[3]馮忠良,主編.教育心理學.人民教育出版社.
[4]王道俊,主編.教育學.人民教育出版社.
[5]裴娣娜,主編.教育研究方法導論.安徽教育出版社.
[6]袁振國,主編.當代教育學.教育科學出版社.
[7]陳琦,主編.當代教育心理學.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