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大為
美國戰略和競爭力研究專家邁克爾·波特說過:“真正的戰略,不是大家在同一跑道上比速度,而是要選一條自己的跑道。”銅川的發展我們堅定了一個信念:循環經濟綠色發展是資源型城市轉型的新跑道。
第一,銅川和循環經濟有什么關系?
實話實說,銅川發展循環經濟是被逼上道的,因為我們原來的選擇不科學,灰色水泥、黑色煤炭,產業單一,走不下去了,我們的發展遇到了瓶頸。曾經最輝煌的時期,陜西省的煤炭總產量70%來自銅川。銅川因煤而興、先礦后市,那個年代一切只為了多生產,可以說“只生產不生活”,城市的基礎設施各方面都跟不上,但是城鎮化率很高,在陜西省僅次于西安,現在達到63.11%。在“一五”“二五”期間,為了大干快上的建設場面,銅川既“傷了元氣”,又“毀了容”,環境更是不贏人,被媒體稱為“衛星上看不到的城市”。
循環經濟本質上是一種生態經濟,最大的特征是綠色發展。原來的跑道走不成了就得換個跑道。銅川在探索中前進,在實踐中轉型,不但注重經濟綠色效應,也注重城市綠色氣質,不搞虛頭巴腦的東西,而是拿出“干貨”,走上了循環經濟的新跑道,環境越來越好,有全新的空氣,有全新的綠色,有全新的藍天,創建了國家衛生城市、全國綠化模范城市。去年9月,時任陜西省省長的婁勤儉隨習近平主席出訪美國,在第三屆中美省州長論壇上,介紹了銅川轉型發展、改善生態、朱鹮繁衍生息的成效。朱鹮是不會說假話的,對環境十分挑剔,環境不好就會飛走,朱鹮宜居的環境一定是好環境。朱鹮繁衍生息的區域,蘋果、櫻桃等農產品也能賣個好價格。把環境保護和群眾受益緊密結合起來,這樣的環境保護才靠譜,群眾才有獲得感。
第二,銅川新型城鎮化都做了些什么?
我們原來有很多礦區,一個礦區就是一個小社會,基礎設施原來贏人,當下看來不是很贏人,但人文底子有基礎。我們以這些為板塊,挖掘煤礦文化資源,讓這些礦區重新煥發青春。比如,銅川最早的礦區已關停的王石凹煤礦,是國家“一五”時期156個重點項目之一,我們正在把它打造成工業遺址公園,在地下400米建設4D電影院,能夠吸引更多年輕人,年輕人代表著未來。
另外,我們深入挖掘陜甘邊照金革命根據地的紅色資源,提出“紅色即民生、無傷痕開發”的理念,把群眾受益作為出發點,不是簡單地給錢交地走人,而是組建村集體公司,就地發展產業,每個人都有事干,群眾脫地不失地、就地市民化。同時,把新型城鎮化與發展旅游產業結合起來,對原有的生態能不動盡量不動,原汁原味、原生態的感覺非常好。現在學生上大學很重要,讀哪所大學很重要,讀完大學在哪工作更重要。照金鎮不光消化了本地的大學生,還吸引來了西安的大學生。照金鎮區只有不到2000人,雙休日、法定節假日,最高一天接待2.7萬游客。旅游業的發展帶來的不僅僅是人氣、財氣,更重要的是靈氣。這些都潛移默化地改變了人們的思想和行為方式。
新理念才能新發展,新發展才叫新常態。發展循環經濟我們有體會,新型城鎮化我們也嘗到了甜頭,做了一點點事情。這次會議結交了這么多朋友,我們真誠地希望大家記住銅川,歡迎大家常來銅川走走看看,重要的是給銅川人帶來更新的理念、更好的辦法,幫助我們把銅川的事越干越好,讓更多的市民從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