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大學教育越來越受到國家和社會的重視,當前的高校教學管理體系是在多重文化因素和社會歷史的影響下產生的,它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大學人才的培養和教學教學的發展。但是在社會不斷進步的過程中,高校教學管理體系的實際應用也出現了很多問題,所以高校管理者應當推動教學管理回歸文化邏輯,進而推動高校教學管理水平的提升。
[關鍵詞]大學教學管理;回歸文化;措施
本文將對高等教育和文化的關系進行分析,并在此基礎上探討利用文化力量提升大學教學管理的措施,以其通過為高校強化教學管理提供有效理論指導,推動大學教學管理的發展和進步,最終實現我國大學教育水平的提升。
一、高等教育和文化的關系
通過對高等教育外部關系規律進行了解不難發現,社會文化、科技、政治、經濟和高等教育間的聯系非常緊密且錯綜復雜。社會文化、科技、政治、經濟對于高等教育很少單獨產生影響,其發揮作用方式也不是整齊劃一、并列、平行的,對高等教育產生的整體效應往往是通過彼此間錯綜復雜的非線性交互作用產生的。其中教育和文化產生的是最基本的關系,而教育與其他方面關系主要通過教育與文化不同背景中的投射產生,也就是說高等教育受到文化的影響更加深刻、廣泛、直接,而這也是高等教育具有更強超約定和包容性的重要原因。高等教育系統最重要主體是大學,從文化角度來說引領社會文化、文化創新、文化傳承是大學的社會功能,從歷史角度來說相對于科技、政治、經濟,文化與高等教育之間的關系具有更加悠久傳統,并且更加綜合全面。文化具有教育內部構成要求和教育外部制約要素的雙重身份,所以它能夠實現高等教育內外的有效連接,而高等教育的文化功能則是通過應用、創造、傳播文化知識實現的。
二、利用文化力量提升大學教學管理水平的措施
1.強化管理組織文化建設,落實“以師生為本”管理理念
高校應當改變自上而下、僵化的行政模式,在教學活動中利用自身的規執性和主導性作用為廣大師生的理念信念和價值追求提供有效示范,讓教學教風在管理作風的引領下健康發展,進而推動良好育人文化氛圍的形成。高校管理者應當對學術權力和行政管理職能的發揮效用方式、各自適用范圍進行明確,給予師生這一文化個體的個性化需求充分尊重,在高校教學管理中融入“大學自治”、“學術自由”等文化理念,實現教學一線和管理活動的統一。在設計職能和設置形成機構時,高校應當給予怎樣在學習、教學中更好的滿足學生和教師的個性化需要充分的考量。
服務支撐和資源保證是行政權力的主要作用,在教學活動的實施過程中行政管理制度守住教學質量底線即可。同時制度是高校教學系統文化進一步發展而來,只有學生和教師在自身的行動準則和自覺意識中納入管理方針和政策時,才能夠產生“潛心育人,靜心讀書”的制度文化,才能夠有效彰顯高校教學行程管理效率和效果。所以高校要想達到提升教學質量、開展內涵建設的要求,就應當將師生參與教學活動的活力和熱情釋放和激發出來,并對專家組織運行機制進行完善,賦予學科專業專家教師管理課程建設、專業建設等學術性事務。
2.保持管理文化與技術之間的適度張力
高校教學管理人員要想通過現代信息技術提升效率,就應當深刻反思哲學層面問題和技術產生文化。在網絡教學當中師生主體需要面對由電子媒介自指性語言構成的符號和語言世界,并且通過遠程管理系統擺脫傳統交流渠道。這種情況下管理人員、學生、教師之間的互動模式方法必然會發生變革,他們擁有的雙重自我包括現實空間和虛擬空間。高校教學活動實現了生命之流和文化之流的多向交互,將文化知識作為媒介的文化傳承充斥于教師之間、學生之間、教師和學生之間。高校管理者應當反思研判信息技術發展文化功能和價值取向,看其對教師、學生等系統文化主體的個性化發展是否有利,并了解它們怎樣理解各色高校文化、課程文化、專業文化的意義和價值。高校只有保持好技術和文化之間的適度張力,才能夠實現動態的平衡,才能夠進一步實現高校教學系統結構功能的良性發展和不斷優化。
3.建立于社會之間有彈性的交互機制
與針對特定崗位的快速技能培養不同,大學教學并以將學生培養成為某類工作的能手作為目標。高校大學生通常需要掌握扎實的基本知識、專業基礎理論,同時具有本領域廣闊的適應面和較強的發展潛力。教師和學生需要共同經歷大學教學活動,并實現文化在這段生命歷程中的傳承。高校教學系統本身復雜運動邏輯正式建立在文化傳承和生命過程的獨特性、創造性、體驗性、復雜性之上,它和外部社會間形成的同步聯動關系不可能是絲絲密和的,這種互動關系是非均衡、非線性、多維度的。基于此,管理人員在設計關于高校教學文化生態發展因素時(包括畢業規格、教學模式、培養目標、育人理念),不應當過分迎合用人單位關于特定技術崗位的要求,而是應通過適度超前性保持高效教學的靈活度和高效社會間的彈性,防止大學教學受到社會經濟周期性的波動直接作用。通過文化價值的調適和緩沖,高效教學系統、外部社會間形成的活動關系應當更加和諧平衡,最終實現高效教學事業的活力與發展動能的提升。
三、結語
通過以上內容可知大學教學管理中回歸文化邏輯的重要意義,為了更好切合高校教學系統的內在發展趨勢、運動軌跡、演化規律,大學教學管理必須回歸文化邏輯。高校應當在管理體系中有意識的融入更多文化元素,通過文化行為方式和觀念意識強化管理組織內涵,使得行政性、社會性、技術性因素得到文化張力的調適,最終實現大學教學管理向文化管理的升級。
參考文獻:
[1]王平祥,鐘勇為,高宇等. 現代大學科教融合的內在邏輯與實現路徑[J]. 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07):50-53.
[2]田漢族,孟繁華,魏明增等. 從行政化到去行政化:大學管理本質的回歸[J]. 高校教育管理(社會科學版),2011,(03):11-16.
[3]王保星,季偉明,張曉波等. 從“結合”走向“疏離”:大學“教學”與“科研”關系的歷史解讀[J]. 中國人民大學教育學刊,2011,(01):128-136.
[4]梁燕玲,李靜蓉,梁家明等. 知識、市場與文化:論我國大學外語授課[J]. 渭南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03):77-80.
作者簡介:講師 王魁 助理研究員 閆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