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海泉 葉少波(廣東省普寧市人民醫院普外科 普寧515300)
?
抗生素在預防普外科手術切口感染中的價值分析
蔡海泉葉少波(廣東省普寧市人民醫院普外科普寧515300)
摘要:目的:探索普外科手術切口感染中使用抗生素預防感染的效果。方法:回顧性分析我院普外科收治的168例患者的臨床資料,統計不同時間段使用抗生素的切口感染率、不同抗生素使用方式的切口感染率以及不同種類抗生素的切口感染率。結果:術前、術中、術后使用抗生素的切口感染率分別為6.15%、2.04%、5.56%,術中使用抗生素的切口感染率最低,P<0.05;單用抗生素的切口感染率2.63%明顯低于聯用抗生素的6.52%,P<0.05。在抗生素種類上,切口感染率對比差異不明顯,P>0.05。結論:在普外科手術切口感染的預防中,在麻醉誘導期用藥,單一用藥的效果較好,不同的手術、手術切口類型的不同會對抗生素預防感染的效果產生不同的影響,應結合具體情況合理選擇抗生素。
關鍵詞:抗生素普外科切口感染
手術切口感染是普外科手術后的一種常見并發癥,不利于早期康復。抗生素是預防手術切口感染的有效藥物[1],但是大量使用抗生素使耐藥細菌的傳播更廣,不少患者對抗生素的耐藥性增強,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抗生素預防手術切口感染的效果[2]。因此,在普外科手術中,了解抗生素使用時間、種類、使用方法等對手術切口感染的影響,有助于掌握抗生素的用法,從而有效預防普外科手術切口感染,促進患者康復[3]。本研究回顧性分析我院168例普外科手術患者的臨床資料,統計不同用藥時間、不同用法、不同種類抗生素在手術切口感染上的預防效果,現報道如下。
1.1基礎資料:本研究中的168例患者為我院普外科于2014年5月~2015年9月收治的患者,其中男性79例,女性89例,年齡25~48歲,平均年齡(38.5±8.3)歲,其中膽道手術43例,闌尾炎手術54例,胃腸手術22例,腹股溝疝手術27例,腹部外傷手術22例。全部患者不存在心肝腎等臟器的嚴重病變以及糖尿病、高血壓疾病。術前檢測患者的體溫≤37℃。
1.2方法:調查每個患者的術后切口感染情況,抗生素的使用時間、方法和種類。在時間方面,分成術前(術前1~2d使用抗生素)、術中(術前0.5~1h使用抗生素)、術后(手術結束后即開始使用抗生素,持續3~5d)。
在使用方法方面,分成單用抗生素和聯用抗生素。
在種類方面,調查患者用過的抗生素種類。
1.3切口感染評價標準:若術后發現手術切口周圍出現紅腫、皮膚溫度升高、疼痛等癥狀,或是黏膜組織出現膿性滲出物,或是揭開紗布時發現有膿液滲出,則判定為切口感染。
1.4統計學方法:在數據的對比分析上,使用SPSS16.0軟件,使用X2進行組間計數數據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不同時間的切口感染率對比:在抗生素不同使用時間上,術中使用抗生素的切口感染率最低,明顯低于另外兩個時間抗生素的切口感染率,P<0.05,見表1。

表1 不同時間的切口感染率對比
2.2不同使用方法的切口感染率對比:從表2中可以得知,單用抗生素的切口感染率更低,P<0.05。

表2 不同使用方法的切口感染率對比
2.3不同種類抗生素的切口感染率對比:從表3中可知,三種抗生素的切口感染率對比差異不大,P>0.05。

表3 不同種類抗生素的切口感染率對比
切口感染是普外科手術中的一種常見并發癥,是術后感染的一種類型,會增加患者術后病情康復的時間和生理病痛,也會給患者的心理健康造成一定影響[4],在普外科手術中,合理使用抗生素預防切口感染十分必要。目前臨床上大多數外科醫生認為在圍術期大劑量使用抗生素能為手術安全性奠定基礎,有效降低感染發生率。但是也有學者指出:近些年來抗生素的濫用使其耐藥性不斷提高,在普外科手術中,不可盲目使用抗生素。
在抗生素的用藥時間上,過去在普外科手術切口感染的預防上往往在術前1~2d預防性使用抗生素,但是近些年來的許多文獻報道顯示此種方法無法達到預防效果,甚至可能導致機體菌群的失調或是產生耐藥菌株,從而在術后出現切口感染,出現感染后使用抗生素治療的時間也會延長[5]。而在術后預防性使用抗生素的效果也不好,因為在手術開始切開皮膚后,以腹部手術為例,切口和腹腔可能受到外源性、內源性細菌的污染,在手術結束后,腹腔關閉、切口縫合,污染也就停止。因此手術切口切開到縫合這一過程是切口被細菌污染的關鍵時期,抗生素只有在這段時間內發揮作用才能起到預防切口感染的效果,而且要在這段時間內血藥濃度達到峰值才能起到最佳的預防切口感染效果,所以術后使用抗生素的效果不佳[6],此時細菌可能已經侵入切口并且開始繁殖,從而影響了預防切口感染的效果。而在術前0.5~1h使用抗生素,也即在麻醉誘導期使用抗生素能取得更好的效果。本研究結果顯示:在術前、術中、術后三個時間段上,術中使用抗生素的切口感染率最低,P<0.05,證明術中使用抗生素能達到最好的預防切口感染效果。在麻醉誘導期給患者使用抗生素,到皮膚切開之間的時間約為0.5~1h,在皮膚切開后,機體的抗生素血藥濃度達到峰值,能取得較好的效果。
在抗生素使用方法上,本研究中發現聯用抗生素的切開感染率6.52%明顯高于單一采用抗生素的2.63%,P<0.05,在使用抗生素的過程中,不應隨意增加抗生素用量,應該結合患者的病情合理選擇抗生素,做到合理用藥。
在抗生素的種類上,本研究中的168例患者所用的抗生素有三種:青霉素類、頭孢菌素類、喹諾酮類。青霉素類抗生素因使用的日益廣泛,對β-內酰胺酶細菌的耐藥性有所上升,頭孢菌素類抗生素對于β-內酰胺酶細菌具有較好的穩定性,具有抗菌譜廣、高效濃度時間長等優點,用于普外科手術中預防切口感染效果好[7~8]。青霉素類和頭孢菌素類抗生素的作用機制基本相同,通過抑制轉肽酶達到抑制細菌細胞壁質合成的目的,β-內酰胺化合物能與某些蛋白質結合,蛋白質的本質則是細胞膜上的酶,故而能起到改變細菌細胞膜通透性的效果,抑制蛋白質合成,并釋放自溶酶,達到溶菌目的[9]。喹諾酮類抗生素具有較高的抗菌敏感性,對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腸埃希菌等具有較高的敏感性[10],普外科腹部手術中切口感染的常見病原菌就是大腸桿菌、大腸埃希菌、金黃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等,使用喹諾酮類抗生素能取得較好的預防切口感染效果。本研究結果顯示:三種抗生素的切口感染率相差不大,P>0.05;不少學者指出:頭孢菌素類、喹諾酮類抗生素的切口感染率更低,這可能與本研究中選取的研究對象基本資料、手術方法、切口類型等有關。在選擇抗生素種類時,由于普外科手術術后切口感染的主要為革蘭陰性菌,最常見的就是大腸埃希菌,可選擇對革蘭陰性菌抗菌性強的抗生素,頭孢哌酮是第三代頭孢菌素類抗生素,不僅對革蘭陰性菌具有較高的抗菌活性,而且其代謝物具有較好的抗菌效果,在普外科手術中預防切口感染的效果較好。總之,在抗生素種類上,應結合手術類型、患者病情特點、手術切口類型等合理選擇,盡量選擇抗菌譜廣、半衰期長,足以覆蓋切口感染危險期的藥物,起到較好的切口感染預防效果。
綜上所述,普外科手術醫生應對切口感染有清醒的認識,了解到抗生素濫用對于切口感染的不良影響,并正確掌握抗生素用藥指征,從用藥時間、用藥種類、用藥方法等角度合理控制,盡量在麻醉誘導期用藥,選擇單一的抗生素,并結合手術類型、切口類型等合理選擇抗生素。除此之外,為有效預防術后切口感染,促進患者術后的早日康復,手術醫生還應認識到環境因素、手術時間、手術方法等對切口感染的影響,做好各方面的控制,并在手術后加強切口感染的監測,及時發現感染并及時處理,達到預防切口感染效果。
參考文獻
[1]陳榮海,馬桂桃.普外科手術中應用抗生素預防切口感染的探討[J].河北醫學,2011,17(4):479-481.
[2]張毅豐.臨床藥師干預對普外科I類切口手術預防性使用抗生素的影響[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5(13):167-168.
[3]李會玲.我院普外科圍術期抗生素應用合理性分析[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5(2):107.
[4]李群剛,潘麗華.抗生素在普外科圍手術期的應用探析[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3,24(4):812-813.
[5]韓文斌.我院普外科圍手術期抗生素應用情況調查[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1,13(23):14-15.
[6]宋寶強.普外科合并糖尿病患者圍手術期超時預防應用抗生素原因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4(9):39.
[7]盧明勇.普外科手術患者發生切口感染的原因及應用抗生素預防切口感染的效果分析[J].當代醫藥論叢,2014(16):264-265,266.
[8]阿力木江·阿布都熱衣木,巴吾東·買合蘇木.普外手術應用抗生素預防切口感染的臨床分析[J].中國醫學創新,2014(4):106-107.
[9]倪少忠.普外科手術中應用抗生素預防切口感染的探討[J].吉林醫學,2014(12):2602.
[10]陳燕.普外科手術患者圍術期中運用抗生素控制切口感染臨床效果分析[J].中國藥物經濟學,2014(3):66-67.
中圖分類號:R619+.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8351(2016)06-017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