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湘玉(海寧市第二人民醫院西藥庫 海寧 314419)
?
多類西藥聯合使用導致的不良反應情況分析
楊湘玉(海寧市第二人民醫院西藥庫海寧314419)
摘要:目的:研究多類西藥聯合使用導致的不良反應情況并進行分析。方法:回顧性收集我院2013年3月~2016年2月開具的西藥藥方1500張,整理歸納出西藥聯合應用的藥方數量,并記錄多種西藥聯合使用導致的不良反應情況加以分析。結果:多類西藥聯合使用不合理情況按照占比順序排列,分別是不良配伍、劑量不當、用法不當、重復用藥。不良反應情況按照占比順序排列分別是過敏反應、乏力、惡心、皮疹、水腫、頭暈、嘔吐、頭痛、發熱、睡眠不足。結論:臨床治療上聯合使用多類西藥可促進早日康復,但多類西藥聯合使用沒有掌握合理的用藥方式會導致出現不良反應,因此,臨床上醫師對聯合用藥認知充分可以降低不良反應發生率。
關鍵詞:多類西藥聯合使用不良反應分析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以及醫療工作的逐漸發展,多類西藥聯合使用開始被廣泛應用于臨床[1]。多類西藥聯合治療能提升治療效果,在促進早日恢復健康方面有著特殊的意義[2]。臨床上部分病例在接受治療時多種疾病合并發作,必須使用多類西藥提升治療效果,一定程度上緩解痛苦減少治療時間和醫療費用[3]。然而,在臨床應用上,由于部分醫師或藥師對多類西藥聯合使用的認知不夠深刻,可能導致病例在接受治療后無法達到預期效果,甚至會出現一系列不良反應,嚴重的不良反應甚至會危及生命安全[4]。這也是醫療糾紛的影響因素之一。由此,臨床醫師在開具多類西藥聯合使用藥方時應保證對藥品有全面了解。鑒于此,本文通過研究多類西藥聯合使用導致的不良反應情況并進行分析,得出一些結論,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隨機抽取從2013年3月~2016年2月,我院開具的1500張西藥藥方。1500張西藥藥方均真實完整,有一定的代表性,其中多類西藥聯合藥方1240張。
1.2研究方法:詳細記錄藥方中涉及的西藥品種、用藥方式、用藥劑量,同時嚴格按照藥品說明書對每一張藥方進行分析。根據統計結果,對多種西藥聯合應用中出現的不合理情況進行評價,并分析不合理用藥引發的不良反應。
2.1多類西藥聯合使用不合理情況:多類西藥聯合使用不合理情況按照占比順序排列,分別是不良配伍、劑量不當、用法不當、重復用藥,見表1:

表1 多類西藥聯合使用不合理情況(例,%)
2.2234例多類西藥聯合使用不合理藥方引發的不良反應情況:不良反應情況按照占比順序排列分別是過敏反應、乏力、惡心、皮疹、水腫、頭暈、嘔吐、頭痛、發熱、睡眠不足,見表2:
表2 234例多類西藥聯合使用不合理藥方引發的不良反應情況(例,±s)

表2 234例多類西藥聯合使用不合理藥方引發的不良反應情況(例,±s)
不良反應類型 例數 發生率嘔吐頭暈頭痛發熱皮疹惡心水腫乏力過敏反應睡眠不足45 52 41 38 55 61 53 68 71 28 19.23 22.22 17.52 16.24 23.50 26.07 22.65 29.06 30.34 11.97
臨床上多類西藥聯合使用的目的是通過各種西藥的相互作用機制,提高臨床治療效果,并有效控制可能出現的并發癥以及不良反應[5~6]。但是近年來隨著臨床藥物的不斷應用,多類西藥聯合使用引發的不良反應發生率著逐漸上升的趨勢[7]。主要是與臨床醫師或藥師的專業水平不夠有關,多類西藥聯合使用的不合理,不僅會大大降低療效,還會出現各類不良反應,容易出現醫療糾紛[8]。臨床上部分病例在接受治療后無法緩解改善病情甚至病情加重的主要影響因素就是多類西藥聯合使用的不合理。在臨床上有些醫師會抱有多種藥物聯合使用的療效一定高于一種或者幾種藥物的錯誤想法,增加了不良反應的發生率。
本文通過研究多類西藥聯合使用導致的不良反應情況并進行分析,結果發現:多類西藥聯合使用不合理情況按照占比順序排列,分別是不良配伍、劑量不當、用法不當、重復用藥,這與趙慶軍等人的報道一致[9],表明了不良配伍、劑量不當、用法不當、重復用藥是多類西藥聯合使用不合理的主要形式。此外,不良反應情況按照占比順序排列分別是過敏反應、乏力、惡心、皮疹、水腫、頭暈、嘔吐、頭痛、發熱、睡眠不足,符合朱磊等人的報道[10],表明了多類西藥聯合使用不合理會導致出現多種不良反應,發生率不低。究其原因,筆者認為用藥種類多雖然在理論上有一定的提高療效的作用,但實際上會更加容易導致副作用和不良反應的出現,從而對病例可能造成傷害和經濟損失。因此,所有醫院醫生開具藥方時,應當盡量減少用藥種類,以此降低不良反應的發生率。另外,西藥的用法基本上分為口服、注射以及局部用藥等。較為安全,也是臨床上使用最為廣泛的是口服,這主要是由于西藥經口服后可以通過腸胃吸收從而作用于全身,達到藥物全身效應的目的[11~12]。但口服方式并不是通用的,在以下幾種情況下不可使用口服方式:①神志不清,甚至昏迷;②伴有消化系統疾病從而導致藥物無法被吸收作用;③藥物不利于腸胃吸收。除此之外,臨床上治療時盡量采用口服方式,可以保證用藥安全性有利于藥物充分吸收。
綜上所述,臨床醫師在開具藥方時,應盡量遵守少用精用原則,這樣一來既可以有效控制不良反應發生率,也可以提高治療效果。同時,要求醫師和藥師全面掌握各類西藥的成分、準確用法用量、藥理作用。根據情況給予科學合理的藥方,幫助患者早日康復,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參考文獻
[1]林世光,曾曉明,吳雪梅,等.多藥聯合治療細菌感染致小兒過敏性紫癜的臨床療效與安全性評價[J].中國臨床藥理學雜志,2015,31(20):1987-1989.
[2]徐毛毛,李學華.不同治療方案治療青春期功血82例臨床分析[J].中華全科醫學,2014,12(10):1600-1601.
[3]趙學群,王萍.2010年感染科抗菌藥物應用調查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2,22(15):3319-3321.
[4]楊云瑩.老年人常見的西藥不良反應與防治措施[J].醫學信息,2015,26(20):572.
[5]梁愛華,趙雍,李春英,等.藥物類過敏反應的臨床前評價方法研究(Ⅱ)——大鼠皮膚類過敏試驗[J].中國中藥雜志,2012,37 (13):1871-1874.
[6]魏大更.醫院西藥不良反應的臨床調查分析[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5,9(22):149-150.
[7]黃能培,郭愛銀.甘草及其制劑的不良反應類型、成因與對策[J].中醫藥導報,2012,18(1):74-76.
[8]張英.西藥用藥不良反應與臨床不合理用藥情況的回顧分析[J].醫學信息,2015,1(16):203.
[9]趙慶軍,張艷華.從藥物不良反應報告分析思考用藥安全性問題[J].中國醫藥導刊,2015,17(3):292-293.
[10]朱磊,黃萍,李穎,等.162例藥物性肝損害不良反應/事件報告分析[J].中國藥物警戒,2014,10(7):415-418.
[11]Zhang L,Chen DF,Xia XY,et al.Potential Complementary Therapy for Adverse Drug Reactions to Sulfonamides:Chemoprotection Against Oxidative and Nitrosative Stress by TCM Constituents and Defined Mixtures[J].J Pharm Pharm Sci,2015,18 (4):528-546.
[12]Liu M,Liu GY,Hu SY,et al.Treatment of Mild-to-moderate Bronchial Asthma(Heat Wheezing Syndrome)Patients at Acute Onset with Western Medicine Combined Danlong Oral Liquid:a Multi-center,Randomized Double- blinded,Positive-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J].Zhongguo Zhong Xi Yi Jie He Za Zhi,2015,35 (5):529-533.
中圖分類號:R969.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8351(2016)06-018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