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勇
?
對驗資中有關問題的探討
文/王勇
摘要:驗資屬于我國注冊會計師存在的一種審計業務,同時也是公司設立和變更過程中所存在的關鍵內容。對驗資制度和風險的研究以及討論是一直在進行的一項內容。
關鍵詞:驗資;財務;管理;優化
(一)驗資的歷史背景
驗資制度一開始是在外商投資企業比較適用。在經濟體制改革的過程中,為了更好的進行現代化公司制度的建立。在1993年12月月底的時候,《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被通過,在其中對有限公司股東的相關出資進行了明確,并明確在有關股款繳納之后應當利用驗資機構進行檢驗和證明的出具。這樣一來才能讓驗資業務得到擴大,從而蔓延到公司制企業當中。另外驗資制度又眼神到社會團體和事業單位當中,但本文當中只探討了公司驗資這項內容。
(二)驗資的含義
依照在2006年,財政部所發布的《中國注冊會計師審計準則第1602號-驗資》之下,驗資指的是相關注冊會計師在被委托的情況下,審驗相關單位的資本實收狀況和資本變更狀況,并出具相關報告內容。不過新準則是將注冊會計師相關業務內容作為出發點,所以在驗資方面也只是固定在業務角度。筆者的觀點是,驗資往往包含兩方面的內容:首先是注冊會計師的一種業務行為內容,其屬于注冊會計師的一項法定業務,通常也屬于會計師區別與其他國家注冊會計師的一項特殊業務。其次,驗資屬于公司設立和資本變更過程中一項重要的內容。在《公司注冊資本登記管理規定》當中明確表示:在公司建立的時候,股東和發起人第一次進行出資,公司變更和實收資本得到明確,應當通過相關驗資機構進行證明的出具。
(一)驗資無法對債券加以保護
由于驗資所表明的是企業在驗資報告截止的時候,實收資本、資產和負債數額,其實效性通常比較強,而在此之后,相關經營投資者的各種經營活動都會對企業償債能力產生影響。而且如果投資人從開始的時候就有惡意耍賴性債務的存在,企業抽逃資金也比較簡單,驗資無法起到對債權人加以保護的效果。

(二)驗資和社會經濟秩序之間沒有聯系
在我國法律規定當中,可以明確發現公司成立的法定最低數額是將某種觀點作為基礎而存在的,也就是企業沒有資本就沒有辦法繼續經營或者只能非法經營。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法律對企業加以規定應當通過驗資使投資者有更加到位的出資。但是在實際情況下,如今社會很多企業并不需要相關資本。比方說一些咨詢或者中介公司。在企業負債相對資產較大的時候也能夠更好的獲得貸款,因此對社會經濟秩序維護的重點內容是法律制度的建立以及健全,并不是展開相關驗資活動。
(三)驗資與界定企業的產權沒有關系
注冊會計師驗資根本依照的是一些憑證內容,因此注冊會計師只關注憑證是否合法有效。對無形或者實物資產價值與憑證的一致性并沒有加以關注。不同股東在企業占據的份額應當通過協商一致決定,注冊會計師在驗資的過程中往往只會起到證明的效果,而且假如投資人資金到位之后又進行抽逃的話,驗資也就成為了一種多余行為。
如今驗資制度并非能改變投資人出現的欺詐情況。在投資人本金較少的狀況下,為了組建公司可能會采取虛報資本等手段。欺詐手段往往包含如下方面的內容:第一,偽造憑證或者賬簿,甚至出具假的證明材料進行資本虛報。第二,串通抽資,投資方進行出資之后串通,在公司注冊登記之后進行資金抽逃。最后則是移花接木,也就是從其他單位當中獲取相應的材料和設備等資產,并冒充為自己的資產,借用相關發票之后進行復印,或者干脆進行發票的偽造以及出庫單的偽造。
(一)驗資法律法規的完善
因為缺乏健全的法制內容,一些欺詐行為打擊力度不大,某些單位和個人因為利益驅動而提供相應的虛假證明,導致注冊會計師出具的驗資報告不夠真實。因此立法機關應當加強法律法規的界定以及管理,使相關制度得以相輔相成完善和協調,從而使其具有完整性和協調性,不給不法分子相應的機會。另外在嚴格立法的過程中打擊相應的行為,避免驗資風險的出現。
(二)強化驗資機構的內部管理
使會計師事務所具有的質量控制體系更加健全。行業協會依照事務所的資本、收入規模進行驗資業務的設置,事務所超出本身承受能力和責任的情況下,并不適應相應的驗資業務。
使業務和質量控制制度更加健全,從而保障驗資工作結果和過程當中的質量。應當對業務承接進行控制。注冊會計師應當直接與相關投資人和單位之間進行洽談和簽約,而并非承接社會中介機構的驗資業務。
(三)加強委托方誠信教育
加強委托方的誠信是防止委托方惡意串通的良好手段。誠信是道德的基礎和根本內容,也是最重要的品質,屬于社會發展和生存的根本。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從文明角度而言屬于一種誠信經濟,只有在誠信的情況下經濟交往才能獲得持續的發展。在建立和選擇誠信的過程中,所有企業都應當將其置于工作的主要地位,加強相應的誠信教育,不能因為自己的私利進行虛假材料的提供,從而使驗資機構工作達不到正常狀態。
(四)提高相關機構的執業水平
我國《獨立審計基本準則》當中有相應的規定,注冊會計師可以依照自身需要,配備相應的業務人員協助工作,并進行驗資資料的提供。驗資業務與其他專業人員息息相關,比方說與銀行工作人員、資產評估人員有密切的關系。使中介機構得到公平公正的建設,是金融機構以及社會獲得可靠信息的有效手段,同時也是化解信用危機和保護投資者利益的前提。我國銀行應當落實相應的道德規范,進一步機槍相關方面的調查以及建設。
驗資是一種跨越行業和中介的工作內容,不同的機構應當培訓稱職的工作人員,保持對應的法規水平和專業知識水平,使其能夠讓注冊會計師獲得真實準確的信息材料和信息證明。
(五)加強政府部門的工作力度
行業監管部門應當機槍相應的監督管理,使會計師事務所的正規性得到增強。首先要督促會計師事務所的建立,使內部控制制度得到建立以及健全,另外則要對事務所的職業能力和后續教育狀況進行督促和檢查,使執業水平得到提升,使驗資風險得到降低。
進一步展開相應的監督和管理,利用成文法等方式,使市場經濟條件之下,政府有關部門的只能和對經濟主體的敢于得到明確,從而避免相關行政部門的越權干涉情況或者避免各自為政情況的發生。
在我國不僅有司法機關,同時還有財政部門、證券管理部門以及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等部門,其都有相應的權力處罰注冊會計師行業當中出現的不正當驗資行為。所以應當加強有關部門的合作以及溝通,在交流過程中發現問題,使打擊力度得到加強。
比如對如今制度的強化,資本三原則無論是理論還是實踐都遭遇了一定的危機。雖然我國《公司法》規定了原本的資本業務制度,但核心內容依舊是資本的三項原則,所以如今的資本制度依舊需要進行改革。驗資制度屬于三項基本原則當中的附屬,在理論層面已經遭遇了千瘡百孔,在實務當中也失去了相關功能。所以筆者的觀點是,根本出路往往是原本法定資本制的拋棄,并使驗資制度得以取消。不過考慮到法律制度本身存在的連貫性以及延續性等等內容,難以實行相應的驗資制度。因此在我國公司法依舊需要驗資制度的狀況下,筆者提出一定的建議,在時機成熟的時候使驗資制度得以全面取消。
參考文獻:
[1]靳秀云.驗資風險的成因分析及規避對策[J].中國商界(下半月),2015(07).
[2]曹軍.試論注冊會計師驗資風險和風險防范[J].中國總會計師,2016(01).
[3]張云.導致注冊會計師驗資風險的事項分析[J].現代經濟信息,2011(12).
(作者單位:中石化天然氣分公司)
上接(第135頁)
金投入,購買最新的信息化設備,利用優質的信息化設備保證電力企業信息化水平的快速提高。再次,電力企業應該重視對審計人員信息技術的培養,保證企業的審計人員能夠熟練的運用信息技術來施行跟蹤審計,以此來加大電力企業對跟蹤審計的應用范圍和應用水平。
(三)加大對跟蹤審計技術的研究開發
電力企業在擁有了完善的信息系統后,還需要具備先進的跟蹤審計技術。目前我國跟蹤審計的技術還不是非常的成熟,阻礙了跟蹤審計在電力企業的應用。因此,作為電力企業應該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加強對跟蹤審計技術的研究與開發。研究出來適合自身企業發展,能夠有效提升企業的審計技術水平的審計技術,通過技術創新來加強跟蹤審計在電力企業的應用范圍和應用的效果。首先,電力企業應該研究與跟蹤審計相關的軟件,通過審計軟件降低審計人員對于跟蹤審計的應用難度,提高跟蹤審計的應用范圍。其次,電力企業應該設置專門的部門來開發審計技術,通過提高審計技術水平提高跟蹤審計的工作效率和實行效果。再次,加大對跟蹤審計技術研究人員的重視,在電力企業日常的經營中,發現優秀的跟蹤審計技術人員要重點培養,通過薪資和休假等多種形式對其進行獎勵,提高審計人員研究和應用跟蹤審計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提高電力企業對跟蹤審計技術的研究開發能力。
跟蹤審計在電力企業的審計工作中是勢在必行的,作為電力企業應該抓住這次機會,勇于迎接外界帶來的各種挑戰,從多方面改善企業應用跟蹤審計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保證跟蹤審計能夠更好、更快的應用到電力企業,提高電力企業審計工作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
[1]鄧少靈.企業 IT 審計的框架[J].中國審計,2012(01):58-60.
[2]郝曉玲.信息系統審計與控制框架初探[J].上海管理科學,2013(04):41-43.
[3]胡曉明.基于信息時代的IS審計若干問題探討[J].當代財經,2013(01):19-21.
(作者單位:安徽省利辛縣供電公司黨群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