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順敬
[摘 要]城市社區內涵建設離不開社區居民人文素養的提升。本文試對襄陽市社區人員學歷現狀及需求情況進行調查分析,并提出學歷提升培養建議。
[關鍵詞]社區居民;學歷教育現狀;培養模式
一、調查背景
隨著國家標準化社區和示范社區建設全面推開,加強社區內涵建設是關鍵,提升社區人員文化素質迫在眉睫。現階段須先對襄陽市社區人員教育狀態、個人學習需求偏好等方面,進行調查摸底、統計分析,探索出適合社區人員提升學歷教育新模式。
二、調查結果
1.社區居民目前學歷狀況:偏低
調查得知社區居民初中學歷占22.9%,高中、中專或技校占40.1%,專科占27.6%,本科占9.4%。專科及以下學歷人數竟然高達90.6%,表明社區居民學歷提升空間很大。30歲以下80%具有專科及以上學歷,30歲以上人員為低學歷群體。
2.家庭經濟月收入:不高
本次調查發現,家庭月收入4000元以下占36.1%,5000元占35.6%,6000元及以上占28.3%社區居民普遍收入不高,如果拿出部分資金投入到個人繼續教育中來,對家庭生活肯定會有一定的影響。
3.日常閑余時間:比較充裕
被訪者日常富裕時間較多,日均閑余6小時的占35.5%,7小時占28.1%,8小時占19.4%,9小時以上占17.3%。很顯然,社區人員有充足的自由時間來參加學歷提升或技能培訓。
4.意向學習專業類型:呈現個人偏好
統計分析得出,喜歡文史類、教育類專業的分別占18.8%、27.3%,以女性居多;喜歡理工類專業的占31.6%,以男性居多;喜歡醫學類專業的占22.2%,男女比例差不多。這就要求在后期教育中要根據性別和個人喜好合理安排專業。
5.現代網絡、通訊技術及運用:比較熟練運用
在本次調查中,80.8%的調查者家庭安裝有寬帶、WiFi,僅有19.2%的居民采用“手機包月”。對于移動通訊設備擁有的“QQ”、“上網”、“微信”、“短信”等功能,75.1%的居民能夠熟練使用,“有意愿學習使用”的占15.4%,“不會者”僅占9.4%。表明現代網絡及通訊技術已被廣大社會群體所使用,互聯網+學習已成為現實和趨勢。
6.是否自愿參加學習:自愿率高
調查發現“自愿”參加學習的高達68.2%,“外界強迫學習”的占13.2%,“不愿意”學習的占18.6%。充分體現了社區居民有強烈的學習愿望,能夠積極主動參加學習。
7.課程難易程度:易懂易學占多
被調查者希望課程“易懂”的占41.1%,“易學”的占27.2%,“一般”的占29.1%。根據社區居民學歷及文化基礎知識偏低特點,要求在進入學習階段,課程設計上要深入淺出、通俗易懂。
8.選擇掌握專業技能與文憑需要:二者結合最好
調查顯示,33.3% 選擇“專業技能重要”,僅有13.4%選擇“文憑重要”,53.3%選擇“技能與文憑結合”。說明社區居民學習更具理性,更有實用性、針對性,希望掌握專業技能,以便職業提升或謀取更好的工作崗位。
三、小結與建議
1.成立社區教育機構
由于社區居民日常比較分散,為方便居民學習和管理,結合當前推行建立標準化社區、示范社區,篩選條件成熟的辦事處或居委會,建議成立社區教育中心,并成立社區教育管理團隊,專項負責、推動這項工作。社區教育管理團隊由以下人員組成:縣市區民政局有關人員、辦事處及居委會負責人和工作人員、學歷教育主辦學校相關人員。辦事處和居委會是學歷教育的宣傳者、組織者和常規管理者;主辦學校為日常教學、教務管理者。
2.制定學歷提升幫持政策
社區人員雖有學習積極性,也意愿通過學習改善個人職業現狀,但因種種原因家庭收入并不高,勢必影響個人學歷教育再提升。借鑒其他城市社區經驗,社區教育管理團隊應主動與市民政局、財政局、人社局、市婦聯、團市委等政府職能部門協調溝通,出臺社區人員學歷教育、技能培訓及鑒定等補貼幫扶政策。建議對參學社區人員政策補貼一點,辦事處和居委會補助一點,主辦學校減免一點,參學人員自己承擔一點,這樣就大大減輕了社區人員學費負擔,保證了學習積極性。
3.合理設置專業及課程
根據調查結果,專業設置應滿足個人興趣需要,課程設置側重于專業技能培養。主辦學校要對專業課程調整、修改,建議主要內容有:首選是減少專業文化課比重,降低專業課難度,實用性強,通俗易懂,側重專業技能培養;第二是課程拆分,將每門課程拆分若干細小單元,模塊式教學;第三是內容短小精悍,圖文并茂,便于移動通訊設備接收,15—30分鐘能完成學習;第四是音像教學與錄音并用,可看、可聽,方便學習。
4.建立互聯網+ 學習系統
調查表明,提供適合現代互聯網信息技術、靈活快捷的學習方式,能激發學習興趣,大幅提升學習效果。主辦學校要充分利用當今互聯網和移動信息技術,研究、建立互聯網+學習平臺,內容包含網上報名、課程學習、答疑輔導、考試考核、考勤管理、反饋交流等操作系統。學習平臺系統要便于操作、簡化易學,一學就會。學生可以通過登錄網站、QQ、微信等方式進行課程學習、考核、交流、管理等,終端學習對個人設備要求不高,滿足大眾化設備要求。為確保社區人員學習效果,要將互聯網+ 學習與課程面授結合起來,技能性強、操作性強的課程要集中面授,保證教師講透、學生學會。
5.社區人員后期學習內容
后期社區教育可把社區人員的學歷教育與技能(興趣)培訓與職業資格鑒定結合起來。內容可設置為:
公益性培訓:疾病預防、衛生保健、普法及安全知識等。
技能培訓:月嫂、育嬰師、創業技能提升培訓等。
興趣培訓:書法、廣場舞、武術、養花等項目。
社區人員成分復雜,教育背景參差不齊,學歷層次普遍較低,學習主動性不高,采用互聯網+教育模式能激發學習興趣,大幅提升學習效果。促使社區人員能夠學到一技之長,提升學歷層次,便于謀求更好的工作崗位,提高個人及家庭生活質量,促進社區和諧發展。
基金項目:襄陽職業技術學院課題(XZYB1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