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越
“我有一壺酒,足以慰風塵。”媒體人杜子建曾在微博上發布了這樣兩句詩,并邀請網友來續接后兩句,還承諾送酒答謝。令他沒想到的是,這條微博在短短3天內被轉發了9萬多次,評論也高達2萬多條,掀起了網民們作詩的熱潮。
在幾萬首續接的詩中,有幾首氣勢磅礴,最受擁躉:
“我有一壺酒,足以慰風塵。醉里經年少,乍醒華發生。滄浪星野闊,月涌浮騷聲。我恨鴻翼輕,難渡天下人。”
“我有一壺酒,足以慰風塵。腳踏星漢履,漫步上昆侖。望眼不見仙,低眉嘆伊人。卻見春枝里,斜倚桃花君。”
還有幾首短小精悍又不失大氣,獲得了較多點贊:
“我有一壺酒,足以慰風塵。盡傾江海里,贈飲天下人。”
“我有一壺酒,足以慰風塵。把盞問天月,笑做江湖人。”
對于這場“詩酒”盛會,有人稱贊:“高手在民間”,也有人感嘆:“國人詩性未死”,還有“陰謀論者”稱其是炒作,是營銷事件。我認為,能讓這么多人詩興大發,最重要的還是“我有一壺酒,足以慰風塵”這兩句詩本身的魅力。要深刻理解其中的含義,那就不得不追溯其出處——唐詩《簡盧陟》。詩人韋應物以描寫恬淡高遠的隱逸生活著稱,而這首詩抒發了他心懷堅定的信仰和笑對旅途艱苦的豪邁之情。不難發現,大多數續接的句詩也都在抒發這樣一種“心中有江湖”、“不畏人生艱難”的灑脫與豪邁,因為在充滿辛酸苦辣的現實生活中,人們太需要這樣的勇氣和自我激勵。
而我最喜歡的是一位名叫“南海牧鯨人”的網友的作品:“我有一壺酒,足以慰風塵。閑約二鴻儒,黃昏扣柴門。闊談三更后,把盞有余溫。醉眼四處看,皆為夢中人。”因為這首詩較為貼近韋應物恬淡與曠達交疊的詩風,而且讓我想起了一位很久沒見的朋友——小琯。
小琯是一個以寫武俠小說為生的網絡寫手,出版過幾部作品,在網絡小說的圈子里略有名氣。他的小說風格很特別,每一部都是以詩歌為樣本,所有人物和情節都是從某一首詩里走出來的。然而他的生活比寫作更具詩意,幾年前,他在創作中遇到瓶頸,生活也過得一團糟,所以決定暫時封筆,搬到鄉下去住,還美其名為“蟄伏隱居”。有很多文友曾去他鄉下的家做過客,大家原本以為他僅是過上了簡單的務農生活,結果真實的情況是,他每日閑來,焚香點茶,掛畫插花,四般雅事,毫不累家。過了很久以后,我偶然在書店里看到小琯的新書上市,頗感意外。據聞,讀者對這部小說的評價很高,有媒體甚至贊其為“開辟新武俠之作”。
很多網絡寫手甚至是作家,都曾遇到過瓶頸期,最后有的人選擇放棄,有的人則被逼迫成了“打字機”,如果小琯沒有換一種生活方式,也許最后也是這種結局,所以我將他走出瓶頸的功勞歸于他自我放逐般的隱居生活。
當代人的生活節奏太快,每天都過得很浮躁很盲目,也許適當地停下腳步,看一看沿途的風景,想一想到底哪里才是我們真正想去的地方,這樣才會有更好的精神狀態邁入下一段旅程。也許有人會擔心,一旦停下來就會被社會淘汰,但我們有詩,有酒,有明確的目標,有永不褪色的夢想,便足以慰藉沿途的哀樂和得失。
我想,這大概就是“我有一壺酒,足以慰風塵”這兩句詩能夠引發社會詩性的根本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