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靜
摘 要:近些年,隨著網絡熱詞“女漢子”“娘娘腔”等的出現,人們開始從不同的角度探討女性問題。作為一種社會現象,“女漢子”“娘娘腔”的背后有著深刻的社會文化意義。國內外很多學者認為“女漢子”是對傳統性別主義,性別刻板印象的顛覆。而我將從女性主義角度客觀評價“女漢子”的性別歧視,揭示背后的社會問題。
關鍵詞:“女漢子”;女性主義;社會文化意義
每個時代的女性都有自己時代獨特的文化特性,在當今時代,流行元素“女漢子”已逐漸成為許多女性的代名詞。那么到底何為“女漢子”呢?
一、流行元素“女漢子”
在當今互聯網飛速發展的時代,“女漢子”等網絡語已經人盡皆知了,“女漢子”一詞從字面意思上看,是對傳統女子形象的一個顛覆,對女性的社會角色進行了重新的定義?!芭疂h子”一詞是由名模、主持人李艾在新浪微博上發起的“女漢子的自我修養”這一句話引起的。主要是指行為和性格向男性靠攏的一類女性。這一類女性一般爽朗率直,獨立,干練,內心比較強大。在工作上,她們和男性一樣有擔當,有責任,勇于挑戰。她們也可以說是一個強大的獨立群體,并非是逆天的產物,而是順應時代發展的新生女性。
二、“女漢子”背后的文化含義
有人把“女漢子”的英文形象的翻譯為wo-man,同樣是女人但是中間用橫杠隔開,顯示出與女人有共同點,但又存在不同,也說明帶有男性的特點。在當今時代發展下,很多學者認為“女漢子”帶有一種褒義的成分,她們不斷地“塑造”自己,磨練自己,使得自己獲得和男性無差別的對待。無可厚非,當今的女性越來越獨立,不再依附于男性,但是縱觀女性主義的角度,“女漢子”表面上強悍,但背后仍然存在著社會的性別歧視,男女不平等。
單從“女漢子”一詞來看,是由“女”和“漢子”構成,“漢子”,出自《北齊書·魏蘭根傳》:“何物漢子,我與官不肯就?!币话闶菍δ凶拥耐ǚQ?!皾h子”用“女”字來修飾,“女”必須與男性相關的詞語“漢子”組合,才能發揮女子的社會功用,才能展現女子如男子般的責任心強,行為舉止不拘小節,性格開朗直爽還有積極的樂觀心態,這種組合從背后的文化含義上來說本身就是男女的不平等。將女人塑造成“漢子”,說明此女子有男性氣質,那么這個詞語包含褒義,是對女性的贊揚。從女性主義角度說,此觀念還是建立在以男性為中心的父權體系上,歸根結底還是依賴于男性。而女人的英文是woman,但是用英文wo-man,來表示“女漢子”,man本身就是男人,而女人的英文是wo依附于man ,其實在女性主義的角度上來說,也是男權思想的一個表現。
其實不得不提出的是,當今許多人認為“女漢子”是一個褒義的詞,形容女性像男人一樣,有擔當,有責任,果敢,干練。有些女性自詡“女漢子”其意圖是在“女漢子”這種精神中獲得寄托,意圖建立一個平等,合理的性別規范。在當今隨著社會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的生活,學習,工作壓力都在隨著增大,有些女性便企圖“隱藏”她們懦弱的一面,向社會展現強勢的一面,其實她們內心則是懦弱但是表面上卻和男人一般的堅毅。而另一個與之相對的詞語“娘娘腔”卻含有貶義之意。“娘”,形聲。繁體字從女,從襄,襄亦聲?!跋濉庇邪?,包裹之意。“女”“襄”結合表示“身體包裹嬰兒的婦女”。簡體字,“娘”的構成可解釋為良女,受人尊敬的女人。“娘娘腔”,說明男性有女性氣質,說話談吐間帶著女性的氣息,但在社會上卻會引起蔑視,人們會普遍認為這種人具有太多的女性氣質,在社會上工作中也會受到歧視。
三、女性角色的失衡
很多女性也越來越追求更高的自我目標,因此也承擔不同的社會角色。隨著時代的變化,對傳統的女性的定位也在悄然的發生著變化,更多的女性特別是事業心極強的女性都在成為“女漢子”,她們想和男人一樣有擔當,有責任心,不再依附于男人,自食其力。當前的形式就是倡導男女平等,共建和諧規范的平等秩序。但是我認為這勢必會導致角色之間的失衡,不能很好的把握其中的度。不論是生理上還是心理上都要求是陰與陽的結合,才能達到一種和諧和平衡。過度偏向哪一方面,都會導致失衡而不利于自身的發展和社會角色的混亂,不利于社會的發展。而實際上,女性趨向男性發展,而放棄自身的魅力特點,依舊是無法擺脫男性父權的意識形態的枷鎖。從意識形態上來說,并沒有實現性別的和諧平等。
四、總結
“女漢子”的出現使我們看到了女性干練,果斷,獨立的一面。它的出現是一個時代特有的文化體現,是一個時代發展的表現。但是,凡事總是既有有利的一面又有有弊的一面。從社會學角度上來說,是女性自我覺醒的一種體現,是社會時代發展的表現,是女性自我定位的一種思想上的改變。從女性主義角度來說,它的出現從背后的文化含義上來說體現了男女不平等的地位,男人處于強勢的一方,而女人依舊依賴于男性。難以逃脫父權思想上的枷鎖?!芭疂h子”同樣使女性角色失衡,不利于身心發展和社會的發展。我們在看待“女漢子”一詞時,不應局限于一方面,而應該客觀分析。在“女漢子”背后隱藏著女性所遭遇的危機和困境,社會也應該更多給予女性關注,關注女性心理健康,尊重性別差異,實現性別的和諧發展。
參考文獻:
[1]杜書然.“女漢子”是怎樣煉成的——產生原因與社會解析[J].青少年學刊,2015,03:41-45.
[2]劉昕亭.“女漢子”與女性主義的理論危機[J].中國圖書評論,2013,12:19-23.
[3]楊嫚.大眾媒體與女性雙性氣質建構:以“女漢子”話語為例[J].云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06: 145-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