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斐
【摘 要】在學校藝術教育中,音樂教育是相當重要的組成部分,而合唱作為一種很重要的方式,在音樂教學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通過對班級合唱教學的現狀及其重要性的研究,提出一些班級合唱教學中基礎練習的訓練策略,以期促進學校藝術教育的發展。 【關鍵詞】藝術教育;班級合唱;現狀;重要性;策略中圖分類號:G622.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6)06-0211-01隨著新課改的推進,為了滿足新課標的要求,音樂教師必須加強重視合唱教學,尤其是班級合唱教學中基礎練習的訓練,因為合唱教學有自己獨特的藝術形式,高雅的藝術魅力,開展合唱教學最終可以推進素質教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合唱教學基礎練習的訓練的重要性是不可忽視的。本文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研究:一、班級合唱教學的現狀及原因班級合唱教學是培養學生的音樂鑒賞和審美能力,陶冶學生道德情操的重要手段,但是現狀卻不是很樂觀。很多班級上課秩序混亂,學生的基礎知識不牢固,在合唱時聲音不齊,出現喊歌現象,甚至有的學生唱著唱著就會跑調,還有些學生故意搗亂。其原因歸結如下:(一)教師講得內容太過于單一,無法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對班級合唱產生恐懼心理和厭惡情緒,而無法讓學生掌握基礎練習;(二)學生缺乏沒有親身體驗,缺乏經驗,容易產生畏懼心理;(三)學生缺乏音樂基礎訓練,基礎不牢固,歌唱水平差、團隊意識弱;(四)在現在的音樂教材里有很多資源可以利用,但教師脫離實際,只是一味地講,而沒有結合實際教學,導致現實和實際脫離。二、班級合唱教學基礎訓練的重要性班級合唱是學校藝術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音樂教學中很重要的一項內容。通過合唱訓練能提高學生的節奏感,掌握發音技巧,提高學生音樂審美能力和素質。這也是衡量當代人文化素質和精神面貌的一項重要指標和國民教育水平的體現。對于如何提高學生的合唱能力,現提出以下辦法:三、班級合唱教學基礎訓練的方法(一)加強音準和節奏訓練,打好合唱基礎。合唱教學要求學生做到統一、和諧。要想打好合唱基礎,就必須加強音準和節奏訓練。在訓練過程中,必須保障發音準確無誤,節湊感強,同時,還要教會學生如何去識譜,掌握一定的識譜策略,進而打好合唱基礎。除了音準的練習,節奏感的培訓也很重要,掌握節奏就是掌握了音樂的主旋律。對節奏感的培訓,需要讓學生認真聆聽生活中的點滴聲音,從中選取一些頗具特色的歌曲,將抽象和具體結合起來,不斷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節奏感,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提高教學質量和課堂效率。(二)運用欣賞教學法,加強合唱教學的基礎訓練。在音樂學習活動中,學生的感性認識和鑒賞能力是很重要的。因此,加強合唱教學的基礎訓練,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就需要教師運用欣賞教學法,來熏陶和感染學生,提高學生的合唱意識,培養學生的合唱能力。教師可以圍繞單元主題,趣味組織教材,并從教材中選取優秀合唱、合奏作品進行欣賞,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感知能力,從內心深處認可合唱的重要性,加深學生對合唱的認識和了解。(三)加強正確的咬字、吐字的訓練,加強合唱教學的基礎訓練。很多人雖喜歡唱歌,也富有唱歌的天賦,但在唱歌的過程中由于不能正確地咬字吐字,沒有掌握唱歌技巧,無法達到一個很好的聽覺效果。合唱亦是如此。要讓學生通過掌握正確的咬字、吐字技巧,并結合歌唱發聲,從而生動地表達歌曲的思想感情,使歌曲更有感染力,歌聲更具穿透力。例如,讓學生每個人每天早上大聲朗誦詩文,或者念繞口令,并且準備一面小鏡子,每天對著自己的小鏡子練習口型,及時發現問題所在并加以糾正。而教師在平時的課堂上要注意糾正學生的發音口型,并列舉一些易混淆的字音,讓學生自己去分辨和練習。(四)運用正確的呼吸法和發聲法,加強合唱教學的基礎訓練。在合唱時,姿勢也是很重要的。因此要想有一個很好的合唱效果就必須擺正歌唱時的姿勢,保證呼吸勻暢,發聲正確。在訓練中,教師要認真觀察,隨時糾正學生的歌唱姿勢。在合唱時,要時刻提醒學生,抬頭挺胸,雙手自然下垂,兩肩端平,呼吸均勻,眼睛目視前方,保證最佳的歌唱狀態。除了教會學生正確的呼吸法,掌握正確的發音法也是很重要的。只有掌握正確的發聲方法,才能準確、穩定地唱好每首歌曲。四、結語在實際教學中,基本功的訓練是不可缺少的環節,要真正把合唱教學落到實處,加強學生合唱教學的基礎練習,養成良好的合唱習慣,愉悅課堂氛圍,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才能使教學取得良好的藝術效果,從而使學校走上一條音樂藝術教育的特色道路。參考文獻:[1]徐小懿.聲樂演唱與教學[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1996.[2]湯雪耕.怎樣練習歌唱[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3]陳洪.視唱教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