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益稹 張東宇 張慧 施慧儀
摘要:本文通過設計問卷,選取山東省某國有林場,對國有林場職T進行調查,并通過因子分析和回歸分析的方法,得到了影響國有林場購買社會服務意愿的四個因素:服務質量、現有市場環境、宏觀支持力度、購買方式,并基于此提出了建議。
關鍵詞:因子分析 回歸分析 國有林場 購買社會服務
國有林場在我國重點生態脆弱地區和大面積集中連片的國有荒山荒地上,培育了大量的森林資源,為綠化國土、改善生態做出了重要貢獻。國有林場公益職能的實現,是通過一系列業務活動來實現的,如護林防火、森林資源管理和經營、森林病蟲害防治、森林公園與自然保護區的管理等。目前,這些業務活動主要是由政府投資和林場自營結合的方式,由國有林場主導實施,由國有林場或主管部門進行評估驗收。近年來,一些省市在轉變服務機制上做了有益探索,如部分省市建立了公益林生態補償機制,以購買勞務方式委托商品經營型林場對生態公益林進行管護等,但總體上,國有林場仍然存在著提供公益服務能力不強、效率低下、增幅緩慢等問題。
國有林場提供的產品和服務是一個準公共產品,具有極強的經濟外部性,由于純公共產品部分的產權難以確定,因此,這一效益的補償暫由政府予以承擔。為了調動林業生產經營者的經營積極性,使其在追求林產品經濟效益的同時,也能提供森林的公共效益,就需要政府在經濟上進行扶植。政府通過對國有林場產權的掌控,采用市場機制經營,也是促進林產品生產的途徑之一。針對這一運營模式,國內有部分學者提出了相應的方案。如李建峰等通過分析自上世紀70年代至今國有林場從內部經營管理的改革,提出國有林場改革的重要任務在于管理體制和經營機制改革的綜合配套;黃宗華通過分析廣西地區國有林場在十二五期間戰略發展,提出了“一場兩治”和股份制改革作為推動國有林場改革的新思路。吳水榮提出國有林場改革的重點方向就是政企分離、即政府林業行政管理機構屬于職能機構,不直接經營國有林,而是由相應的企業性機構進行經營。近幾年圍繞體制改革方向,國有林場改革在不同層面得到推進,中央層面由國家林業局牽頭制定國有林場改革指導意見,選擇部分省區開展改革試點。
本論文選取了國有林場改革試點省份山東省進行實地調研得到數據,并采用因子分析和回歸分析的方法進行實證研究。因子分析模型是利用降維的思想,由研究原始變量相關矩陣內部的依賴關系出發,把一些具有錯綜復雜關系的變量歸結為少數幾個綜合因子的一種多變量統計分析方法。為了全面、系統的分析試點省份國有林場購買社會服務的意愿,選擇出適合同和評價的指標進行科學的定量分析,本文綜合相關文獻及專家的建議,最后選取了16個影響國有林場購買社會服務的意愿指標構建評價指標體系。運用主成分分析的提取方法,按照特征值大于1的原則,提取了4個公因子,其方差貢獻率如表3,即這4個主因子能夠反映1 6個指標的75.209%的信息,可認為選取的這4個因子能夠代表指標的絕大部分信息。為便于對各因子載荷作合理解釋,對其進行旋轉使其結構簡化,使得每個因子的載荷的平方按列向0或1兩極分化,以起排除嗓聲干擾的作用。根據計算結果,選取以上4個主因子進行方差最大化正交旋轉,以便凸顯出因子和某一類變量之間的相關關系,這時通過五次旋轉,得到旋轉后的4個公共因子。
公共因子F1在提供服務的企業和組織能夠按時完成工作(X4)、服務提供方的工作完成效果達到林場的預期(X5)、服務提供方的后續服務質量(X6)、服務提供方派出的工作人員和林場職工相處融洽(X7)和服務提供方提供的服務滿足林場的需求(X8)上的載荷值都很大,因此F1體現了該被調查者對于購買社會服務的服務質量狀況的滿意度水平,故F1為反映“服務質量”的公共因子。F2在現有的愿意參與到公益林管護的工作中的公益組織和志愿者數量(X13)、現有的愿意參與到森林旅游等特色產業開發中的林場職工數量(X14)、林場當地的社會服務購買機制完善性(X15)和林場當地可供選擇的提供社會服務的企業和組織數量(X16)這四個指標上的載荷值較大,這兩個指標主要反映了當地現有的社會服務的市場環境,因此F2為反映“現有市場環境”的公共因子。F3在地方政府對林場購買社會服務的支持力度(X9)、地方政府對社會資本和林場職工發展森林旅游等特色產業的支持力度(X10)、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安排的公益林管護基金(X11)和地方政府對社會公益組織和志愿者參與公益林管護的支持力度(X12)上的載荷值較大,這四個指標主要反映了宏觀政策及當地政府的支持力度,因此F3為反映“宏觀支持力度”的公共因子。F4在購買社會服務的手續的簡便程度(X1)、購買社會服務的方式豐富性(X2)和從林場做出購買社會服務的決定到購買完成的時間(X3)的載荷值最大,而這三個指標主要反映了社會服務的購買方式,因此F4為反吹‘購買方式”的公共因子。
通過因子得分,得到四個變量,即服務質量(F1)、現有市場環境(F2)、宏觀支持力度(F3)、購買方式(F4)。選取這四個變量作為解釋變量,并選取購買社會服務的意愿(Y)作為被解釋變量進行逐步回歸分析。
為避免共線性,采用逐步回歸的方法進行多元線性回歸,并得到多元線性模型。
模型調整R2達到0.735,說明模型的擬合效果較好,通過模型進行評價的效果可以達到預期效果;F值為55.860,其Sig.值為0.000,說明模型整體顯著,另外該模型也通過了異方差、自相關多重共線性的檢驗。由模型可以看到,四個解釋變量的系數值都大于0,符合經濟意義。這也說明,服務質量越好、市場環境越有利、政府支持力度越大、購買方式越優則林場越愿意購買社會服務。
國有林場購買社會服務的意愿的影響因素主要有四大類:服務質量、現有市場環境、宏觀支持力度、購買方式,并且這四大類因素對國有林場購買社會服務的意愿的影響作用依次遞減。其中,服務質量對國有林場購買社會服務的意愿的影響最大,我們認為服務質量強代表了服務提供方能夠按時完成工作、工作完成效果能夠達到預期、后續服務質量高、服務方派出的工作人員和林場職工相處融洽以及服務能夠滿足需求,而良好的服務質量對提高國有林場購買社會服務的意愿有著最直接的影響,故其是對國有林場購買社會服務的意愿的高低有著決定性作用的因素。現有市場環境強反映了國有林場購買社會服務的市場環境較為發達,意味著該市場中有更多的公益組織和志愿者愿意參與到公益林管護的工作中、更多的林場職工愿意參與到森林旅游等特色產業的開發中來、更多的可供林場選擇的提供社會服務的企業和組織以及更為完善的社會服務購買機制,而這些有利的環境更能促進國有林場購買社會服務,現有市場環境是影響國有林場購買社會服務的意愿的關鍵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