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璋涵
摘要:隨著我國投資銀行的逐步發展,其面臨諸多機遇和挑戰,完善內部控制系統是投資銀行健康發展的重要保障,本文從組織構架,內部控制制衡,風險預警,和績效考核幾個方面分析投行內部控制中的幾個問題,并就如何改善內部控制提出幾點建議。
關鍵詞:投資銀行 內部控制 風險管理
投資銀行是資本市場上特殊的金融中介機構,其經營管理的本質是承擔和管理風險,它具有一般金融中介機構共有的風險特性,也具有其自身獨有的風險特征。
近年來我國投資銀行雖然規模在逐漸擴大,但其內部控制體系并不完善,由此也帶來經營管理中的一些風險,需要企業在管理運行中加以改善,這對于我國投資銀行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一、我國投資銀行內部控制中存在的問題
(一)組織構架中存在缺陷。當前我國投行在部門設置上沒有獨立于各部門之外的風險管理部門,有些雖然成立了,但無實際權力,抑或沒有運作起來。
組織架構是投行內控的重要基礎,若公司建立的組織構架存在漏洞或不合理,結構層次太多或太少,權力職責不匹配,都會對內部控制的總體實施效果產生較大影響。部門的設置、部門權力的劃分、部門職能的交叉、互相間的制衡、部門員工職責的劃分、前沿信息的傳達等的設置構建是否合理,都關聯到內控的運行。
(二)股權結構不合理。目前我國投行內部法人治理結構不完善,股權結構不合理。在原來的市場準入限制下,唯有國有資本才能進入證券業,導致我國現在大部分的投行都是國有或國有控股公司,本質上說它們都是國有企業,股權流動性不高。
而在法人治理結構上,投資銀行均依有關規定建立了基本架構,明晰各部門權責,雖實行“二元制”,但董事會仍為公司治理的中心,在公司決策中,內部經理人的利益得到了有力保證,“內部人控制”則成為公司經營發展的障礙。
(三)風險管理落后。投資銀行高負債經營的特征決定了其脆弱性,在投行高盈利的同時也面臨著高風險。其風險形成不僅有其制度上的原因,更主要是其經營對象具有過度波動性。一是金融資產難以定價,二是金融資產價格受市場信心影響很大,三是投資和信用交易對價格波動有助力作用。我國現今投行的風險管理體系不夠成熟,使得完善的風險預警機制成為必要。
(四)績效考核制度不完善。曾經華爾街過高的薪酬和激勵制度,促使了獨立投資銀行不計后果的追求高利潤,最終風險不斷積累,引發次貸危機。我國投行現今的薪酬激勵制度仍側重于考慮收益性,這會使得企業員工只關注短期收益,不顧企業長遠利益,更樂于冒高風險進行投機性交易。追求獎金和分紅的短期行為,會增加公司經營風險。
二、完善我國投資銀行內控系統的建議
(一)構建有效的組織構架。企業在組織構架的設計上,要充分結合投行的內部控制系統,先要根據自身業務特點、人員構成,清楚管理層和各部門之間關系,劃分期間的權力和職責,并需要有匯報關系。盡可能運用組織資源,完善組織的職權模塊,選擇最適合于企業的組織模式,在此基礎上對職位進行設立,如此才能保障企業的有效經營。在管理運行上,三會一層應相互制約,彼此獨立,要對各個部門責任權力,任職條件,工作流程和議事規程進行明確。設計好構架后,則是完善公司管理制度,確立權限指引和授權機制,使員工明確自己的責任和權限。組織構架在設計上講求實質性,應具有特色,與企業內控相適應,不應追求大而全,也不是一味照搬法律法規。而組織構架運行后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在運行中可觀察是否與內部控制相適應,可根據內部控制環境的變化適時進行調整。
(二)制衡內部控制。如若董事會能對經理人有效的制約,股東利益就可得到保障。國內投資銀行中外部董事大多來自投行的股東單位,即董事多是關聯董事,故其獨立性無法得到保證。我國投行在完善股權結構時,應適當的使其多元化,要考慮第一大股東持股的激勵和防御效應。國有控股的投行會因股東虛置形成“內部人控制”。增加獨立董事比例,加強董事會的獨立性,合理減少國有股比重,使資本多元化。使內部治理機制充分發揮效用。監事會應發揮其監督職能,加強對公司的管理,從財政和人事兩方面,保證其獨立性。完善公司內部監督,包括董事會監督,管理層監督,和監事會監督,如此才能有效制衡。再是建立外部監督制度,由非股東代表、員工代表的人進入監事會。只有理清所有者與管理者關系,才能使內部控制有效運行。
(三)完善風險預警機制。完善風險預警機制,首先要構建與公司經營管理模式相適應的風險管理構架,先要制定風險管理目標、合理的風險管理組織、完善的風險管理流程、支持風險管理的信息技術,將這些加以結合,以構建有效的管理架構。有有效的風險管理構架之后,投資銀行要明確的將要做風險管理的業務列入風險預警機制中,設置風險預警系數及風險的報告流程,以及風險的應對、處理程序,并安排好相關的責任人員、制定好相應的控制方法和處理、應對方式。以確保風險發生時能及時得到有效的控制和處理。最后要完善風險監控系統。
(四)建立合理的績效考核體系。薪酬激勵中存在的風險,要有制度政策的管理限制,更關鍵的是要建立合理的績效考核制度。投資銀行的特點是在企業不斷提升收益的同時降低風險,而次貸危機的爆發,說明了之前美國金融企業的行為恰恰與此相悖。為此我國投行在做績效考核時候要關注收益與風險,考慮企業長期的持續盈利能力。從傳統的績效考核指標上不難看出大部分投行只注重規模擴張和會計利潤,這種考核指標與收益緊密相關卻不涉及風險。因而較為合理的則是要以經濟資本管理為核心的績效評價,即對經濟資本進行計量和配置,從而使其成為實現經濟資本管理目標的途徑,這種考核方式關注了各個業務部門的風險,重視成本、風險、收益三者的關系,使得考核趨于合理,也讓員工更重視風險,讓激勵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