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夢恬
摘要:對于的貧困界定,多數國家和地區采用人民“基本要求是否得到滿足”加以衡量。在我國,目前沿用的貧困線為2011年確定的農村人均純收入2300元/年;同時,以失業率來看,我國的城鎮失業率在2010年至2013年維持在4.1%左右,城鎮登記失業人口也在920萬人左右徘徊。不同的統計數據均有其自身的優勢與不足,在統計數據證實我國經濟發展增速維持在較高水平的同時,不可忽視貧困問題同時也日益嚴重。以阿瑪蒂亞森的權利貧困理論來看,我國的貧困問題則是另一番景象。
關鍵詞:權利貧困 收入差距 農墾改革 個人福利
一、森的權利貧困理論
森在其著作《貧困與饑荒》、《介于公共行為》中,對于權利貧困進行了界定與說明。其拋卻以往的貧困人口數、貧困人口比率、貧困缺口比率等衡量數據,創新性的提出了權利貧困。
他認為權利即是人類在社會中憑借權利與機會獲得的可供選擇的商品束的集合。主要是兩方面:一方面即為個人的稟賦權利,也解釋為個人的初始所有權,即自身所擁有的土地財富等;另一方面則是交換權利,包括以貿易為基礎的權利、以生產為基礎的權利、自己勞動的權利、繼承和轉移的權利。同時指出,這種權力關系與一國的政治、經濟因素緊密聯系,權利的惡化導致貧困的產生。故貧困雖表現為人與物的供求關系,實則為人與人之間的權力關系平衡。
二、以貿易為基礎的權利分析城鎮居民收入差距
一個人有權擁有通過自愿交易所得到的東西幾位以貿易為基礎的權利。以貿易為基礎的權利即是一個人所能負擔的市場交易,而支付能力為其外部表現。我國城鎮居民的收入在2013年為26955.1元/年,農村居民2013的人均純收入為8895,9元/年。對比可見,城鎮與農村收入相差較大,特別在支付能力和市場交易負擔方面。這種收入差距的擴大導致城鄉貿易權利關系的惡化。從中可見,收入分配不平等是導致農村權利貧困的因素之一,我國農村以貿易為基礎的權利相對缺乏。
三、以生產為基礎的權利分析我國農墾改革
一個人有權擁有用自己的資源或在資源的基礎上使用雇傭來的資源所生產出來的東西。從生產資源的所有與管理方面看,主要存在以下問題。部分農村存在黑地問題。農民私自開墾荒地,以個人資產形式進行開發利用,其生產出的東西并不應當屬于生產權利的構成部分。清查黑地,明確其所有權與使用權,以政府力量進行全面管理是農墾改革所需要重視和推進的地方;
對于開放性家庭農場予以支持,推進其發展;簡化農業公檢法管理體制,適當將農墾公檢法權力從中央移交至地方,以進行更加具有地方特色的農業管理,提高管理力度與農業辦事效率,以真正推進地方農業的高速發展,推進以生產為基礎的權利的完善。
四、個人勞動的權利與失業率分析
自己勞動的權利即是一個人擁有自己個人的勞動能力,進而有權擁有與自己勞動能力有關的以貿易為基礎的權利。該權利與就業狀況息息相關。就我國失業率統計來看,2012年為4.1%,2013年為4.0%。從數據來看,我國的失業率從2012年至2013年有所下降,勞動權利得到了維護和提高。但不容忽視的是失業率統計數據自身所存在的弊端。一是登記方面,存在漏登;另外失業登記僅限于城鎮居民,而對于大量農村勞動力,則出現了登記的空白。而該群體并不屬于國家規定的失業人員范疇,失業登記也不將其列在范圍之內;另有一部分“隱蔽性失業”,即在名義上具有自己所從事的工作,但因生產效率低下,勞動生產率低,成為另一種變相的“失業”;再者對于部分大學生和單位工作人員,找不到工作而選擇讀研的現象,或因為自身原因過早退休,亦成為一種“偽裝失業”。
對于上述現象,在失業統計方面,應提供全面而完善的統計機制,在就業培訓方面,對于下崗職工和無業人員,進行相應的就業培訓,為其日后的就業或創業提供智力支持。加強教育投資,將我國大量人口轉換為高素質勞動力,為我國經濟的發展提供優質勞動力。推進就業信息的流通與傳播,為求職者和雇傭者提供有益的溝通渠道。
五、繼承和轉移權利與慈善機構運營問題分析
所謂的繼承和轉移權利是指一個人有權擁有他人自愿贈予他的東西,但后者對于這些東西的所有權是合法的。當一個家庭陷入困境,應有權獲得他人或慈善機構的援助以擺脫貧困,可以是利用自身關系的他人、朋友救濟,也可以依靠于政府的保障或慈善機構的幫助。在慈善機構的運行方面,我國現有的慈善機構有個人成立也有國家支持,數目較多,分類較為復雜。但對于需要救助的家庭或人群而言,則很多由于救助信息不暢通而造成貧困的延續。杜絕該種現象,加強監管和社會監督,慈善機構的透明運作對于維護我國公民繼承與轉移財產權利至關重要。
六、結論分析
不同的統計數據反映了不同的中國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形式。但以森的權利貧困理論來看,我國目前需要的不只是維持經濟的高速發展,一味的提高居民收入,應該更大力度傾向于收入分配公平以縮小城鄉收入差距,完善城鄉居民保障體系和福利制度,通過改革推動農村農業的現代化、機械化發展,同時對于相關機構“精兵簡政”,權利下放,逐步引進退出機制。在權利貧困方面,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群里貧困的減少不只需要國家的努力完善,同時也需要我們每一個公民為此付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以主人翁的身份關心、監督、推進國家的發展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