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慧
?
血漿腦鈉肽、肌鈣蛋白Ⅰ聯合D-二聚體檢測對急性肺栓塞患者的臨床意義
常慧①
【摘要】目的:探討檢測急性肺栓塞(APE)患者血漿腦鈉肽(BNP)、肌鈣蛋白Ⅰ(cTnⅠ)與D-二聚體(D-dimer)水平的臨床意義。方法:76例APE患者根據栓塞面積分為大面積APE組(n=36)與非大面積APE組(n=40),測定兩組患者的BNP、cTnⅠ、D-二聚體水平,同時采用超聲心動圖檢測右心功能,并統計病死率。結果:大面積APE組BNP、cTnⅠ值顯著高于對非大面積APE組,兩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D-二聚體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大面積APE患者患右心功能不全發生率及病死率分別為69.4%與22.2%,均顯著高于非大面積APE組的15.0%與2.5%,兩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1)。結論:通過對APE患者血漿BNP、cTnⅠ水平的檢測可對患者進行危險分層及預后評估,D-二聚體水平的檢測可作為診斷APE的排除指標。
【關鍵詞】急性肺栓塞; 腦鈉肽; 肌鈣蛋白Ⅰ; D-二聚體
①新汶礦業集團孫村煤礦醫院 山東 泰安 271219
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6, 13(16):142-144
First-author's address:Tai'an Xinwen Mining Group Suncun Coal Mine Hospital,Tai'an 271219,China
急性肺栓塞(Acute Pulmonary Embolism,APE)指的是血栓、脂肪、羊水、空氣等多種內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導致肺動脈系統栓塞而引起肺循環功能與呼吸功能障礙的一種臨床綜合征。該病已成為世界僅次于冠心病和腫瘤的第三位導致人類死亡的原因,其中肺血栓栓塞是最為常見的類型,在急性肺栓塞中占較高的比例,肺血栓栓塞的栓子主要來源于靜脈系統或右心[1]。APE發生時,可導致肺動脈的廣泛阻塞,同時由于神經體液因素以及呼吸功能障礙所致的低氧血癥,使肺動脈收縮,增加肺循環阻力,引發肺動脈高壓,進而導致右心室的后負荷增加,右心室擴大、急性肺源性心臟病等不良后果[2]。筆者通過檢測APE患者BNP、cTnⅠ與D-dimer水平探討其在該病患者中的臨床價值,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于2012年3月-2015年6月期間收治的APE患者76例,其中男45例,女31例,年齡22~68歲,平均年齡(47.6±5.7)歲。所有患者均符合2008年制定的歐洲肺栓塞診治指南中關于APE的診斷標準,且均經肺動脈CTA檢查確認診斷[3]。排除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心臟瓣膜病、急慢性感染性疾病、急性冠脈綜合癥、急性腦血管疾病,所有患者均無慢性肺栓塞或肺動脈高壓,無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無肝、腎功能不全,排除合并免疫功能低下者。所有患者精神狀態良好,能夠配合治療與檢查。將上述所有患者根據APE病情輕重分為大面積APE組(n=36)與非大面積APE組(n=40)。大面積肺栓塞在臨床主要以低血壓和休克為主要表現,診斷標準:體循環收縮壓<90 mm Hg,或較患者基礎血壓降低≥40 mm Hg持續時間≥15 min;影像學檢查示栓塞部位≥2個肺葉或7個肺段,并能除外新發生的心律失常以及低血容量或感染中毒所致低血壓[4]。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基礎疾病等方面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生化指標檢測 所有患者入院后即采集空腹靜脈血,分別進行BNP、cTnⅠ與D-dimer檢測。⑴BNP:離心機離心取血清于-80 ℃冰箱凍存待測,采用ELISA法,使用美國博適公司Triage BNP快速定量檢測儀及其配套試劑進行檢測,參考值為<100 ng/L。⑵cTnⅠ:無需離心,采用美國雅培AXSYM型cTnⅠ快速定量檢測儀及其配套試劑,正常值為<0.3 ng/mL。⑶D-dimer:標本無需離心,使用美國Instrumentation公司提供的HemosIL D-dimer快速定量檢測儀及其配套試劑,正常參考值為<500 ng/ml。
1.2.2超聲心動圖檢查 采用飛利浦IE33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進行彩色超聲心動圖檢查,探頭頻率為2.5~3.5 MHz,患者左側臥位,平靜呼吸,常規測量左(LV)右心室(RV)大小,計算RV/LV,觀察肺動脈主干與雙側肺動脈分之是否存在血栓,同時了解右室壁運動、估測肺動脈壓力。若室間隔存在反常運動或右心室擴大或右室功能減低或肺動脈壓>30 mm Hg,即可診斷為右心功能不全[5]。
1.2.3肺動脈CTA檢查 采用飛利浦256層螺旋CT,高壓注射器以4.5~5.0 mL/s的注射速度將濃度為350~370 mg/mL的造影劑50 mL快速注入患者肘靜脈,待鎖骨下靜脈CT值≥150亨氏單位時開啟CT掃描,掃描后使用工作站進行三維重建。肺動脈內見低密度充盈缺損、部分或全部包繞在不透光血流之間或完全性充盈缺損、遠端血管不顯影時,診斷為肺栓塞[6]。
1.3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的BNP、cTnⅠ與D-dimer水平,右心功能不全發生率及病死率。
1.4統計學處理 使用SPSS 13.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 字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兩組的BNP、cTnⅠ與D-dimer水平比較 經上述檢測及對比分析,大面積APE組患者BNP及cTnⅠ水平均顯著高于非大面積APE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兩組患者D-dimer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BNP、cTnI與D-dimer水平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BNP、cTnI與D-dimer水平比較(±s)
組別 BNP (pg/mL)cTnⅠ(ng/mL)D-dimer (μg/L)大面積APE組(n=36)506.32±61.23 11.87±2.32 545.43±62.32非大面積APE組(n=40)96.35±17.45 0.14±0.09 547.87±63.01 t值 2.0296 2.0301 2.0266 P值 <0.05 <0.05 >0.05
2.2兩組右心功能不全發生率及病死率比較 大面積APE組右心功能不全發生率為69.4%(25/36),顯著高于非大面積APE組的15.0%(6/40),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字2=23.2546,P<0.01);同時大面積APE組病死率為22.2%(8/36),顯著高于非大面積APE組的2.5%(1/40),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字2=7.0594,P<0.01)。
引起肺栓塞的原因較多,主要包括非血栓栓塞、脂肪栓塞、羊水栓塞、空氣栓塞等,其中以血栓栓塞最為常見,在肺栓塞中占絕大部分,故通常所說的急性肺栓塞(APE),該病患者肺栓塞的栓子主要來自右心或靜脈系統。APE發生時,可導致肺動脈的廣泛阻塞,進而通過機械阻力以及神經體液、低氧血癥使肺動脈收縮,可導致肺循環阻力的增加,肺動脈高壓隨之發生。肺動脈高壓嚴重到一定程度即可造成右心后負荷加重,進而右心擴大,急性肺原性心臟病隨之而來。已有研究表明,APE已成為當今僅次于腫瘤和冠心病的第三大致死原因[7]。未經正規有效治療的APE患者的病死率可高達30%以上,而積極有效的治療則可使之降到2%~8%[8]。近年來隨著醫學技術的不斷進步,我國對APE的認識已有了明顯提高,但因該病臨床表現較為隱匿,同時其發病機制較為復雜,造成漏診及誤診較多。該病在臨床的表現相對較為復雜,且變化多端。雖然有被稱為APE三聯征的呼吸困難、胸痛及咯血,但實際臨床工作中同時出現上述三聯征的患者不足1/3。因此,對于不明原因呼吸困難的患者應提高警惕,注意該病的可能性[9]。
由于APE缺乏特異性臨床表現,臨床較容易漏診和誤診,故若能夠及時進行病情評估,并對疾病預后作出準確評價,對于治療方案的制定將具有重要臨床意義。BNP作為利鈉肽家族的一員,早在1988年被首次發現,其主要由心房、心室的心肌細胞合成和分泌,而當心房或心室的心肌細胞被異常牽拉時,BNP即可釋放入血,該指標的異常增高能夠反映心肌細胞受損情況。以往對于BNP的研究多局限于循環系統,隨著研究的深入,近年來發現該指標在不少肺血管疾病以及急性腎功能障礙患者中也出現明顯增高現象[10-11]。本研究中,大面積APE患者血BNP水平顯著高于非大面積APE患者,正常情況下BNP在心室的儲備較少,僅在心室壁張力異常增高時方可導致其釋放入血。大面積APE患者由于栓塞范圍較為廣泛,體內低氧血癥更加明顯,肺動脈高壓病情越重,進而使右心后負荷更重,右心室心肌細胞所受到的異常牽拉力更大,導致BNP水平更高。也就是說,BNP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APE的病情嚴重程度。
肌鈣蛋白主要存在于骨骼肌與心肌細胞的細絲中,通過鈣離子的介導對肌肉收縮起到調節作用。肌鈣蛋白主要有三個部分,即cTnⅠ、cTnC以及cTnT。肌鈣蛋白復合物于心肌受損后釋放入血,4~6 h后血液濃度開始增高,而增高之后cTnⅠ則可在血液中保持大約6~10 d的時間,這就為APE患者的檢測提供了時間窗。由于cTnⅠ只在心肌細胞的收縮蛋白Ⅰ中存在,而其他組織細胞均無這一物質,因此該指標對心肌損傷的敏感性與特異性均較高,可作為評價心肌損傷的首選指標[12-13]。本研究中,大面積APE患者cTnⅠ水平顯著高于非大面積APE患者,說明大面積APE患者心肌損傷更為嚴重,而心肌損傷嚴重者,其心功能必然較差,其預后也將不如非大面積APE患者,故病死率高于非大面積APE患者。
D-dimer是交聯纖維蛋白在凝血酶與第十二凝血因子共同作用下的一種特異性降解物,是在多種生理或病理狀態下凝血系統激活,通過一系列的生化反應而生成。D-dimer水平的增高能夠反映凝血系統與繼發纖溶系統的激活以及體內凝血酶活性劑纖溶蛋白水平,是肺栓塞、DIC以及血栓形成等高凝狀態的一個重要判斷指標。不少研究證實D-dimer 在APE患者中陰性預測值較高,且對包括肺栓塞在內的很多心血管疾病的預后評估與診斷具有重要意義[14-15]。本研究中兩組患者D-dimer水平無統計學差異,故不能證實大面積APE與非大面積APE患者的D-dimer升高幅度存在差異。同時由于手術、感染、腫瘤、組織壞死等多種因素均可影響D-dimer水平,且受到年齡與性別的影響,故不能用于APE患者的病情和預后評估。
綜上所述,APE患者血漿BNP、cTnⅠ水平檢測對患者的病情及預后的評估具有重要臨床價值,D-二聚體可作為APE診斷排除指標。APE的診療過程中部分生物學指標的檢測以及影像學檢查,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治療方案的制定,降低患者病死率及漏診誤診率,提高患者生存率,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馬婉蓉,宋艷麗,吳先正.急性肺栓塞診斷及預后生物標記物的研究進展[J].中華臨床醫師雜志(電子版),2015,9 (10):132-136.
[2]申玲君.急性肺栓塞患者右心室功能不全的診斷進展[J].醫學綜述,2013,19(13):2371-2373.
[3]昝家寧,孫葉海.腦鈉肽、C反應蛋白和D-二聚體在急性肺栓塞發病中的意義[J].實用預防醫學,2011,18(5):900-902.
[4]巫少榮,郭軍.急性肺動脈栓塞125例臨床分析[J].臨床心血管病雜志,2012,28(5):377-378.
[5]譚國娟,曹曉琳,張舜欣,等.超聲檢查在老年急性肺栓塞診斷及療效評估中的價值[J].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2015,17(2):137-140.
[6]蒲艷軍,姚建軍,朱力,等.雙能量CT肺灌注成像在周圍型肺栓塞中的臨床應用[J].實用放射學雜志,2015,31(11):1865-1868.
[7] Lucena J,Rico A,Vázquez R,et al.Pulmonary embolism and sudden-unexpected death: prospective study on 2477 forensic autopsies performed at the Institute of Legal Medicine in Seville[J]. J Forensic Med,2009,16(4):196-201.
[8]袁連方,戴璇,胡國華,等.急性肺栓塞的診斷及治療進展[J].中華肺部疾病雜志(電子版),2014,7(5):84-87.
[9]王浩,王剛,周懷琪,等.多層螺旋CTPA 對急性肺栓塞所致右心功能不全的研究進展[J].國際醫學放射學雜志,2012,35(1):35-38.
[10]楊欣,任斌輝,許林,等.腦利鈉肽BNP的臨床應用進展[J].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13,13(4):775-777.
[11]竇紅杰,胡芳寶,葛廣豪,等.心臟型脂肪酸結合蛋白、肌鈣蛋白、腦鈉肽聯合檢測對急性肺栓塞危險分層的評估價值[J].中國心血管病研究,2014,12(10):887-891.
[12]李玉芹,李會強.肌鈣蛋白Ⅰ的檢測方法及研究進展[J].哈爾濱醫藥,2013,33(3):231-232.
[13]王曉波,劉颯,鄭維國,等.肌鈣蛋白Ⅰ對急性肺栓塞危險程度及預后的評判價值[J].中國醫師雜志,2015,17(6):850-853.
[14]劉雙,彭丁,習昕.D-二聚體檢測在靜脈血栓栓塞癥診斷中應用的新進展[J].心肺血管病雜志,2015,34(5):422-424.
[15]習昕,楊京華,王增智,等.根據腎功能調整D-二聚體界值在肺栓塞診斷中的價值[J].中華醫學雜志,2015,101 (30):2433-2436.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Cadiac TroponinⅠ(cTnⅠ),and D-dimer Detection in the Acute Pulmonary Embolism(APE )
CHANG Hui
【Key words】APE; BNP; cTnⅠ; D-dimer
【Abstract】Objective:To discuss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BNP, cTnⅠ and D-dimer detection in patients with APE.Method:76 patients with APE were divided into the massive APE group of 36 cases and the non massive APE group of 40 cases according to the embolization area, then the levels of BNP,cTnⅠ and D-dimer, right heart function and mortality of two groups were contrasted.Result:The levels of BNP and cTnⅠ in the massive APE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non massive APE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but no significantly on D-dimer(P>0.05).The incidence of right heart function failure and the fatality rate in the massive APE group was respectively 69.4% and 22.2%,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15.0% and 2.5% in the non massive PE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1).Conclusion:Detection of plasma BNP and cTnI levels can estimate the risk stratification and prognosis in patients with APE, the detection of D-dimer level can be used as an exclusion marker for excluding diagnosis of APE.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6.16.040
通信作者:常慧
收稿日期:(2016-02-17) (本文編輯:周亞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