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弋星,宋艷秋,王嘉成,何作順,申元英
(大理大學公共衛生學院,云南大理 671000)
?
“生物材料檢驗”課程教學質量和效果調查研究
楊弋星,宋艷秋,王嘉成,何作順,申元英*
(大理大學公共衛生學院,云南大理671000)
[摘要]目的:了解“生物材料檢驗”課程課堂教學質量和學生對課程的需求,為課程的改革和人才培養提供理論依據。方法:選取衛生檢驗專業180名本科學生作為研究對象,利用課堂教學質量評價表、課程滿意度和需求情況調查表對研究對象進行課后問卷調查。結果:回收問卷168份,有效問卷165份,有效率98%。學生對課程教學質量的總體評分為(88.4±8.4)分,教師教學態度、理論教學、實踐教學、教學方法及教學效果5個分指標的得分分別為(14.1±1.1)、(17.1±1.8)、(17.9±1.8)、(22.2±2.3)和(17.1±2.7)分;不同年級對該門課程的教學質量總體評分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F=101,P<0.001)。結論:課程教學質量總體呈下降趨勢,應進一步加強“生物材料檢驗”網絡課程和雙語教學平臺的建設。
[關鍵詞]教學質量評價;生物材料檢驗;衛生檢驗專業
[DOI]10. 3969 / j. issn. 2096-2266. 2016. 04. 028
“生物材料檢驗”是衛生檢驗專業的一門重要的專業課程,也是衛生檢驗專業教學中最能體現專業特點、促進學生綜合運用基礎課程和專業基礎課程知識的學科之一。大理大學2001年開始招收衛生檢驗專業??茖W生,2005年招收衛生檢驗專業本科學生,至今已有5屆本科畢業生走向了衛生檢驗與檢疫的工作崗位。為提高在校學生的培養質量,探索新的教學模式和教學規律,我們對近3年來“生物材料檢驗”課程的課堂教學課后效果、滿意度評價及其課程需求結果進行整理和分析,并結合多年來的教學經驗對“生物材料檢驗”課堂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和今后提高的方向進行總結。
1.1調查對象采用分層整群抽樣的方法,以班級為單位,選取了大理大學2008至2010級衛生檢驗專業修完了“生物材料檢驗”課程的本科學生共180名。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180份,回收168份,回收率為93%,其中有效問卷165份,有效率98%。
1.2調查方法采用流行病學現況調查方法,以班級為單位,定點集中,在規定時間按照統一要求,由學生本人以無記名方式完成問卷并當場收回;在調查之前,調查員向被調查者解釋調查的目的和意義,并請班主任回避,消除學生的顧慮,保證調查的可靠性。
1.3調查工具問卷采用公共衛生學院教學辦統一設計的課堂教學質量評價表及其課程滿意度和需求情況調查表,其中課堂教學質量評價量表包括:教師教學態度、理論教學內容、實踐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效果共5個方面,每個方面分別賦值為15、20、20、25和20分,教學質量的總分值合計為100分,分值越高說明綜合教學質量越高;第二部分為課程滿意度及需求情況調查表,包括學生對課程教學安排、授課方式、教師和考試方式的滿意度及其對課程的需求信息。學生對課程的滿意度按照等級評價計分,分別為4=很滿意、3=滿意、2=一般和1=不滿意,分數越高說明學生對課程評價較滿意;需求情況按照等級評價計分,即4=非常需要、3=較需要、2=可有可無和1=不需要。
1.4統計分析調查表在輸入計算機前,先剔除未應答或不合格問卷,全部有效問卷統一編號,采用Epidata3.02軟件建立數據庫,并進行計算機雙錄入核對,結果利用R軟件(3.02 version)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頻數和構成比進行統計描述,計算資料采用均數和標準差進行描述,檢驗水準設置為0.05。
2.1教師課堂教學質量評價結果課程教學質量的總體評分為(88.4±8.4)分,5個分指標的得分分別為(14.1±1.1)、(17.1±1.8)、(17.9±1.8)、(22.2±2.3)和(17.1±2.7)分,其中2008級學生對課程教學質量的總體評分較高為(95.0±4.3)分。不同年級同學對該門課程的教學質量總體評分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F = 101,P<0.001),經兩兩比較后,2008級與2009級、2010級學生對課程教學質量的總體評分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t = 12.8,P<0.001)和(t = 15.6,P<0.001);2009級與2010級學生對課程教學質量的總體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1.3,P>0.5)。2008至2010級“生物材料檢驗”課程的總體教學質量呈現了下降的趨勢。
2.2學生課堂滿意度結果從表1可以看出,授課教師專業知識、教師教學態度及師生互動、教師的整體印象和對奠定學習基礎的幫助方面的滿意度評分較高,滿意度評分構成比分別為98.20%、99.39%、98.79%和99.39%。3個年級同學對該門課程的課程規劃及進度配置、課程內容難易、授課教師專業知識、授課教師授課方式方面的課堂滿意度評價結果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在教師教學態度及師生互動、整體印象、對奠定學習基礎的幫助、整體學習風氣、成績分配方式等方面課堂滿意度評價結果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2.3學生對課程需求情況調查中有80%被調查同學認為目前“生物材料檢驗”課程教學中雙語教學滿足不了學生對課程的學習需求,不同年級學生對課程教學中的雙語教學需求評分結果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13.2,P=0.04);對網絡課程教學方面,43.6%的同學認為需要應該加強和提升網絡教學的平臺和效果,僅有14.6%的同學認為不需要網絡課程教學,3個年級對課程網絡平臺教學需求評分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13.6,P=0.04)。
衛生檢驗專業具有很強的實踐性,要求學生在掌握專業理論知識的基礎上,還應有較強的動手能力及創新能力?!吧锊牧蠙z驗”作為衛生檢驗專業的一門重要的專業課程,主要介紹生物材料中化學物質及其代謝產物,或由化學物質引起機體產生的生物學效應指標變化的檢驗方法,該課程的學習體現著學生綜合運用基礎課程和專業基礎課程知識的特點。然而,由于辦學模式和課程體系的設置不同,國內尚無統一的教學設計模式〔1-3〕,現行的教學模式中普遍缺乏科學合理的設計理念和結構,教學實施過程中不尊重學生的認知規律現象普遍存在,造成教學效率低下〔4-7〕。大理大學衛生檢驗學專業“生物材料檢驗”課程教學主要采用理論和實驗教學相結合的模式,課堂和實驗教學學時按1:1.5安排,重點強調培養學生的實驗動手和數據分析能力。

表1 2008至2010級“生物材料檢驗”課程學生課堂滿意度評價結果[n(%)]
本次圍繞教學中教師教學態度、理論教學、實踐教學、教學方法和教學效果5個方面開展評價,結果發現學生對理論課程和實驗教學設計質量的總體評價較好,對課程規劃及教學進度安排、教學內容、授課方式、對教師的整體印象、師生互動和對奠定學習基礎的幫助等方面有較高的滿意度評價,說明衛生檢驗教研室教師通過7年的專業課程教學,已經探索出了一套適合邊疆民族地區高校衛生檢驗人才的教學模式,這種模式正在得到學生的認可。然而,我們也要看到隨著高校擴招規模的加大,學生人數的增加,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教學效果總體呈現了下降的趨勢,部分學生認為課程規劃及進度配置、授課教師授課方式、整體學習風氣和成績分配考核方式不是很滿意,仍然有一定的改進和提高的空間。另一方面,學生對課程的教學需求也在不斷的增加,如課程教學中雙語教學已不能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將來的課程教學中應進一步加強以下幾點:(1)繼續加強理論和實驗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模式;(2)通過進修等繼續教育的方式提高任課教師專業英語水平,從而滿足學生對專業外語的需要和進一步實現課程的雙語教學;(3)隨著計算機的普及和學校無限網絡的建成,學生對網絡課程教學的需求進一步加大,應該盡快完善該門課程的網絡教學平臺和精品課程的網上建設工作,從而充分發揮網絡教學平臺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陳昭斌.論衛生檢驗學專業的現狀與未來〔J〕.中國衛生檢驗雜志,2010,20(1):232-234.
〔2〕孫成均,余倩.加強本科畢業論文指導工作培養高素質衛生檢驗人才〔J〕.現代預防醫學,2004,31(5):757-758.
〔3〕楊弋星,張態,何作順.衛生檢驗專業課程改革的調查報告〔J〕.中國衛生檢驗雜志,2014,24(4):602-603.
〔4〕楊廷仕.搭建衛生檢驗人才培養平臺的思考〔J〕.大理學院學報,2006,5(8):66-68.
〔5〕劉元東.生物材料學教學實踐與心得〔J〕.課程教育研究,2012(23):173.
〔6〕陳云生,楊慧仙,于軍暉,等.衛生檢驗專業理化檢驗實驗課教學模式的探討〔J〕.中國衛生檢驗雜志,2006,16 (10):1259-1260.
〔7〕呂春平,金明華,劉曉梅.生物材料檢驗課多媒體教學研究〔J〕.衛生職業教育,2006,24(4):59-60.
(責任編輯袁霞)
Survey on Teaching Quality and Efficiency of Biological Materials Inspection
Yang Yixing,Song Yanqiu,Wang Jiacheng,He Zoushun,Shen Yuanying*
(College of Public Health,Dali University,Dali,Yunnan 6710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eaching quality and efficiency of Biological Material Inspection course and students' demand,which may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for course reform and talent cultivation. Methods: 180 undergraduates who major in Health Inspect were selected randomly as research objects. All participants were required to fill the questionnaires that included teaching quality evaluation,curriculum satisfaction and demand part on the course. Results: Total number of valid questionnaires was 165 and valid proportion was 98%. The overall score that reflects teaching quality of the course was(88.4±8.4). Scores of attitude of teacher,theoretical education and practice,technical methods as well as effect were(14.1±1.1),(17.1±1.8),(17.9±1.8),(22.2±2.3)and (17.1±2.7),respectively. Overall score of teaching quality score in different grades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F=101,P<0.001). Conclusion: Teaching quality of the course has been decreasing in recent years,which shows the significance of improving and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online course and bilingual teaching platform.
〔Key words〕teaching quality evaluation;Biological Materials Inspection;Health Inspection major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6-2266(2016)04-0095-03
[收稿日期]2014-06-23[修回日期]2015-04-29
[作者簡介]楊弋星,講師,主要從事衛生檢驗研究.
*通信作者:申元英,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