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一“點”話教育

江蘇省張家港市暨陽幼兒園
李 旦

彼得.雷諾茲(Peter H. Reynolds),1961年出生于加拿大多倫多,著名童書作家、插畫家。畢業于麻省理工學院藝術院,擁有自己的藝術工作室。雷諾茲的繪本作品風格獨特、富有創意。代表作《點》曾榮獲克里斯托弗大獎,《有一天》榮登《紐約時報》圖書暢銷排行榜榜首,另著有《味兒》《北極星》《我的大大的小世界》等多部作品。
在2015年的最后一天,班上小魚兒的爺爺送來了一本繪本,說是新年禮物。繪本的名字叫《點》,我原以為這是一本幼兒讀物,隨意翻閱后卻讓我大吃一驚!這哪里是幼兒讀物,分明是一本富有智慧和哲理的教育類書籍,它通過一個簡短的小故事告訴每一位成人應該如何教育孩子。頃刻間,對此書愛不釋手,而后細細品讀這一繪本,收獲如下感悟。
在提倡“賞識”教育的今天,人們對孩子的欣賞和表揚隨處可見:“寶貝,你真可愛!”“你唱的歌真好聽!”“你畫的畫真好看!”“你真棒!”……這些褒獎的話儼然成了教師和家長們的口頭禪。但是,一個有趣的現象是:當孩子聽多了這種表揚,習慣了這種賞識之后,他們對這些欣賞和肯定居然毫無反映。也就是說,這些表揚和夸獎僅僅停留于表面而不再觸及孩子的內心,因此,不能很好地激發和促進幼兒的成長。只有真正觸動孩子內心的肯定和激勵才能打動孩子,影響孩子,激發他們無窮的潛能。
在這個繪本故事中,當瓦士緹正在為不會畫畫煩惱郁悶的時候,他的老師鼓勵他隨便畫一筆,當他帶著憤怒和發泄的情緒狠狠地在紙上戳了一個黑點時,老師沒有批評、沒有責備,而是拿起畫紙認真仔細的看了一會兒,然后意味深長地對瓦士緹說:“請簽名。”隨后又將這一幅畫用一個金黃色波浪邊的畫框裝裱了起來,掛在了自己的辦公桌上方。他用實際行動來表達對孩子的欣賞,正是這一做法觸動了瓦士緹的內心,點燃了他渴望“畫得更好”的決心,幫助他樹立了自信,同時也激發了他后來的創作。瓦士緹通過自己的努力,畫了大大小小、各種色彩的點,并成功的舉行了自己的畫展。
李嘉誠說過這樣一句話:雞蛋從外打破是食物,從內打破是生命。用它來詮釋教育,我覺得可以這樣說:教育改變不了一個人,唯有被教育者內心渴望改變才能成就一個人。所以,作為教師的我們應該做的就是喚醒孩子內心的渴望,讓他能夠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讓他成為他自己。
一個孩子從幼稚走向成熟是一個過程,我們不能用成人的眼光來看待孩子,不能用同一個標準要求所有的孩子。每一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在成長的道路上他們會有各自不同的表現,會歷經各種各樣的考驗,會累積不同程度的經驗——成長是緩慢的,是在錯誤中不斷更正,在摸索中不斷前行的過程。對于有些孩子來說,成長的過程可能需要更多的時間。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要把成長的主動權還給孩子,讓他們成為生活和學習的主人;我們要學會放手,給予孩子自主發現、自主探索的時間和空間;我們更需要耐心執著地等待,讓孩子在成長道路上盡情的體驗、磨練、完善自我。教育是一個等待的過程,而等待也是一個教育的過程,作為教育工作者的我們要放慢愛的腳步,用我們的真誠、寬容、耐心、期待、信任、尊重……去耐心等待,在等待中傾聽每一朵花開的聲音,守候每一朵花開的幸福。
教師給了孩子一“點”欣賞和鼓勵,成為了孩子信心的起“點”,它點燃了孩子幼小生命中創造力之火,給了孩子面對世界與表達自我的勇氣和信心,幫助孩子開啟了生命中的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