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勛



企業財務危機并非是突然而來的,正所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財務危機的發生是一個長期逐步“積累”的一個過程,會威脅到企業的持續經營。
一、形成企業財務危機的外部與內部原因
1.企業陷入財務危機的外部原因
企業對宏觀經濟的變化,是被動或者說是難以準確預測,甚至是無法改變的。面對復雜多變的宏觀環境,企業財務管理只有采取積極的應對措施避免財務危機的發生,財務危機預警體系的建立也越來越引起企業的重視。存在于企業之外財務的宏觀環境主要包括經濟環境、市場環境、社會文化環境、法律環境、資源環境等因素。
2.企業陷入財務危機的內部原因
(1)企業內部控制薄弱、管理混亂:由于企業管理混亂,內部控制薄弱、出現會計反映不實、成本支出失控、經濟效益低下、財產物資嚴重損失、違法違紀等經濟現象。這些問題積累到一定程度,最終會導致危機爆發。
(2)資本結構的不合理促使財務危機發生:由于資本結構不合理,企業償付能力下降,財務負擔沉重。具體在負債構成上,短期負債過多,長期負債較少,這種情況會使企業的支付能力下降。一旦企業資金鏈斷裂,一方面使自己經營難于為繼,財務風險進一步加大,另一方面又會因逾期借款不能償還,進一步喪失信用,繼而加大融資成本。
(3)對外投資:一方面,企業對投資項目的可行性研究不足,決策所依據的經濟信息收集不全面、不真實以及決策者等原因,頻繁發生錯誤的投資決策。另一方面,由于盲目對外投資,對投資風險未引起足夠重視,導致企業投資失敗,造成巨大損失,財務危機頻現。
(4)過度使用商業信用:商業交易中,企業為了促銷,增加市場份額,擴大銷售規模,越來越多的企業采用賒銷的方式,從而導致商業信用的過度利用。一旦信用鏈條上的某一環節出現問題,產生“多米諾骨牌”效應,資金鏈斷裂不可避免,將危及到企業生存。
二、完善企業財務危機預警的有效措施
1.編制現金流量預算,建立短期財務預警系統
企業要持續經營下去,短期來看,并不取決于是否有會計利潤,而取決于企業的凈經營活動現金流量為正還是為負,是否有足夠的現金流量用于各種支出,但企業利潤是財務危機預警的前提,企業發生虧損,往往意味著經營出現問題,財務風險在增加。而有利潤的企業,一般經營穩定,有著較穩定的存貨、應收應付賬款,凈經營活動現金流為正,一般大于凈利潤。企業管理層也越來越重視現金流量預算的編制。準確的現金流量預算可以為企業經營預警,使經營者能夠及早采取措施應對。滾動式現金流量預算將成為企業建立短期財務危機預警系統的最關鍵一環。
2.構建財務分析指標體系,形成長期財務預警系統
企業建立短期財務預警系統的目的是要形成長期財務預警體系,要建立起環環相扣的企業盈利能力、償債能力、經濟效率、發展潛力體系。企業盈利能力反映企業資產的盈利情況,主要看單位資產利潤水平。償債能力包括了資產負債率和流動比率指標,過高的資產負債率會削弱企業的償債能力,而過高的流動比率會導致企業喪失再投資機會。要較多地利用財務杠桿,投資報酬率必須大于借款利率。
3.采取適當的風險管理策略
企業風險預警指標體系建立起來后,重要的工作就是監測風險信號,常見的風險信號像成本上升、應收賬款劇增、產品積壓嚴重,產品質量下降等,這時,企業要根據風險形成原因及過程采取適當的風險管理策略,最大程度的降低危害。回避風險,控制風險,接受風險和分散風險是財務風險應對的常用策略。
4.調節各系統之間的均衡
企業財務危機預警系統作為一個有機整體,應當與各子系統保持均衡合作關系。應當充分考慮各子系統各種數據的不同要求,建立共享的企業數據庫,最終目的就是要讓各子系統之間的關系更加穩固均衡,共同防范企業財務危機的發生。
5.建立以兩大輔助系統為基礎的財務危機預警體系
兩大輔助系統,指的是財務危機分析系統和財務會計管理信息系統。企業的這兩大輔助系統是企業財務危機預警體系有效運行的兩根支柱。企業只有重視了輔助信息系統的構建,才可以及早地對企業財務危機做出反應,企業財務危機預警體系也只有在兩者的輔助之下,才能盡快地對財務危機的蛛絲馬跡作出反應,從而及早進行有效的防范。
三、結束語
建立企業財務危機預警體系已越來越成為各企業生存發展的關鍵,尤其我國特色的市場經濟體系,企業要想做大做強,進一步深化財務管理,促進企業健康持續的發展,就必須擁有強大的財務危機預警體系的支撐,使企業在這一道無形的網中得以穩定、健康地成長。因此,企業必須重視財務危機預警體系的建立。
參考文獻
[1]尹偉青.談企業財務危機預警體系的構建[J].財會月刊,2009,(7):77-78.
[2]孟杰,周鶴.試論企業建立財務危機預警機制的必要性[J].時代報告,2012,(2):96-98.
(作者單位:云南工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