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雪蓮
“中國能夠生產P92鋼管嗎?剛才白總問我這個問題,我覺得這是對我們冶金系統最大的批評。但是,我接受這個批評。”
5月28日,已經75歲的原鋼研總院總工程師程世長激動地表示,“是我們的工作沒有做好。”
程世長嘴里的白總,是中國電機工程學會大電機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白亞民,P92鋼,則是超超臨界火電機組重要輔機設備四大鋼管的關鍵基礎材料。當天,由中國電力傳媒集團主辦的“推進火電部分輔機設備國產化座談會”在京舉行,作為火電輔機重要組成部分的P92鋼管因嚴重依賴國外進口而被多次提及。

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發電設備中心主任張科告訴《中國經濟周刊》,我國裝備制造業已具備承擔超超臨界火電四大管道國產化任務的能力,但是新建電廠應用國產化四大管道的情況現在還不普遍。
《中國經濟周刊》獲悉,當前,我國火電機組的參數、性能和產量已全方位占據世界首位,鍋爐、汽輪機和發電機三大主機的國產化均取得重要進展,但電站輔機的國產化一直是阻礙火電技術全面國產化的瓶頸。如何突破火電技術國產化“最后一公里”,降低電力建設成本,成為各方人士關注的焦點。
國產電站輔機已趕超世界水平
在我國目前技術水平最高、排放水平最低的燃煤電廠之一重慶神華萬州港電公司2×1050MW燃煤電廠,由合肥皖化電機技術開發有限責任公司(下稱“皖化電機”)配套安裝的爐水循環泵,自2014年年底正式運行以來,沒有出現過任何故障,被認為超過國外同類設備在其他電廠的表現。
而2016年春末夏初,河北宏潤核裝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宏潤核裝”)迎來了自己的收獲季節:堪稱目前世界核電主管道難度之最的國家04重大專項核電AP1000主管道試制件在宏潤核裝問世,這為我國第三代核電技術的自主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同時,宏潤核裝與寶鋼特鋼有限公司共同簽署協議,雙方承諾在5年合作期限內共同研發迄今具有最高持久性能和抗蒸汽腐蝕性能匹配的可用于650攝氏度電站的G115材料。
皖化電機董事長姚崇全告訴《中國經濟周刊》,皖化電機是國內首家、國際上繼英國HAYWARD DYLER公司和德國KSB公司之后第三家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爐水循環泵設計制造公司,在爐水泵電機和爐水泵生產制造方面處于行業領先水平,產品替代進口已應用于國內多個重大電力工程。
而在8年多前就介入無縫鋼管行業的宏潤核裝,在謀劃、設計之初就瞄準了大型電站、鍋爐、核電等高等級無縫鋼管,用董事長劉春海的話說,他們已經“先人一步,快人半拍”。
這還僅是國內眾多可以生產P92鋼管的企業代表,北方重工、攀成鋼、揚州誠德、天津鋼管、武漢重工等都有著自己過硬的國產技術。
據業內人士介紹,采用擠壓工藝是生產P92鋼管最好的方法,僅宏潤核裝就擁有世界最大的擠壓機5萬噸,北方重工集團則達3.5萬噸,而美國的威曼·高登公司僅為3.15萬噸。
在程世長眼里,國產火電輔機與國外產品不相上下,部分甚至領先國際水平,還有優質的售后服務做支撐,且價格僅是國外產品的一半。但是,由于國產輔機不被人所認知,生產能力與銷售量極不匹配。
“60萬、100萬等級鍋爐管材Super304、HR3C、P92和各類閥門大部分進口,汽輪機高中壓轉子、高中壓內缸、主汽管、閥門等大量進口,電機轉軸、護環等主要材料依賴進口。”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發電設備中心處長孟彥輝告訴《中國經濟周刊》。
缺乏信任成推廣最大難題
國產電站設備物美價廉,但這并不能讓其具有占領市場的絕對把握。以皖化電機為例,由于國產化推動的難度大,他們生產的可以滿足亞臨界、超臨界和超超臨界大型發電機組需要的爐水循環泵,市場占有率僅在1%左右。
究其原因,“提到國產設備仿佛就要比國外產品矮三分。”程世長說。
業內人士表示,發電集團對國產設備缺乏信心是難以選擇國產輔機設備的理由之一。對于電力集團用戶來說,產品的安全性是最重要的考量,如果應用于火電廠的爐管出現故障,勢必會影響生產。如果是爐外管出現問題,那不啻安全事故。“設備第一次使用是需要下很大決心的,因為這不能夠試驗。”該人士表示,“選擇進口設備就會規避這些風險,所以寧愿購買價格高的國外產品,也很少考慮國內的產品。”
有業內人士反映,國內廠家在項目投標上也存在項目選擇少的問題。“國內和國外企業的數量并不對等,招投標時往往沒有國內企業,所以業主和國內制造商往往沒有機會進行深入的合作。”
而由此帶來的后果是,在投標的標書中,業主要求的許多數據,企業提供不出來。
皖化電機就遇到過類似的遭遇。“一個電廠投資一般都幾十億元,而爐水泵占電廠的投資還不到1%。業主方通常為國有企業,由于種種原因,電廠承建方或業主方負責人或以對產品質量不放心為由拒絕國產設備,或以不在乎投資額為由購買國外高價設備,企業在參與招投標過程中常遇刁難,處境尷尬。”姚崇全告訴《中國經濟周刊》。
白亞民則向記者舉了一個例子:“我在電廠檢查工作的時候,遇到爐水循環泵的試驗報告,經常會發現它的直流電子超標10%。用戶很不了解超標以后電機還能用多久?有沒有問題?打電話到國外廠家,廠家答復非常籠統。”白亞民表示,“現在我們的行業標準規定不能超過1.5%,而實踐證明,進口發電機大量的損壞都是由于這種原因造成的。有些用戶比較迷信進口產品,所以國產產品的宣傳工作很重要。”
兵器集團特種鋼產品研發中心的周仲成向記者表示:“沒有國內企業參與投標時,國外產品的價格一般要比有國內企業投標時高20%,而有國內企業參與投標時,國產的比國外的價格至少要低15%,兩者加起來有35%的落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