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永智,張夢霞
(1.山西財經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山西太原030031;2.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北京市100070;3.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濟貿易學院,北京市100029)
?
共享經濟與零售企業:演進、影響與啟示
齊永智1、2,張夢霞3
(1.山西財經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山西太原030031;2.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北京市100070;3.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濟貿易學院,北京市100029)
摘要:共享經濟作為互聯網時代一種全新的經濟形態,其本質上是一種整合閑置資源(物品或服務),使之以較低價格提供產品或服務,從而換取經濟收益的方式。共享經濟最大的好處是讓閑置或暫時空閑的資源被更多的人以較低的價格利用,從而達到資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實現供給方和需求方的雙贏。共享經濟的形成與發展有賴于以下三個方面的條件:一是閑置的資源;二是交易雙方低成本觀察到對方的信用;三是規模化和動態定價。近幾年,共享經濟呈爆發增長態勢,對傳統消費模式、零售模式以及消費者與企業間關系產生了巨大影響,引起了消費者價值觀的改變、消費者角色的改變、消費者消費過程的改變、消費者消費價值的改變,對零售企業傳統經營理念、傳統管理模式與業務流程、傳統服務模式形成了沖擊。為更好地適應共享經濟發展的需要,零售企業必須轉變傳統經營理念,重構管理模式與業務流程,共享自身客流資源,共享物流與服務資源。零售企業只有充分理解并運用共享經濟思維和方法,把共享經濟看成一項全新的戰略,調整現有商業模式,才能在這一領域找到新的收入來源。
關鍵詞:共享經濟;零售企業;移動互聯網;全渠道零售
“沒有一本書,也可以開圖書館;沒有一個房間,也可以開酒店;沒有一輛車,也可以開租車公司;沒有一件商品,也可以開商場。”這是對共享經濟模式最為簡潔的一個詮釋。近年來,共享經濟浪潮席卷商業經濟的各個角落,與廣大消費者日常生活相關的各個方面似乎都在被共享經濟的理念和共享經濟的行為改造著,消費者的消費心理和消費行為已經發生了很大改變。以商品所有權轉移為特征的零售業,也正在被共享經濟改寫,無論是完全基于共享經濟模式的新創公司,如Instacart、Operator等,還是傳統零售企業,如蘇寧云商、步步高等,都在借助共享經濟模式改變自己,改變消費者,改變上游供應商,甚至改變所在的行業。共享經濟重塑了一種商業模式,重塑了消費者與消費者乃至消費者與商家之間的關系,傳統零售企業經營模式逐漸受到挑戰。可以說,共享經濟給零售行業變革帶來了一個全新的視角和啟示。
(一)共享經濟的出現與內涵
共享經濟(Sharing Economy)又稱分享經濟、協同消費(Collaborative Consumption)、協作經濟(Collaborative Economy)、點對點經濟(Peer to Peer Economy),是從商品未被其所有者充分利用的閑置潛能中獲得價值。
早在1978年,美國社會學教授費爾遜和斯潘思(FELSON M & SPAETH J L)[1]就在其發表的關于社區結構與協同消費的論文中提出了共享經濟的概念。但共享經濟經過漫長的發展才逐漸為人們所接受。進入21世紀,雷切爾·博茨曼、路·羅杰斯[2]在《共享經濟時代:互聯網思維下的協同消費商業模式》一書中提到,協同消費將對人們的消費模式造成革命性影響。2011年,美國《時代周刊》將共享經濟列為改變世界的十大想法之一。根據《中國分享經濟發展報告2016》預計,未來幾年分享經濟年均增長速度將保持在40%左右,到2020年分享經濟規模占GDP的比重將達到10%以上。[3]
中銀國際證券認為,共享經濟是以獲得一定報酬為主要目的,基于陌生人且存在物品使用權暫時轉移的一種商業模式,其中包括三大主體,即商品或服務的需求方、供給方和共享經濟平臺。[4]《中國分享經濟發展報告2016》指出,分享經濟是利用互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整合、分享海量的分散化閑置資源,滿足多樣化需求的經濟活動總和。[3]查詢百度百科發現,分享經濟是指個人、組織或者企業,通過社會化平臺分享閑置的實物資源或認知盈余,以低于專業性組織者的邊際成本提供服務并獲得收入的經濟現象,其本質是以租代買,資源的支配權與使用權分離。
綜上,共享經濟的本質就是整合閑置資源(物品或服務),使之以較低的價格提供產品或服務,從而換取經濟收益的一種方式。這種方式最大的好處就是讓閑置或暫時空閑的資源能夠被更多的人以較低的價格利用,從而達到資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共享經濟對供給方和需求方而言是雙贏的。供給方通過在特定時間讓渡使用權來獲得金錢回報,而需求方不直接擁有所有權,只需支付少量的費用就可以獲得使用權,滿足自身的需求。“人人為我,我為人人”是對共享經濟一個很好的概括。
(二)從傳統經濟(共享)到共享經濟的演進
事實上,在傳統社會中,共享的概念一直伴隨著人類社會。在遠古時代,部落成員之間為了更好地生存下去,集體作業,然后互相分享各自的食物、工具以及其他資源,這是一種共享,朋友或鄰里之間互相借東西、分享信息也是一種共享形式,但這樣的共享受物理空間與相互關系兩大要素制約,其實物或信息的共享只能局限于個人所能觸及的物理空間之內,且共享需要雙方具有信任關系才能達成。2000年左右,隨著PC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各種虛擬社區、聊天軟件、BBS、論壇、貼吧等開始出現,用戶在網絡虛擬空間中與其他人尤其是陌生人開始表達觀點、分享和溝通信息。在這些社區、論壇等網絡空間中分享的主要是信息,不涉及任何實物的交割,且分享大多數情況下是免費的。2010年前后,隨著大數據、云計算、移動智能終端、移動支付、網絡評價等技術的快速發展,共享開始從純粹的免費信息分享走向陌生人之間在現實或虛擬世界有償的實物或信息共享。從傳統經濟社會的共享發展到共享經濟,人類社會經歷了一段漫長的過程,當共享可以定價,并形成規模的時候,共享經濟就出現了。從傳統經濟(共享)到共享經濟的演進過程如圖1所示。

圖1 從傳統經濟(共享)到共享經濟的演進
共享經濟的形成和發展有賴于以下幾個條件:
一是閑置的資源。包括三大類,即閑置資產(汽車、住房、設備等)、閑置時間(非正常營業時間)、閑置技能(技術特長、技能、服務等),這是共享經濟發展必要的物質基礎。[5]
二是交易雙方可以低成本地觀察到對方的信用程度。各種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特別是移動互聯網技術、移動交易與支付、網絡評價體系、云計算等的發展,大大降低了信息不對稱所造成的搜尋、談判、監督等方面的交易成本,使得交易雙方能夠低成本地觀察到對方的信用程度,這是共享經濟發展的信用基礎。
三是規模化和動態定價。當共享可以定價并達到一定規模時,共享經濟才能形成。伴隨著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低成本地完成閑置產能或資源交換變得越來越容易,使大規模共享成為可能,植根于共享經濟的平臺可方便供給方隨時根據當前供需情況調整價格策略,靈活定價。顯然,用商業模式來呈現共享,在沒有移動互聯網等信息技術的條件下是很難實現的。
(一)消費者價值觀的改變:從重視所有權到重視使用權
共享經濟的快速發展顛覆了消費者傳統的所有權價值觀,所有權與使用權相比較而言顯得不再那么重要。長期以來,消費者習慣于擁有商品的觀念根深蒂固,然而擁有并非最終目的,通過擁有來滿足自身需求才是最重要的。受各種條件和觀念制約,過去很多情況下,讓只有擁有才能享用的所有權價值觀顯得如此普遍和毋庸置疑,且作為共享經濟發展前提的信用顯示缺失,也阻礙著這種經濟模式的發展。德國漢諾威信息與通信技術博覽會負責人弗蘭克·珀爾施曼說,當分享成為一種新的生活、生產和消費方式時,“使用”將代替“占有”,“消費者”將變成“使用者”或“分享者”。[6]凱利[7]指出,未來是需求驅動的經濟,當你對某個商品有需求的時候,你能夠使用它;而其余時間,你不一定需要擁有它。這就是使用權比所有權更為重要的原因,也是共享經濟得以盛行的基礎。伴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信用環境和條件將越來越完善,特別是隨著新一代“90后”“00后”消費群體的快速崛起,對所有權的渴望將淡漠很多,這些均為共享經濟模式中使用權比所有權更加重要觀念的形成提供了更好的客觀基礎。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共享經濟的核心不是免費,而是不需要擁有。未來,“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文化理念將逐漸成為主流觀念。
(二)消費者角色的改變:從被動消費到主動產消
共享經濟顛覆了企業所有與個人消費的產業模式,使每個人都可以同時成為消費者和生產者即生產消費者,消費者從被動消費階段進入主動產消階段。隨著商業進入移動電商3.0時代,共享經濟得以快速發展,之前消費者被動接受和選擇商家所提供商品及信息的模式完全被打破,消費者既是信息的接受者,也是信息的生產者和發布者。生產消費者通過互聯網或移動互聯網,以接近于零的邊際成本分享知識、信息、新聞、美食、音樂、視頻、汽車、房屋、工具等,[8]能夠隨時隨地、更加容易地與其他消費者進行溝通,更加全面地了解企業信用和產品評價。從某種意義上講,消費者甚至比商家還要了解商家的產品或服務。市場由此進入消費主權時代,由消費者來決定與哪個商家在何時、何地以及如何進行連接與交易。[9]因此,消費者在共享經濟中擁有更大的主動權和控制權,市場交易更加透明,傳統交易活動帶來的被動性、不確定性、模糊性被消除,消費者可以更加能動地主導交易。
(三)消費者消費過程的改變:從復雜購買過程到便捷購買過程
共享經濟的發展簡化了消費者的消費過程。消費者消費過程由產生動機、尋找、選擇、購買(下單、支付、提貨)、使用五個階段構成。其中,最耗費精力和時間的是尋找和選擇階段,特別是信用體系不健全、信息不對稱普遍存在的環境下,要找到商品并做出購買選擇是很難的。共享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前提就是信用體系的完善,沒有信用,陌生人之間很難達成交易,而借助云計算和大數據,在每個參與者作為一個互聯網節點無限次重復博弈的交易環境下,使珍惜并提高自己的信用成為交易雙方明智而理性的選擇,從而打破了一次博弈互相不誠信的“囚徒困境”,借助后臺大數據完善的信用記錄,大大增強了市場自身的信用約束,進一步降低了消費者在消費過程中的信息不對稱,降低了其搜尋、談判、監督等方面的交易成本,降低了消費過程每個階段的風險,特別是最耗費精力的尋找和選擇階段。此外,也使消費者購物過程變得越來越簡化和便捷,最終形成了低交易成本的新商業模式,使消費者適應和喜歡購物過程更加便捷的消費模式,并形成習慣,而這對零售企業提出了新的要求。
(四)消費者消費價值的改變:從低價值回報到高價值回報
共享經濟的發展既增加了消費者經濟意義上的消費者剩余,又增加了消費者體驗和情感上的價值。共享經濟這種以使用權代替所有權的模式對傳統商業模式下以買為主的模式造成了顛覆性的影響。消費者不必再為了滿足使用需求而去購買商品,只需支付少量的租賃成本即可,消費者滿足同樣需求所支付的費用要比傳統模式低很多,也就是說消費者實際需要支付的費用要小于其原本愿意支付的費用,在消費者愿意支付的最高價格不變的情況下,這兩者形成了經濟學中所講的消費者剩余。此外,在共享經濟的消費模式中,市場將從“大眾市場”進入“人人市場”,過去大眾化、標準化的產品和服務將逐步讓位于場景化、個性化的體驗。共享經濟盡管并沒有創造出新的產品和技能,但通過時間、知識、產品的連接、匹配、組合與利用,消費者能夠從中找到更多的個性化體驗,消費者重新回到了準熟人社會,獲得了某種意義上的情感價值。蔡斯[10]指出,在共享經濟時代,所有資產都是開放的,所有人都是連接在一起的,每個消費者都可以集合最優秀的產品、資源、數據、平臺,從而完成和滿足自己的個性化需求,這是工業化標準產品所無法滿足的。在這樣的模式下,消費者體驗價值是最好的,消費者福利是最高的,而且消費過程及流程的簡化也能為消費者帶來更好的體驗價值。
共享經濟將顛覆許多世界大公司的運行模式,同時會挑戰傳統商業模式及現有制度安排。[8]共享經濟會在以下方面對零售企業產生影響:
(一)對零售企業傳統經營理念的沖擊
共享經濟對零售企業沖擊最大的是其傳統的“坐商”被動經營觀念和封閉式管理思維。一方面,傳統零售業將消費者僅僅作為銷售對象的定位已經無法適應這一變化,且傳統零售企業與顧客單向喇叭式的溝通方式無法適應隨時隨地的互動式溝通需求。共享經濟打通了生產與消費的壁壘,是消費者對消費者(C2C)或消費者對企業(C2B)模式,其出發點就是消費者,每個消費者既是消費者也可能是提供者或傳播者,以往消費者只能被動接受零售企業所提供的商品信息,而現在消費者可以隨時隨地通過移動互聯網來發布自己對商品的需求,甚至發布自己所能提供的商品和服務信息,變身為賣家或出租方。另一方面,零售業傳統封閉的銷售及服務模式必然會越來越難以對接個人商業時代崛起的具有開放精神的消費模式。共享經濟的核心是開放和共享,當開放和共享成為提供良好顧客體驗的低成本、高效率路徑時,最先開放和共享的零售企業必定是最早受益的。這種思維會對傳統零售企業長期以來習慣于將自身積累的資產和能力優勢封閉并獨享的思想形成很大沖擊。
(二)對零售企業傳統管理模式和業務流程的沖擊
在共享經濟模式中,零售企業傳統的重資產管理模式與銷售業務流程無法適應新的環境。一方面,共享經濟的快速發展更好地匹配了供給和需求,大大降低了市場交易成本,即使企業成本不變,依據科斯交易成本理論,市場也將逐漸擠壓傳統企業的邊界。從零售企業內部來看,傳統的重資產管理模式也會帶來很高的交易成本。過去零售企業占有核心資源,能夠提高競爭壁壘,相對于外部市場交易,在組織內部進行集中管理交易成本低而效率高,但現在由于外部資源能夠以極低的成本進行大規模的連接,遠遠超過了內部集中資源的效率,傳統的重資產管理模式越來越難適應市場的變化。另一方面,伴隨著傳統零售購買流程被新型全權委托式購買代理打破,以及消費者對消費體驗要求越來越高,零售企業傳統業務流程越來越難以適應市場的需要。在零售企業傳統的“坐商”經營模式下,無論是實體店、PC電商還是移動電商,顧客必須親臨實體店或登錄電商網頁進行信息搜尋和商品比較。而一些新型的購物代理共享經濟平臺出現后,可主動替代消費者完成搜尋及篩選符合條件商品的任務,在與消費者購物各階段的溝通中更加主動和個性化,消費者開始越來越熟悉并認可這種新型購物方式,對傳統零售企業被動的銷售過程形成了很大的沖擊。此外,共享經濟對零售企業傳統的供應鏈管理和庫存也形成了很大的沖擊。
(三)對零售企業傳統服務模式的沖擊
在共享經濟模式中,產品和服務更具人性化和適用性,消費者個性化長尾需求將得到極大的滿足,消費者對企業服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傳統零售企業的標準化服務模式已經無法對接這種需求。當共享成為一種生產方式、生活方式、消費方式時,誰能更快速更準確地對消費者需求做出反應,誰就能夠勝出。一方面,傳統零售企業規定時間、規定地點的服務模式,已經無法對接消費者碎片化的時間需求和移動化的空間需求了。零售企業“坐商”經營中8小時的工作時間以及固定的實體店或網店服務形式已經無法滿足消費者隨時隨地消費的需求了。另一方面,當消費者需求變得越來越個性化的時候,規模經濟正在演變為個人經濟,人人市場要求體驗的個性化與場景化,零售企業傳統工業時代大規模生產的標準化服務內容已經無法對接這種新的需求了。而且,零售企業僅僅依靠自身的服務能力已經遠遠無法滿足消費者個性化、體驗化、場景化的需求了。
顏艷春[11]認為,在整個零售業面臨巨大沖擊的情況下,只有“共享主義”才能拯救零售業。要把共享經濟看成一項全新的戰略,且這種戰略也將是未來零售業的希望。共享經濟可以把每個企業碎片的客流、物流、商品流、資金流匯集起來,可以把消費者和員工碎片的時間、空間、勞動力和資本匯集起來,碎片資源匯集得越多,就會產生越大的能量和價值。零售企業只有充分理解并運用共享經濟的思維和方法,調整現有商業模式,才能在這一領域找到新的收入來源。
(一)零售企業轉變傳統經營理念
第一,嘗試部分商品銷售使用權而非所有權。對于部分單價很高的產品,零售企業可以嘗試采取以租代售的方式經營。對消費者而言,擁有產品并不是最重要的,滿足自己的需求才是最終目的。以蘋果公司iPhone租賃銷售計劃為例,美國消費者每月只需支付32美元,就可租賃最新款售價約700美元的iPhone手機,之后每隔12個月可以免費升級,用戶僅需花費一半的價錢就能使用最新款的手機,這一活動的推出產生了超越新品發售的轟動效應,吸引了更多用戶的加入。這一活動不僅使用戶體驗達到了最大化,而且使企業產品毛利率更高了,因為第二年手機回收翻新后可以再出售,單品總毛利超過了新品銷售。
第二,發現并協助顧客銷售二手物品,為之提供便利,這是零售企業借鑒共享經濟思路的另外一個轉變。例如,宜家家居于2010年在瑞典開設了一個二手宜家商品交易網站,幫助顧客銷售已經使用過的宜家商品,宜家會員可以免費發布和出售自己的二手宜家商品,且宜家會員沒有會員費,表面看來這個平臺會蠶食自己的新品銷售,而實際上這一活動樹立了宜家更為環保的形象,為顧客購買新的宜家產品騰出了空間。另外一家零售企業百思買也為顧客提供舊貨物品維修和保養的服務。以上兩家零售企業的做法,不僅沒有削弱銷售,反而進一步增加了顧客的信任和黏性。
第三,從封閉式全渠道零售1.0階段轉到開放共享式全渠道2.0階段。目前,絕大多數零售企業都在探索全渠道零售模式。顏艷春[11]認為,全渠道1.0模式是以企業為中心的封閉渠道模式,盡管其注重從線下到線上,但這種線下線上的打通依然停留在自己封閉的商品和渠道中,是“+互聯網”模式。而全渠道2.0模式是以用戶為中心的開放式渠道模式,是“互聯網+”模式,強調商圈與商圈的連接和匯聚,通過共享渠道和共建生態圈,跳出自身封閉的資源和渠道模式,在更大的空間內尋求資源共享機制,最終為企業創造更大的價值。全渠道2.0模式的核心就是共享經濟的本質——開放與共享。
(二)零售企業重構管理模式與業務流程
一方面,傳統零售企業重資產的管理模式需要不斷“去重量化”。廖建文、崔之瑜[12]指出,社會化的“資源聚合”正在取代組織內部的“資源集中”,就像全球最大的住宿服務提供商——空中食宿(AirBed and Breakfast,Airbnb)那樣,沒有一間房。這些企業不是通過占有資源而是通過資源聚合的輕資產模式突破規模壁壘,獲得了更大的優勢。對零售企業而言,不僅僅要在資產上去重量化,整合調動社會資源,在組織設計、營銷、服務等各個價值鏈環節都可以實現社會化,通過眾包、眾創等方式整合調動豐富的社會資源,參與到零售企業整體經營的創新活動中來。比如,與豬八戒等威客網站及威客資源合作進行品牌策劃、服務設計等。這種輕資產整合社會化資源的方式成本更低、效率更高。
另一方面,傳統零售企業業務流程需要重構,尤其是面對類似Operator公司這種全權托付式共享經濟購物模式的沖擊時。零售企業傳統銷售過程的客流導入、產品展示、說服購買、接受訂單、收款、送貨、服務七個環節都需要進行調整和適應。以Operator公司的購物模式為例,這種模式對零售企業傳統業務流程提出了新的要求。Operator公司代替消費者在數據庫中匯總、尋找、篩選符合條件的產品,并進行比較,取代了過去只得由顧客自己進行的信息搜索與選擇比較過程,直到最終完成配送,這一模式為顧客節省了大量的時間,簡化了消費購買過程。由于只有被數字化的商品才有機會在Operator公司托付式購物模式中被選中和展示,因此零售企業首先需要對自己的商品進行數字化,以便更好地被Operator公司選中并展示,由于顧客的支付可能在Operator公司的平臺上完成,零售企業的收銀系統也要與Operator公司做好對接和協調,配送可能也要由Operator公司完成,因而其物流配送流程也需要調整。而且,為了更好地服務目標顧客,零售企業還要在消費購買的各個階段協同并整合好自己與Operator公司的客戶服務能力。面對大量類似Operator公司共享經濟模式的出現,需要對零售企業傳統業務流程進行對接和調整。
(三)零售企業共享自身客流資源
零售企業可將自身一直以來封閉的客戶資源開放并共享出來,以此作為參與共享經濟的切入點,從而吸引更多資源聚合起來并產生價值。比如,步步高集團每年線下有10億人次的客流、3億筆的成交、3 000萬的注冊會員,它通過線上云猴網將客流共享給入駐平臺的中小商戶,并為入駐聯盟商戶提供一系列其他支持,如發行會員卡、廣告推送、客戶精準篩選等,一方面中小商戶獲得了遠遠超過自己原有水平的客流;另一方面,通過共享客流,步步高原來大量的線下客流轉到線上,同時線上云猴網平臺也聚合了大量的資源和價值,受到了大量中小商戶的追捧。從表面看,步步高集團的開放與共享是損失了自己的核心客戶資源,而實際上企業聚合了大量更有價值的資源。另一個可以借鑒的案例是加多寶集團。加多寶飲料每年的銷售量有幾十億罐,每一罐背后都可以對應到一個具體的個人,每一罐飲料在每個人手里通常會停留十分鐘左右,即使只有1%的用戶掃描也會有幾千萬的流量,加多寶集團并沒有封閉如此大的客流資源,而是開放罐身將自己的客流共享出來,變成流量入口,顧客只需掃描二維碼即可獲得其他合作商家的優惠。通過與滴滴出行、京東商城、韓都衣舍、百度外賣、民生銀行等眾多企業合作,加多寶集團以自身產品為共享入口,將消費者與便捷生活服務連接起來,形成了一個平臺和生態圈,這樣做不僅沒有使自己遭受損失,而且聚合了更多的合作伙伴和消費人群數據,大大增加了消費黏性和企業價值。總之,傳統零售企業開放和共享已有客流資源,不僅不會削弱自己的競爭力,而且會進一步提高自己的資源與價值聚合能力。
(四)零售企業共享物流與服務資源
實體零售企業可以利用并整合共享經濟企業,將之作為新的物流與服務資源。比如,2014年美國全食超市與共享經濟物流配送公司Instacart (2012年成立的為顧客提供日雜貨采買送貨服務的公司)在美國15個城市合作,提供1小時送達的配送服務,使用該服務后,客戶平均采買量快速上升到了之前的2.5倍,銷售額大大增加。Instacart公司基于對社會資源的共享和對實體零售企業商品和供應鏈的充分利用,實現了效率的提升和優化。此外,類似公司大量出現,如國內人人快遞、達達等企業的上線,專注于采用移動和眾包方式解決線上到線下(O2O)最后三公里的通道,有效幫助中小零售企業擴大了營業范圍,突破了其商圈地理限制、店面規模等諸多客觀因素,從而把最優質的物流服務提供給了零售企業和消費者。另外一個案例是英國百貨企業約翰·路易斯(John Lewis)與5 000多家社區便利店合作建立了自己的提貨網絡。此外,還有阿里旗下的菜鳥網絡以及京東眾包等這些傳統零售企業或純電商,它們要么利用社會化資源進行眾包物流,要么把自己的物流資源對合作伙伴開放,要么整合物流公司能力對訂單和配送進行重新分配和協同,最終實現了對顧客物流服務效率的提升。總之,對傳統實體零售企業而言,與共享經濟模式的合作,會成為其實現“互聯網+實體零售業”的捷徑,比零售企業自營電商成本更低、效率更高,同時也是對自身過去所積累的供應鏈系統和商品的充分利用,這是實體零售企業借助新技術與純電商競爭比較好的手段。
共享經濟并沒有創造出新的產品和技能,而是對時間、信息、商品進行連接、匹配、組合、利用,以滿足消費者個性化需求,這將極大地改變消費者的生活和消費方式,并進一步對傳統零售企業商業模式產生深遠影響。零售企業除了要在經營理念、管理模式、銷售業務流程、共享客流、共享物流與服務方面借鑒共享經濟的思路和方法外,還可在共享采購、共享庫存、共享金融等方面進一步探索共享經濟下的轉型之路。
參考文獻:
[1]FELSON M,SPAETH J L.Community structure and collaborative consumption:a routine activity approach[J].American behavioral scientist,1978(21):614-624.
[2]雷切爾·博茨曼,路·羅杰斯.共享經濟時代:互聯網思維下的協同消費商業模式[M].唐朝文,譯.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15:1-2.
[3]國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中國互聯網協會分享經濟工作委員會.中國分享經濟發展報告2016[EB/OL].(2016-02-29).http://www.sic.gov.cn/archiver/SIC/UpFile/F iles/Htmleditor/201602/20160229121154612.pdf.
[4]中銀國際證券.共享經濟:下一個萬億級市場,緣起+動力+未來[EB/OL].(2015-10-09).http://pdf.dfcfw.com/pdf/H3_AP201510120011016690_1.pdf.
[5]劉國華,吳博.共享經濟2.0:個人、商業與社會的顛覆性變革[M].北京:企業管理出版社,2015:6-7.
[6]許劍銘.“共享經濟”帶來新變革[J].半月談,2013(8):84-86.
[7]凱利.必然[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16:119-121.
[8]杰米里·里夫金.零邊際成本社會[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4:3-5.
[9]齊永智,張夢霞.SOLOMO消費驅動下零售企業渠道演化選擇:全渠道零售[J].經濟與管理研究,2015(7):137-144.
[10]蔡斯.共享經濟:重構未來商業新模式[M].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2015:254-263.
[11]顏艷春.只有“共享主義”才能拯救零售業[J].富基商業評論,2015(3):25-26.
[12]廖建文,崔之瑜.共享經濟開啟商業民主化時代[J].財經,2016(2):45-47.
責任編輯:陳詩靜
Sharing Economy and Retail Enterprises:Evolution,Influence and Enlightenment
QI Yong-zhi1,2and ZHANG Meng-xia3
(1.Shanx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Taiyuan,Shanxi 030031,China;2.Capital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Beijing100070,China;3.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Economics,Beijing100029,China)
Abstract:The nature of sharing economy,a brand-new economic form in the internet era,is a kind of means to integrate idle resources(goods or services)and provide these goods or services at lower prices to exchange for economic profit.The most important benefit of sharing economy is to provide more people with more opportunities to take advantage of these idle resources at lower prices,which will in turn realize the maximization of resources utilization and the win-win situation of suppliers and demanders.There are three preconditions for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sharing economy:first,there should be some idle resources;second,both parties of transaction should learn about the credit status of their counterparties with lower cost;and third,the transaction should have certain scale and the price should be determined dynamically.In recent years,sharing economy has presented explosive development trend;it has great influence on traditional consumption and retail mode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nsumers and enterprises;and it also changes consumers'view of value,consumers'role,consumers'consumption process,and consumers'consumption value,which has impact on retail enterprises'traditional idea of operation,traditional management pattern and business process,and traditional service pattern.To better adapt to the requirement of sharing economy,retail enterprises should change their traditional idea of operation,rebuild their management pattern and business process,and share their customer resources,logistic and service resources.Only with the understanding and usage of idea and method of sharing economy and the adjustment of the existing business pattern,will retail enterprises find the new sources of returns.
Key words:sharing economy;retail enterprises;mobile internet;omni-channel retail
中圖分類號:F713.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8266(2016)07-0066-07
收稿日期:2016-05-11
基金項目:山西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課題“閉店潮背景下山西傳統零售企業渠道模式轉型研究”
作者簡介:齊永智(1980—),男,山西省太原市人,山西財經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副教授,首都經濟貿易大學企業管理專業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為零售管理、營銷渠道管理及服務營銷;張夢霞(1962—),女,北京市人,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濟貿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消費者行為學與服務營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