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書明
摘 要:我國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企業組織作為市場的參與者,市場經濟的自由化使得企業自由參與競爭,企業在面對外部環境以及面對自身企業發展過程中會面臨經營風險。企業除了自身承擔風險之外,由于其承擔的能力有限,所以還需要社會來分擔一部分的風險,從而使得企業度過風險或者完成承擔程序,研究社會化分擔制度將更有利于企業在市場中的生存,適時躲避風險,承擔社會責任。
關鍵詞:企業組織;社會化分擔
我國大力發展市場經濟,市場不僅意味著經濟的自由增長,也意味著自由競爭,自由競爭中所蘊含的自然有著風險存在。現代的市場就是風險和盈利共存的市場,那么企業參與市場競爭即意味著企業可以參與自由競爭并得到相應的利益,也將承擔市場競爭所帶來的風險。一個企業的成長到解散的過程是市場中及其常見的過程,但牽動著一部分市場經濟。據統計,我國企業的平均壽命大概在兩三年左右,與國際企業環境的企業平均壽命有著一定差距,所以我國企業的生存和發展是每個企業管理者所面臨的問題。一個企業的發展意味著解決一部分人的就業、生活,意味著促進一部分經濟的發展、資金的流動,一個企業的解散也意味著一部分人的失業、資金關系的斷裂,也會引起一部分的社會問題。如何成功讓企業在市場中屹立不倒,那么企業就要做好應對風險的準備。
一、企業組織風險的概要
企業組織風險,是指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受到經營環境的變化的影響,以及經營管理工作上出現的失誤和偏差,使得企業經營狀況與預期的企業目標可能出現的偏差,尤其是出現與預期目標相反的情況,可能危及企業的持續經營能力。企業發生風險有著其客觀性,由于市場不斷變化的不穩定性,信息的不對稱性和企業管理主體對客觀認識的有限性決定了管理決策的有限性,企業組織的風險也將存在于整個企業發展的過程中,是每個企業必須所遵循的規律。隨著市場環境的隨時變化,由于風險有著一定的隱蔽性,使得公司在成立、成長、穩定、發展等各個時期存在潛伏的風險,只有促使風險事件發生的條件或環境變成現實,風險才從潛在狀態轉化為現實,成為風險事件。盡管經營風險是客觀存在的,并具有極大的危害性,但是人們可以通過觀察和監督,合理的分析和判斷,對可能發生的潛在風險進行預測、評估和應對,就能將風險控制在一定的范圍內。
由于企業是一個緊緊依賴于環境的組織,它從市場環境中獲取各種生產要素,其產品和服務要通過市場銷售,并且其內部環境,即生產與管理系統也是一個由各種要素構成的復雜系統,故企業經營的風險因素繁多。主要影響企業經營風險的因素可大致分為:一是外部影響因素,主要是來自于市場,包括自然環境、經濟形勢和經營環境的變化、市場供求和市場競爭的影響等,二是內部影響因素,主要來自于企業內部,包括技術更新、企業管理、人力資源等。由于市場變化的復雜性和不確定性,以及企業內部生產要素的隨機變動,使企業時刻面臨著復雜多變的內外部環境,也正是由于復雜多變的內外部環境給企業帶來了贏利的可能,企業通過正確管理戰略的實施便有機會獲得頗非的風險收入,因此在企業成長過程中,如何應對企業在發展過程中的風險成為在市場競爭中至關重要的立足根本。
二、社會分擔制度與企業組織經營風險的關聯性
社會分擔制度,即企業在應對發生風險的時候,企業在承擔其應有的責任,還要有各個社會主體對風險的承擔,社會主體與企業共同來維護經濟市場的穩定。而社會分擔按照其在社會角色中所扮演的不同,可以分為內部的承擔和外部的承擔。內部承擔,公司作為獨立的法人和非公司制的企業都作為社會的一部分,本身已經對風險起到一個承擔風險的作用,以及公司的管理人員和員工在公司面臨風險就已經以其自身所處的環境去承擔風險。企業組織經營的風險往往是由公司內部領導、管理、體系和公司戰略等所引發的,所引發的風險理應是由企業承擔連帶責任。外部的承擔,法律賦予企業承擔有限責任的,企業在承擔風險的過程中有時會出現公司的實際承擔能力小于當時能夠完全承擔下風險的能力的情況,而此時矛盾的出現,最終是由除了內部承擔者之外的社會一部分人承擔,而這些人往往是企業的債權人。
《公司法》賦予公司制企業以公司全部資產承擔有限責任,并且區別股東與公司財產,當公司終止,股東并不是承擔無限連帶責任。因此,在公司制企業的公司法本身就具有一部分的社會化分擔的作用。公司作為社會的一部分也要立足于社會,其經營風險的承擔就與社會離不開社會,從其源頭來看,社會分擔制度本身與企業組織經營風險的承擔有著關聯性。在企業的發展過程中,企業的每個階段的發展必須得到社會的支持,當企業的風險承擔已經超過其承受范圍,那風險對于企業來說是可以是致命的,若沒有社會承擔機制的介入,企業將承受超過其自身所承擔的壓力,多一點的風險承擔可能或稱為壓垮公司的最后一根稻草。社會承擔風險的介入將成為社會支持企業的一部分力量,過多的使企業承擔超過其所承受的范圍將極大的阻礙企業的熱情,并不能活躍市場。企業作為市場重要的參與者,最重要的是其所不斷前進的創造力,推動企業不斷隨著市場環境的改變而不斷創新,使得企業一直能夠為人們作出貢獻,創造財富。因此,按照企業在市場中的目的角度而言,社會承擔制度與企業風險有著關聯性。
三、社會分擔制度與企業組織經營風險出現的問題
雖然社會分擔風險的介入將使得企業的發展更加穩定的發展,但當社會承擔風險與企業承當風險機制不平衡時,會使得兩者出現矛盾,給社會帶來是的更多的困擾。
1.社會承擔責任和企業管理責任的不明確
在公司發展過程中,當社會承擔企業風險過多時,將使得社會承擔者,對于投資者來說無疑是一種沉重的負擔。相較于企業,社會投資者所呈現的處在弱者位置,社會承擔責任的不明確,有可能使得社會投資者逃避責任對于企業造成損害,或者承擔過多的責任使自身的利益受損害。企業作為市場主體,也將作為風險承擔的主體,所以風險的出現,很大部分的風險是需要企業承擔的。企業有著其完整的管理體系,作為企業的管理層面需要在風險發生的時候,首先要進行的風險的承擔管理。風險的緊迫性,使得企業的管理層發揮其應急管理作用,此作為風險發生的第一道防線。如果在企業在管理層面責任并不明確,并沒有起到有效管理的作用,將使得社會承擔風險的資源造成浪費。
2.風險評估制度和商業保險體系的不完善
風險的危害雖然大,但并不是不可以控制的,風險具有可預見性,也是需要企業提前做好準備,擁有一套屬于自己企業的風險評估機制。但很多企業受自身體制因素的影響,以及受企業的管理者主觀因素的影響較多,使得企業并沒過多的精力投入到對于市場環境的了解和潛在風險的評估等活動中,往往是在風險發生的時候才開始做出應對,使得企業應對風險手忙腳亂,甚至使得企業失去了先機,最后陷入到萬劫不復的狀態中。因此,風險評估對于一個企業的持續性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商業保險作為企業發展中的一種規避風險的常見措施,在企業的應用中也相對較廣。當企業發生風險,商業保險公司對風險進行有效評估,并為企業應對風險提供一定的保障。但現在的商業保險體系并不完善,商業保險制度并沒有很有效的發揮對企業的保障措施。而且企業對于商業保險的認識限制,商業保險被企業的接受程度有限,因此商業保險并沒有風險介入的保障優勢。
四、社會分擔制度在承擔企業組風險中的完善舉措
1.建立完善的風險評估制度和商業保險體系
風險評估應該根據每個企業所不同的特點,所處的市場環境所作出,每個企業所處的境地都是不一樣的。加強企業的風險評估能力必須首先對企業自身文化的打造十分了解,并且提出屬于自己企業的風險評估方案和風險緊急應對措施。對于企業的商業保險制度,企業可以根據自身條件,對于風險較大的方案可以進行商業保險,加強對于項目的監測。市場需要建立開放的,完善的商業保險制度,使企業持一種可持續發展的開放態度看待商業保險。
2.明確企業的責任分擔機制
企業作為市場中追求經濟利益的集合體,對于利益總有著傾向性,如果企業的管理層作出違法的決定去售賣、生產假產品,任意損害社會其他群體的利益,又由社會群體承擔其違法責任,這顯然是不合理的。因此明確企業的責任,明確其違法成本,承擔違法危害的后果,這樣能夠明確的為其承擔責任做合法解釋。并且明確股東、董事會等責任的分擔,并不只是將全部的責任歸咎在一處,清晰的提出責任的分擔,更好的監督企業誠信經營,保障市場秩序的平衡。責任的明確也使得受害者可以第一時間找到責任人,免去救濟成本的增加,程序的繁復,使得追責過程變得清晰明朗。因此,明確企業的責任分擔機制,對于企業、市場、追責人都是十分有必要的。
參考文獻:
[1]李程程.企業經營風險內部控制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3.
[2]劉敏.基于企業政治環境下的經營風險管理研究[D].湖北工業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