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企業合并,可以說是市場經濟不斷壯大的一種產物,兩個企業擁有共同的志向并且可以達成合并協議,就說明這兩個企業在各個方面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實力,有了自己的優勢,要不然又怎么會發出合并的橄欖枝?本文對企業合并進行了概述,其中包括企業合并的三種形式;接下來,兩個企業進行合并,還需要對合并進行會計處理,那么這里就出現了不同的處理方法;最后闡述了我國企業合并會計準則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建議。
關鍵詞:企業合并;購買法;權益結合法
企業合并最早產生于相對發達的美國,而我國對這方面的起步還是比較晚的,當西方國家都已經發生過五次企業合并的浪潮的時候,我國仍未形成健全的、有效的市場,但是當今的中國今非昔比,在各個方面的發展都突飛猛進,當然,也逐步頒布了很多相關的會計準則,形成越來越完備的法規來進行規范和約束,致使企業合并能越來越順利的進行,這不但有助于企業的發展,也有益于我國的經濟市場的發展。
一、企業合并概述
簡單來說,按照我國目前的法律法規,將企業合并分為三種形式:控股合并、吸收合并、新設合并。這三種方法各具千秋卻又獨具一格。
控股合并,就是由多了一方來控制股份,被合并企業依然存在,合并企業與被合并企業共同控股,但是參與合并的企業仍然會保留其法律地位,投資和被投資企業成為母子公司,需要編制合并財務報表。而吸收合并就不一樣了,M公司吸收了N公司,N公司將不復存在。新設合并,就是參與合并的兩個公司都消滅,新設立一個新的公司。
由此看來,無論企業合并的形式是什么,歸根結底都是控股權的變化,可能歸一方所有,可能兩方共同擁有,可能歸新的一方擁有。除此之外,企業合并還分為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兩種合并不同的地方在于: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其控制權不變,即合并前后均受同一方控制,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合并各方在合并前后不受同一方或相同的多方最終控制的合并交易,即同一控制下企業合并以外的其他企業合并。
二、企業合并會計處理方法的選擇
我國企業合并會計處理方法包括購買法和權益結合法。
購買法,顧名思義就是一個企業購買另一家企業,被合并企業將失去對原來企業的控制權,就相當于首先對這個企業進行評估,然后將這個企業賦予了一個雙方都能接受的價值,是一種出售行為。值得注意的是,是用資金交換公司,而不是股權的交換。
權益結合法則比較適用控股合并,股權聯合的企業。被合并企業的股東依然擁有合并企業或者原來企業的股權。購買法下合并產生的商譽會作為企業的資產入賬,這樣資產負債表中企業的資產就會增加,大于權益結合法下的資產,而采用權益結合法時因為合并日前的留存收益也會計入到利潤表中,就會出現利潤虛高的情況,而且很容易就會被人為的利用。
三、我國企業合并會計準則存在的問題
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因為一些企業在年末時為了美化業績,進行突擊式的合并,所以將當年度經營業績較好的企業利潤拉進企業的報表中。當企業經營出現瓶頸,連續虧損,企業會以“資產重組”為由去申請報表重組。另外,正因為是同一控制下的兩個企業合并,低估資產會使他們少花很多錢,這都是很難查清的,
在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也存在著諸多問題,例如:在合并的時候需要各相關部門的參與,評估出企業的公允價值,那么,這時候的公允價值是可以暗箱操作的,另外,雖然沒有明確規定一定會有商譽的形成,但是正常情況下,都是會產生商譽的,而且不是一筆小數目,我們可以試想,一個企業經營到可以獨當一面的時候,其必然按賬面價值出售,還有就是商譽的減值測試會影響一些企業的當期利潤。
四、對企業合并會計準則的建議
1.針對同一控制下企業合并會計準則
首先,要嚴格把握企業合并的前提條件,即企業的一項交易不能同時適用兩種處理方法。如果讓企業隨意選擇或者更改的話,企業想虛假增加利潤就適用權益結合法,想逃稅就選擇購買法,這是堅決不允許的。其次,我國因無法取消權益結合法的使用,那就要明確規定,防止權益結合法的濫用。最后,要進行特別處理的是網絡企業和高新技術產業。因為這些企業更多擁有的是無形資產。企業在合并過程中無償獲得這些無形資產的使用權后可以從中謀取收益,所以企業就會選擇使用權益結合法來自己更改合并條件。所以一定要制定規范,確認這些沒有入賬無形資產。
2.針對非同一控制下企業合并會計準則
首先,我國較落后的市場經濟發展,一些不法企業就可能鉆空子來操作利潤。所以應對我國資產評估人員和審計人員進行嚴格的培訓并精心培養這一方面的精英,當然加強對企業合并的監管也是不可松懈的,防止公允價值的不當使用。其次,確認的資產組或者資產組組合的商譽減值損失不應當超過其分攤的金額。對于超出的部分應歸屬于該資產組或者資產組組合的減值損失。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蓬勃向上,企業合并在我國市場經濟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所以更加重視、規范企業合并會計方法的使用。同時多借鑒國外的一些權益結合法使用的案例,進行深度剖析并取其精華。另外,要不斷完善我國證券市場,購買法將居高臨下,權益結合法就會逐漸隱退武林,所以購買法的不斷進步也是我國會計界任務的重中之重。
參考文獻:
[1]崔健.我國企業合并會計處理方法[J].經貿財會,2010.
[2]陳新元.論企業合并的政策選擇[J].財經理論與實踐,2010.
[3]李慶元.權益結合法在美國的發展與現狀--兼論權益結合法在我國的適用性[J].經濟管理,2010.
作者簡介:蔡甜甜(1992- ),女,遼寧凌海人,研究方向:會計理論與實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