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優帥+曹雪+魯甜甜+王果

摘 要:隨著創業板上市公司數目的增多,通過對創業板企業的財務數據的探究,來進一步分析其財務戰略乃至企業戰略成為投資者研判公司價值的關鍵,同時也是公司治理層更有效的制定企業發展戰略的重中之重。本文通過對中國內地創業板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的統計分析,來側重分析創業板企業在無形資產賬戶與財務指標市盈率之間的相關性,進而通過統計數據和案例來分析處于不同行業企業的財務戰略,以及該戰略所帶來的盈利水平和未來發展前景。
關鍵詞:創業板電子制造類企業;無形資產占比;無形資產占比增長率;利潤同比收入同比增長率
一、文獻綜述部分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的不斷深化,企業的融資手段日益豐富,其中長期資本市場的融資成為以科技研發為核心企業的重要籌資手段。鑒于中小企業的資信程度與其所處行業本身的風險,主板市場(A股市場)對這類處于企業發展階段初期的籌資個體設置了許多門檻。創業板的推出為這類企業提供了良好的融資平臺,成為廣大投資者和企業家關注的對象。通過合理的企業經營和優質的產品服務,這些以科技研發為核心企業獲得了與研發投入密切相關的利潤回報。
針對無形資產所反映的企業技術研發和創新的能力能否在企業經營過程中起到決定性的作用這一問題,中外學者都有著不同的見解。美國經濟學家熊彼特在《經濟發展理論》(1912)中認為:經濟增長的最重要動力和最根本源泉在于企業的創新,并批評傳統經濟理論中忽視技術創新的研究思路與觀念,構建起以技術變革為核心的經濟發展理論,使技術進步和創新因素開始從外生變量過渡成為經濟發展的內生變量。
小艾爾弗雷德·錢德勒在《看得見的手-美國企業的管理革命》(1987)中認為企業成長的根本是技術的發展和需求的擴張,而“現有的需求和技術將創造出管理協調的需要和機會”。在技術日益成熟前提,產品的成本才會降低,市場的需求才會得到擴張。彭羅斯認為企業本性中固有力量之一就是創新所帶來的改變,并強調創新能力對企業成長的重要性,認為產品的研發創新和企業組織構架的優化均是企業成長的推動因素,二者均依賴于企業的創新能力。
此外,正如本文所研究的樣本,在影響技術創新及高新技術企業成長性因素中,作為企業重要的內生性資源:創新資源、核心競爭力資源成為這類學術研究的核心,特別是技術創新資源的重要性。
二、研究假設的提出
從企業管理與公司戰略角度上來看,科技類企業發展在研發上的投入越多,企業的盈利可能性就越大。換而言之,無形資產本身是企業投資活動之一,根據風險與收益成正比的理論,風險越大,獲得收益的可能性自然會越多。然而實際事實是否如經驗主義假設一致需要通過實證分析來判斷,基于此,我將驗證以下三個是否成立:
1.創業板企業的無形資產在總資產的比重與企業當期的利潤存在著相關關系。
2.創業板企業的利潤的存在一定時滯。
3.無形資產占總資產的比重的增長率與企業的利潤(盈利能力)變化率之間存在的聯系。
然而通過SPSS檢驗的實驗結果最后顯示假設一是不成立的。
經驗性假設二也不成立。
其中假設三的相關性檢驗散點圖如下所示,表明假設三也不成立。
三、研究結論部分
本文通過以上的實證分析,,可以得到了兩個角度的實驗結論:從本次樣本個體比較分析的角度上來看,創業板電氣制造類的企業的無形資產占比與其企業的整體盈利能力表現并不是如經驗主義認為一致。針對不同企業的具體經營狀況,恰當的無形資產占比是有助于企業戰略和發展目標的實現。實驗中所計算的數據反映了一個現實:過高的無形資產占比并不一定帶來更大獲得高盈利水平的可能性,反而將這類企業置于更大的財務風險之中,承擔研發過程中的不確定因素所帶來的經營業績的下滑。雖然在管理流程方面,無形資產占比過低的企業在與同行業競爭過程中會長期處于劣勢。無形資產占比變化率的劇烈波動往往導致企業整體的發展戰略的不穩定。企業將面臨的經營環境會更加復雜,風險敞口越來越暴露。
從本次實驗樣本整體角度來看:基于統計學原則和實驗數據真實性,無形資產占比指標與企業時點性財務數據(利潤總額)之間并不存在統計學意義上的因果關系。在時滯效應的驗證過程中,無形資產占比指標與時間差為一年的利潤總額之間也不具有統計學意義上的相關性。在時期性數據的驗證過程中,無形資產占比變化率分別與利潤同比和收入同比之間都不存在統計學意義上的關聯??傮w來看,企業的經營成果受到時間因素、風險因素、市場認同等多重作用,無形資產的效應并不能直接與整個行業的企業的盈利水平建立必然聯系。在單一變量控制的方法下,樣本整體體現的數據表明:無形資產的作用與前文中所提到經濟學中研發投入效應之間存在著區別。個體企業的財務信息所反映結論與全行業之間的數據規律是難以能聯系起來的。公認但并沒驗證的經營理念是其自身的局限性。
參考文獻:
[1]Reference Guideline for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formation Disclosure [J/OL].[2009-09-10].
[2]Akin, M..(2010). Innovation and Investment[J]:NASDAQ-Listed Companies of Israel. Technology and Investment,(4),243-247.
[3]ZOTT C,AMIT R.The fit between product market strategy and business model:implications for firm performance [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8(29):1-26.
[4]劉澤榮,方芳.創業板上市公司財務評價指標體系研究[J].財會通訊,2013年(1):41頁.
[5]楊遠霞.我國創業板上市公司資本結構與盈利能力相關性研究[J].統計與決策,2013(3)171頁.
[6]張丹.上市公司智力資本信息披露市場效應研究--基于上市公司IPO招股說明書的經驗證據[J].新會計,2009(2):32-36.
作者簡介:孫優帥,安徽安慶,云南大學經濟學院,區域經濟學研究生在讀;曹雪,河北承德,云南大學經濟學院,會計學研究生在讀;魯甜甜,云南大學經濟學院,會計學研究生在讀;王果,安徽安慶,東華大學工商管理學院,會計碩士在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