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4年6月,在中國接待完印度詩哲泰戈爾之后,林徽因陪伴梁思成前往美國。同年7月,林、梁二人抵達位于紐約州伊薩卡的康奈爾大學。長途勞頓之后,在這所美國名校,他們開始了夏校(Summer School)的學習。據載,林徽因當時選擇的課程是戶外寫生和高等代數;梁思成則偏好水彩靜物畫、戶外寫生和三角。當年9月,兩人結束了在康奈爾大學的學習,并進入美國大學深造,最終成為建筑領域的一代大家。從某種意義上說,美國大學夏校,是這對傳奇伉儷人生的起點。
從林徽因就讀過的康奈爾大學夏校可以看到,美國大學夏校歷史悠久。康大官網公布的信息顯示,該大學的夏校最早可追溯到1876年。據載,康奈爾大學當時提供了包括植物學、化學、繪畫、昆蟲學、地質學、動物學等夏校。當時的學生主要是中小學教師。他們想利用暑假,提升自己的知識與能力。這是康奈爾大學夏校的最早雛形。除康奈爾大學外,較早開設此類課程的還有如哈佛、耶魯、哥倫比亞、斯坦福等美國名校,哈佛是美國第一所開設夏校的學校,夏校始于1871年 。
比較美國的各類夏校不難發現,其實專門針對中學生開辦的夏校歷史并不太長。1958年,康奈爾大學開設“高中生閱讀提高項目”,邀請美國高中11、12年級的學生暑假期間來校學習數周。當時,學費僅為75美元。 1961年,這一項目更名為“閱讀和學習技能項目”。項目旨在幫助高中生加強進入大學的適應能力,這成為現今“大學成功項目”的前身。除康奈爾大學外,較早開設此類課程的還有哈佛大學(1871年)、哥倫比亞大學(1987年)等。
經過100多年發展,美國大學形成了門類繁多的夏校,分為學分課程、非學分課程和語言課程。很多學校可選擇的課程多達幾百門,上課的學生既有在讀大學生、中學生,也有希望來此接受繼續教育的各種人,科目包括文科、理科還是工科、藝術等。夏校還包括,針對母語非英語學生的大學入門類課程類、語言課程等。 近十年來,夏校如雨后春筍般在全美各大學中蓬勃發展。從常春藤名校到普通大學,高校紛紛開設夏校,招生的規模也日趨龐大。
夏校一般安排在6至8月份,時間3至12個周。一旦被錄取,學生都被安排在校內住宿,從而有機會感受名校氛圍。從類別上看,有學分課程、非學分課程和語言課程。在夏校中修學分課程,可為學生提供獲得美國大學學分的機會,因此學習壓力很大。修非學分課程,學生可以根據興趣愛好選課,感受原汁原味的大學課堂。可以說夏季課程是一個濃縮版的美國大學四年,除了學習以外,學校還為學生們安排了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比如演講、才藝表演、城市著名景點的游覽等。
在美國的大學,特別是著名大學,中學生夏校的迅速發展有一系列背景原因。
首先,夏校是美國精英教育的“敲門磚”。為了能增加進入常春藤名校的機會,不少收入水平中上的父母對此類教育投資不惜血本。盡管美國名校夏校班收費不菲(從幾千美元到1萬美元不等),但對于收入中上等的學生家長而言,他們能夠接受。此外,越來越多的外國家長計劃將學生送到美國接受高等教育,這成為夏校日益壯大的一個重要推力。
其次,通過幾周的夏校學習,學生收獲很大。夏校以學習為主,活動為輔。其中,周一到周四學習,周五到周日活動。活動包括參觀學校、聽講座、聽音樂會、看藝術展、體育比賽和才藝表演等。夏校除了可以幫助學生發現學習、就業的興趣點,有夏校班的經歷可以證明,學生對該所大學有很強的歸屬感,這有利于今后的大學申請。對未接觸過美國教育的中國學生而言,夏校是了解、熟悉美國的大學生活的不錯渠道。
對于很多美國高中生而言,“自己動手”申請心儀大學的夏校,可以看成是了解該校歷史、文化和申請流程的最好方式。夏校的整個申請流程與大學申請流程基本一致。對于想申請美國名校夏校的海外學生來說,如果有機會能“自己動手”體驗全過程,對今后的大學申請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