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樹康 邱國榮(重慶文理學院體育學院 重慶永川 402160)
?
核心力量練習對按摩師職業病防治的研究①
貴樹康 邱國榮
(重慶文理學院體育學院 重慶永川 402160)
摘 要:近年來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和人民對生活水平要求的不斷提高,人們對于高質量生活的追求更加強烈,這使得養生保健行業如雨后春筍般悄然興起。關于養生保健方面的諸如足浴技師、針灸師、理療師、按摩師等從業人員亦逐年增加。隨著從業人員的規模的擴大,高負荷的工作使得部分從業人員身體素質下降,得了職業病。文章以保健按摩師職業病為例,共同研究加強核心力量練習對于按摩師職業病的影響以及利用核心力量練習對按摩師職業病進行防治。
關鍵詞:核心力量練習 按摩師職業病 影響 防治
1.1按摩師的定義
保健按摩師是指根據顧客養生保健的需求,運用按摩技術在人體體表的一些特定部位施以一定力量的、有一定目的的、有規律的手法操作活動的人員[1]。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服務業的不斷壯大,養生保健行業的從業人員逐年增加,消費者對于養生、康復、保健等方面的重視程度越來越大。但是保健按摩師自身對于養生保健卻還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特別是在按摩師職業病這一領域,因此,對于按摩師職業病這一方面的研究顯得尤為重要。
1.2按摩師常見職業病
按摩師長期進行有規律的手法操作時采用一些不正確的姿勢導致按摩師的身體機能出現一定的失調,進而出現了諸如頸椎病、腰肌勞損、指間關節腫大等一系列的病癥。按摩師經常產生且較為常見的職業病有:上肢掌指部分的指間關節腫大、掌指關節及指間關節損傷;軀干部分腰部的腰肌勞損及下腰部的酸、脹、痛等;肩頸部分的頸椎病、肩周炎等。
1.3按摩師職業病病因
按摩師在進行手法操作時是通過下肢發力帶動腰部用力并傳導至軀干、上肢來進行的。在此過程中,光是靠按摩師的下肢部、腰部、軀干部、上肢部等某一個部位來獨立進行操作或者兩三個部位來進行操作都是不可能很輕松的完成整個動作的,所以就要求按摩師在按摩的過程中各個部位協調用力,作輕揉和緩、滲透有力的手法操作。由于按摩師在手法操作時各個部位用力不協調、施術者本身的按摩姿勢不當、長時間的手法操作未能得到充分的放松等原因使得按摩師本身比較容易受損傷,長時間如此,便會加重繼而成為人們所說的按摩師職業病。
2.1核心力量的基本概念
無論是人還是其他事物,都有其賴以存在和發展的核心。從古至今關于人體核心的研究就從沒間斷過,至此關于人體核心定義的認識也就到了一定的水平。“體能訓練專家王衛星教授認為:核心是腰、骨盆、髖關節形成的一個整體,指人體的中間環節,具體是肩關節以下、髖關節以上包括骨盆在內的區域,所包含肌群有背部、腹部和構成骨盆部的所有肌群[2]。即在肩關節以下、髖關節以上包括附著在脊柱、髖、骨盆周圍的深層肌肉和背部、腹部以及構成骨盆部的所有肌群[3]。” 核心力量即是指人體脊柱和骨盆周圍肌群收縮時產生的合力。核心力量訓練最初就是作為一種有效的訓練手段應用于康復領域中的功能訓練和治療,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以及現代運動訓練方法研究的深入,也開始用于競技體育訓練。

圖1 俯撐橋以及仰橋
2.2核心力量對按摩師職業病的作用
按摩師在手法操作時,主要是靠下肢發力,經過髖關節、骨盆周圍肌群的協調用力傳導至軀干和上肢,再帶動保健按摩師的肩部關節、肘部關節、腕部關節協調用力來作用于按摩師的施術部位。在這整個過程中,按摩師核心部位力量的大小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如果按摩師核心部位的力量不足,就會導致按摩師下肢發出的力不能順利的傳導至他們的上肢;力量不足也會引起按摩師本人生理結構發生改變,進而影響到按摩師的身體狀況,出現諸如腰肌勞損、頸椎病等相關病癥。由此可見,按摩師身體的核心力量強大與否,與按摩師的職業病密切相關。

圖3 雙腿置于瑞士球上的支撐練習
2.3核心力量練習對按摩師職業病的防治
按摩師職業病的防治應從多個方面進行,如按摩手法、按摩姿勢的正確與否,按摩師的基本功,按摩師的自我放松以及按摩師休息時間的長短等。除了這些自我防治職業病的方法之外,按摩師核心部位力量的練習也是一種很不錯的職業病防治方法。按摩師在給別人做按摩時,其自身可以通過核心力量的訓練來加強自身身體素質的練習以達到防治按摩師職業病的目的。核心部位的力量在按摩師手法操作過程中起著連接下肢和上肢協調用力的樞紐作用。一方面,核心力量練習可以增強按摩師核心部位的穩定性。隨著核心部位肌肉力量的增加,按摩師在整個按摩手法操作的過程中能夠更加穩定有效、持久有力的達到保健按摩的目的。另一方面,核心力量練習可以增強按摩師核心部位的功能性[4]。核心部位動靜結合、徒手和器械相結合等多種訓練方式的融合有利于按摩師在手法操作過程中更加協調有力,同時也可以使得按摩師整個力量的產生、傳遞以及控制達到最佳的狀態。
針對身體核心部位所進行的關于力量、平衡、協調以及本體感受等能力的練習稱之為核心力量練習。核心力量練習的主要內容包括核心部位的穩定性練習以及核心部位的功能性練習兩大部分。接下來就介紹幾種比較簡單實用而且行之有效的訓練手段。
3.1核心穩定性練習
核心穩定性是指在運動時能夠控制核心部位肌群的穩定姿勢,為運動時上下肢的協調提供一個支撐,并且能夠共同協調控制上下肢的發力以及讓力量的產生、傳導以及利用達到最佳水平[5]。核心穩定性的練習是指針對核心部位的肌肉群進行的關于穩定、平衡、力量等基本能力的練習[6]。 它包括靜力性的徒手練習和動力性的徒手練習兩部分。
3.1.1靜力性的徒手練習
這種練習方法主要是以肢體遠端固定來進行練習。此類練習方式的目的是使受訓者最大程度地體會核心部位肌肉群的用力以及怎樣控制整個身體的起伏,此類練習方式主要涉及到核心局部穩定性肌群。現在這種靜力性的徒手練習已經得到廣大訓練專家、教練員、運動員的普遍認同,大多數人認為這種練習應該歸屬于核心力量訓練的最初階段[7]。
在訓練過程中,也可以根據訓練進度逐漸減少身體的支撐點來增加訓練的難度。在進行單個動作練習時,訓練量的大小以及訓練動作質量的高低是以支撐練習時間長短以及練習頻率來衡量的,例如剛開始練習的時間和頻率為3次/d、一次20 s×3組,如圖中的仰臥屈膝挺髖(A)、仰臥橋弓(B)通過半個月的練習之后能夠延長支撐時間維持在50s或1 min×3組時。練習時的動作難度即可變為雙腳單手支撐,后面再達到既定的支撐目標時,可再進一步增加動作難度,改為單腳單手支撐。也可如圖中(C)以及圖中(D)基礎上增加動作難度,在練習其他動作如側臥支撐和仰臥支撐時也是如此(動作如圖1)。
此方法主要是以靜力性的徒手練習為主,圖中的俯撐橋以及仰橋的靜力性練習,主要鍛煉的是背部肌肉和腹部肌肉的核心穩定性,并且能在一定程度上維持受訓者腰腹部正確的脊柱姿勢。在動作練習時要保持標準姿勢(如圖1),要注意不正確姿勢改變肌肉的收縮長度,從而導致練習部位長期勞損而受傷;每次練習之前要做好充分的準備活動;練習發力時盡量用腰腹部肌群進行發力,用力時注意力要高度集中。
3.1.2動力性的徒手練習
一般狀態下的動力性徒手練習與一般狀態下的靜力性徒手練習的不同在于動力性徒手練習是在近端肢體固定、遠端肢體不固定的條件下進行的。由軀干直接支撐,用肢體做相應的內旋外旋、內收外展以及屈伸運動。此種類型的練習主要目的是讓受訓者深刻體會核心部位運動時原動肌和協同肌的充分收縮以及拮抗肌的放松抑制,以便于充分的鍛煉受訓者的原動肌和協同肌。動力性徒手練習方法很多,現以仰臥兩頭起練習(圖2所示)為例加以說明。
進行單個的仰臥兩頭起練習時,以一個月為一訓練周期。第一周可以設定為20 s×3組,第二周設定為40 s×3組,后面兩周設定為1 min×4組進行練習。
在做仰臥兩頭起的練習時,雙手和雙腳應注意同時協調用力,盡量做到同起同落。保健按摩師在做該動作時應有意以腹部和腰部的肌肉進行收縮,腰部緊貼地面,以加強按摩師自身對于核心肌肉力量的控制。當受訓者的前期練習有比較明顯的效果時,可以適當增加訓練的負荷。
3.2核心功能性訓練
據了解,功能性訓練起源于美國的康復領域,后來陸續傳播至中國,現在已經應用于我國的競技體育領域。核心功能性指核心部位肌肉、關節、骨骼等所具備的固有的效能。核心功能性練習就是要充分發展核心部位各肌肉、關節、骨骼等固有的效能,讓核心功能性能夠得到最大程度地發揮。具體而言就是核心功能性練習不是單純強調肌肉數目的多少或是肌肉體積的大小,而是更加注重神經肌肉本體感受的發展,以便于核心部位各個部分的發揮達到最佳狀態。
瑞士球作為一種康復理療設備,被普遍應用于偏癱患者恢復平衡和運動能力之中。瑞士球能夠提供一個非平衡的環境,所以在核心功能性練習之中占據著重要地位。在利用瑞士球進行核心功能性訓練時,同樣也要遵循“循序漸進、適量負荷”等訓練原則。
3.2.1雙腿置于瑞士球上的支撐練習
開始時將雙腿并攏后放置在瑞士球上,雙手支撐在地面上,手臂與整個身體大致成90°夾角;軀干部位保持直立狀態且與地面平行,俯臥撐過程中保持身體姿態并控制身體核心區域穩定,保持脊柱正常中立位不要出現塌腰或弓腰等;保持均勻的呼吸,不要憋氣(如圖3)。
訓練以一個月為一個周期,前兩周練習時:第一周3~5次,一次6組,一組30s。第二周5~7次,一次6組,一組60 s。第三、四周時,一周4次,一次8組,一組60 s。
3.2.2雙手置于瑞士球上的支撐練習
起始時將雙手撐開置于瑞士球上,兩腳撐地,身體大致呈斜向上30°~60°角的范圍做俯臥撐運動。或者雙手不動,做斜向上的俯位高抬腿練習。如果要加大難度可以考慮在支撐腳上面也各放置一個小型瑞士球。
(1)核心部位是按摩師推拿按摩的軸心,核心區域即是按摩師發力與用力時承上啟下的橋梁。此部位核心力量的強弱不但影響按摩師工作的持久性并且還與按摩師用力的動作是否標準有緊密的關系。通過對核心部位的力量練習,可以使得核心部位的作用點更加穩固,對于全身動作的控制更加有力,對于按摩師綜合素質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義。進一步減小了按摩師職業病的風險,從而達到防治按摩師職業病的初步目的。
(2)強有力的核心肌群力量對于穩定脊柱、骨盆及身體姿勢,手法操作的協調穩定具有比較好的支持作用。通過核心力量的練習,提高了按摩師手法操作的近端核心穩定性,改善了肌肉末端的發力效果,減輕了腰部、肩部、頸部等用力部位的負擔,減小了按摩師職業病的發生幾率。從而為核心力量練習對按摩師職業病防治的可行性研究提供了有效依據,進一步證實,核心力量練習對于按摩師職業病防治具有可行性。
參考文獻
[1]郭勁.保健按摩師:自然主義療出健康[J].職業,2008(26):10.
[
2]趙曉虎,張勇.核心肌肉群剖析及核心力量練習方法綜述[J].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2011(3):115-118.
[3]馮建軍,袁建國.核心穩定性與核心力量研究述評[J].體育學刊,2009(11):58-62.
[4]劉慧.核心力量訓練對普通女大學生運動能力影響的實驗研究[D].西安:西安體育學院,2012.
[5]陳小平,黎涌明.核心穩定力量的訓練[J].體育科學,2007(9):1.
[6]汪斌,李訓普,卞振紅,等.高考體育核心力量訓練研究[J].考試周刊,2011(15):4-5.
[7]鐘少婷,韓春遠,劉書芳.女子400米運動員核心力量訓練研究[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12(1):46-49.
[8]王衛星,李海肖.競技運動員的核心力量訓練研究[N].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7(8):1119-1121,1131.
中圖分類號:G80-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6)05(c)-0019-03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16.15.019
作者簡介:①貴樹康(1994,4—),男,土家族,本科在讀,研究方向:運動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