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渝鎮
【關鍵詞】個性化 教育 實踐 探究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6)06A-0067-02
個性化教育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幫助學生發掘、形成和發展個性,使學生個性、潛能都得到充分、和諧、可持續的發展。學生的性格、家庭環境等種種因素決定了他們都是截然不同的有思想、有個性的人。我們的教育就是在尊重人的前提下,遵循教育發展的規律,尋找適合學生身心和諧發展的教育。下面是我進行個性化教育實踐的一個案例。
新學期,我接手六(1)班的數學課。剛開始上新課,全班學生都專心致志地聽課,積極地回答問題。但我注意到坐在第一排靠墻的一名女生不太專心聽課,老是低著頭在看什么。“該不是在看課外書吧?”我想,琢磨著先不點名批評她,弄清楚情況再說。
趁著布置同學們做練習的時候,我走下來巡堂檢查。我慢步輕聲地走到那名女生的旁邊,發現她還在低著頭入神地看書。我輕輕敲了一下她的書桌,柔聲說道:“同學,你做完課本‘做一做中的練習題了嗎?”她一慌,即刻抬起頭,把手中的書攤在桌面上,不好意思地說:“老師,我做完了!”我隨即拿起她攤在桌面上的書一看,是數學課本,但內容卻是下一課時的教學內容。我翻到上一頁,果然,那一課的練習題她已全部作答,略一看,都正確。我再翻看桌面上另一本《課堂作業》本,同樣,她提前做了老師未授的內容。我心里有了幾分底。
課后,通過與班主任交談,我初步了解到這名課堂上不太愛聽課的學生叫陳玲(化名),學習成績還算可以,就是性格稍內向,喜歡靜靜地看書,不愛與同學討論交流。
根據課堂觀察及側面了解,我心中形成一個初步的教育策略:陳玲,性格沉靜、靦腆,但愛學習,善于獨立思考,自學能力強。我要因勢利導,采取一系列個性化教育措施,充分挖掘、發展她的潛能,在她成才的道路上助推一把,使她走得更暢、更快、更遠。
策略一:了解學生心理特點,促進學生個性健康發展
教師應經常采用師生談心、心理疏導、個案研究等方式了解學生的思想、個性特點,然后進行分類指導,對癥下藥,及時引導他們走出心靈的迷宮,使學生保持積極健康的心理狀態,促進學生健康成長。課后,我找陳玲同學談心,一開始,她以為我會批評她不專心聽課,低著頭不敢看我。我示意她坐近一點,抬起頭來,然后親切、誠懇地說:“我們六(1)班大部分同學的數學基礎不是很好,所以老師授課時速度稍慢,像你這樣接受能力強的同學可能會感到重復啰嗦。因此,當你認為已經懂的地方可以不再聽,可以光明正大、挺直腰桿來預習或做練習!”老師的一席話,使她十分感激:“謝謝老師!不過有些問題我也不是全懂。”“那你就要把疑惑的地方畫出來,上課時特別注意聽,并大膽舉手提問,多與同學、老師交流你的想法,你的學習成績定會不斷提高。”我繼續鼓勵、引導她。她逐漸開朗起來,自學的時候一副津津有味的樣子,那是在享受學習的樂趣!
策略二:制定個性化教學目標,實現差異性發展
備課時,教師應依照教學大綱總體目標的要求,并根據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認真鉆研教材,吃透教材內容,從而制定出切實可行的教學目標及教學方法,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得到發展。設計教學過程時,我首先是精心設計“情境導入”,創設的“情境”力求真實、生動,貼近學生生活實際,易于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其次是巧妙地設置有梯度的練習,引導在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學會并掌握教學內容中最基礎的知識。對陳玲這樣學有余力的學生,則在每節的“基礎訓練”之后增加一兩道“拓展延伸”的題目,使他們進一步加深理解,拓展思維,提高能力。
策略三:轉變教師角色,打造民主高效課堂
民主平等的教育教學環境是促使學生潛力、個性獲得充分發展的客觀條件。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我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總是讓學生先預習,提出問題,討論交流。學生自己能學會的知識,我大膽放手讓學生自己解決;在學生都不能解決的情況下,我再指點、講解,然后歸納小結,梳理解決問題的方法。我十分注重學思結合,注重喚醒、挖掘與提升學生的潛能,激發學生獨立思考、勇于探索的學習熱情,最大效度地調動學生進行自主學習。課堂上,我特別關注陳玲同學的聽課狀態。遇到淺易的問題我就提問基礎差的同學,遇到難度稍大的問題我就有意叫陳玲來作答。有時候學生們還是不明白,我干脆叫陳玲同學上講臺當“小老師”,說說她的思考過程。這樣,不但訓練了她的邏輯思維能力,也鍛煉了她的表達能力和膽量。逐漸地,陳玲成為老師的得力助手,成為名副其實的“小老師”。
策略四:布置個性化作業,提高教育實效
課后做練習作業時,我對全班同學布置統一的習題,但是陳玲同學早已完成了,怎么辦?我給她開“小灶”,另外布置一些難度稍大的題目,單獨批改、輔導,經過有針對性的訓練,拓展了她的思維深度,發展了她的想象力,提高了她的解題應變能力。我常常為她的獨特解題方法而驚喜!我對全班同學說:“陳玲同學的課堂練習和家庭作業可以不交,因為它是值得信賴的‘免檢產品!”
一位名師說得好:只有讓學生自己學習才是最高效率的學習。首先我給予陳玲同學自由選擇的空間,讓她能以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從而使她的個性潛能得到更好的發展。其次我搭建平臺,創造陳玲與同學交流合作的機會,鼓勵陳玲大膽地將自己的思維過程展示出來,讓她在展示自我、享受成功的過程中增添了信心和動力。陳玲同學的自學勁頭更足了,自習課或課余時間里,陳玲聚精會神地自學下一章節的內容已成為她學習的一種新常態。
在我的鼓勵和指引下,陳玲同學進步顯著。上課時,她時而有的放矢地聽疑難問題的解答方法;時而認真看書思考;時而大膽舉手提出問題;時而輕松愉悅地做下一課的習題……她靦腆內向的性格有所改觀,臉上有了陽光與自信,經常主動與同學討論交流問題了。她的學習成績穩步提高,每次數學檢測,成績穩定在95分以上,期末考試更是獲得了滿分的優異成績。陳玲滿懷信心地說:“下個學期,我要競選當班長,幫助更多基礎薄弱的同學,把全班同學的學習成績提上一個新臺階!”
人的個性千差萬別、不可復制,教師在教育過程中細心發現學生的優秀個性并且對其加以培養,就會將這些優秀的個性逐漸發展成創新潛能。實踐證明,即使在辦學基礎薄弱的農村學校,只要教師肯蹲下來,用一顆童心觸摸孩子的世界,用一種欣賞的目光打量孩子的天空,就能發現某些孩子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優秀個性;只要教師因勢利導,制定出切實可行的個性化教育措施,就能充分挖掘并發展他(她)的潛能,培養出一個個出類拔萃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