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美茸
(黑龍江科技大學 管理學院,哈爾濱 150027)
?
農村文化基礎設施供給PPP模式研究
祖美茸
(黑龍江科技大學 管理學院,哈爾濱 150027)
[摘 要]文化建設是農村繁榮發展過程中的必要一環。農村文化服務體系不僅是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然而,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并不完善,無法滿足農民需求,其主要是受財政投入不足、專業人才匱乏等條件的制約,因此,應將農村基本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提上日程,充分利用各方資源,合理規劃,將PPP模式引入農村文化基礎設施供給之中,改善農村文化基礎設施供給不足的現狀,滿足農民的文化需求,提升農民的文化水平,對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農村文化基礎設施;PPP模式;供給
公私合作模式(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PPP),是指政府公共部門與私營部門為提供公共產品和服務而建立的合作關系,其是公共基礎設施中的一種項目融資模式。在該模式下,鼓勵私營企業、民營資本與政府進行合作,參與公共基礎設施的建設。在這種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模式下,公共部門可以借助私人部門的資源優勢來獲取那些只靠公共部門本身無法獲取或獲取成本較高的公共物品,這種公私合作伙伴關系通常是通過正式的合同來維持運行的。PPP模式在緩解政府財政壓力的同時又將充滿新鮮血液的私人部門納入公共服務體系,不僅使私人部門實現了企業利益目標,還增強了企業的社會責任感,在此過程中,也提高了資源使用效率。
2.1農村文化基礎設施供給受重視程度不足
政府對其重視程度不高是農村文化基礎設施供給不足的最重要原因。長久以來,政府對農村地區的關注點主要是在經濟發展上,大部分集中于農民的物質需求方面。而在精神層面上,農民對文化產品同樣具有消費需求,這是農民在需求層次上的提升,是物質需求被滿足之后的首要需求。在改革背景下,經濟飛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今非昔比,農民的空閑時光也被文化汲取所占據。農民對文化的渴求度達到了新的高度,但政府出臺的方針政策還僅限于滿足農民的物質需求,這就導致農村文化基礎設施供給中資金匱乏,供給機制不暢等。
2.2農村文化基礎設施供給缺乏長遠的規劃
作為一種“軟件”服務,在受重視程度上,農村文化基礎設施比不過物質基礎設施。目前,大部分農村文化的供給更多地側重于“授人以魚”的方式。這種文化服務供給方式在短期內可能暫時地滿足了農民對文化的需求,但基于長遠發展角度,這仍然未能解決農村文化基礎設施供給匱乏的問題。因為農民對文化的需求是持續而隨時發生變化的,暫時性的文化輸送只能滿足某一階段內農民對文化的需求。現有的農村文化基礎設施利用率低,有的甚至成了一種文化產品的擺設,在文化供給方面,政府所獲得的邊際效用價值較低。因此,立足長遠,對我國的農村公共文化產品供給進行長遠規劃,逐步建立一整套連續的、持久的農村文化服務體系,從而滿足農民對文化的消費需求。
在農村公共產品供給方面,PPP模式還屬于新生事物,尤其是在農村文化基礎設施供給領域,鮮見實施。因此,可以選擇將先試點再逐步推廣的方法運用到農村文化基礎設施PPP模式供給中。筆者認為,可以選擇東部經濟較為發達的農村地區進行優先試點。PPP模式的具體實現形式有很多種,根據PPP項目的分類,主要有外包類、特許經營類和私有化三大類。通過比較分析,筆者認為農村文化基礎設施的供給更適合選擇特許經營類PPP模式。特許經營類的PPP項目由公私部門共同出資、共擔風險、共享收益。在特許經營類PPP模式下,在項目具體實施過程中,根據收支情況,私營部門須向政府支付一定的費用作為補償性特許經營費。因此,公共部門需在滿足私人部門利益的同時又能維持項目產品的公益性,所以,政府的執政水平與管理能力備受考驗。
4.1把握三項基本原則,慎重選擇私人合作伙伴
根據國外相關經驗,以下三個基本原則是公共部門選擇私人合作伙伴時所要遵循的。第一,項目信息透明化;第二,競爭過程公開化;第三,程序規范化。
4.2建立健全PPP項目全程監督評價機制,提高供給效率
健全的監督與評價機制是提高公共產品供給效率的必要條件。保障建設資金的高利用率以及確保公共物品提供者的社會責任感,是在PPP模式下保障農村文化基礎設施供給的重要前提,因此,要健全農村文化基礎設施供給的監督機制,建立有效的評價體系,提高供給效率。
4.3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充分發揮政府職能
PPP項目中各參與方的行為應靠政府制定的相應法律法規來約束。政府應從農民的根本利益出發,確保農村文化基礎設施供給過程中的公平,公正,公開,維護文化基礎設施PPP項目的正常運行。
主要參考文獻
[1]李斌.PPP模式在我國基礎設施類公共產品供給中的運用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09.
[2]林燕玲.“公私伙伴關系”模式——中國農村基礎設施供給的新選擇[D].廈門:廈門大學,2008.
[3]唐祥來.公私伙伴關系:農村公共產品供給模式的現實選擇[J].吉林工商學院學報,2009(1).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12.097
[中圖分類號]D422.6;G2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0194(2016)12-0146-01
[收稿日期]2016-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