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勇,張 徐
(廣州城建職業學院,廣州 510925)
?
“四位一體”校企協同育人模式新探
——以高職經管類專業創新創業教育為例
王 勇,張 徐
(廣州城建職業學院,廣州 510925)
[摘 要]本文以高職經管類專業的創業教育為例,依托校企合作搭建育人平臺,從理論與實踐兩方面入手,大膽推行教學改革實踐。提出一套具體可行的校企協同育人模式,從學生入學到畢業,將綜合素質、創新創業能力、模擬經營實戰、培訓與社會實踐相結合的“四位一體”教學模式。塑造學生扎實的專業素質和較高的綜合素質,培養以創新創業為主的綜合能力,通過“把企業搬進校園”的校企協同模式對學生進行專業模擬實戰,通過社會培訓與政策對接促進學生成功就業與創業。
[關鍵詞]四位一體;校企協同育人;高職;創新;創業
高等教育的任務是培養具有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高級專門人才,廣大高校也在通過不同方式對學生的素質教育進行研究、實踐和改革。本文以廣州城建職業學院經管類專業的創業教育為例,將綜合素質、創新創業能力、模擬經營實戰、培訓與社會實踐相結合的“四位一體”的育人項目融入到學生在校期間的各個階段和教育教學環節。
“四位一體”即素質、能力、模擬和實踐4個要素組成一個協同育人體系。其中素質的塑造包括專業素質和非專業素質兩個方面,能力的培養包括創新能力、創業能力、領導力、組織力、執行力、自省力及內化力7個方面,模擬訓練包括公司運營綜合實戰、公司創業實戰和企業經營沙盤實戰,實踐包括社會培訓、政策對接、創業計劃制訂與實施、成功實習、就業創業等方面。
1.1培養扎實的專業素質要扎實,較高的綜合素質
廣州城建職業學院經管類專業創業教育,在素質塑造方面,注重專業素質與綜合素質并重。創新創業教育不能夠脫離專業,亦不能離開綜合素質的培養,只有將專業與綜合素質相結合,才能將創新創業教育和引導轉變為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并通過課程開發及學生潛力的挖掘,專業的實戰實訓,各種素質拓展的內化提升,才能塑造和提升高校畢業生的創新創業能力。
素質有很多種,但不是每一種素質都對個人的發展起作用。這里說的素質是指與個人的發展方向一致或相關的素質,也可以稱之為“成功素質”。成功素質的內涵包含著觀念、品格、知識、能力和方法5個維度。
通過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的方式,著力塑造學生的成功素質,主要通過對學生的專業理論知識教學提升學生的專業素質,通過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及社團活動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結合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培養與學生職業發展方向相一致的扎實專業素質與較高的綜合素質。這里所說的綜合素質,包括學生的演說能力、寫作能力、交際能力等。

圖1 “四位一體”校企協同育人模式的框架和內容
1.2注重能力培養
能力培養主要指學生“兩創五力”的培養,“兩創”指的是創新能力和創業能力,“五力”指的是領導力、組織力、執行力、自省力和內化力。
創新創業能力是核心能力,但是僅僅只具備這種能力是遠遠不夠的。創業是需要團隊的,因此要著力培養學生在團隊中的領導力、組織力和執行力。而對于創業來說,所面臨的都是新事物,一開始摸著石頭過河難免會出現這樣或者那樣的差錯,那么就需要時刻提醒自己,做到一日一省,甚至可以將這種自省力稱之為“成功內省”。成功是經過無數次自省之后才能夠達到的,因此內省力應該作為一種重要能力被開發和培養。在進行創業教育的同時,解決好教與學互為主客體的關系,在這個過程中,要著力培養學生的內化力,學生將所學所練內化為自己的素質和能力,將好的理念和方法學以致用轉化為自身所得,必定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好效果。

圖2 素質的內涵與外延
1.3“把企業搬進校園”,開展虛擬仿真實戰訓練
推行“把企業搬進校園”的“與企業無縫對接”的模擬實戰。在校企合作,產學融合的框架下,通過開展現代公司實戰系列課程,進行《公司運營綜合實戰》和《創業實戰》課程的教學,以及跨專業綜合實戰教學,把企業搬進校園,把虛擬商業社會環境搬進校園,讓學生充分地走上真實模擬的崗位進行實戰訓練?;趯I與崗位的企業經營業務及流程的實戰訓練,針對不同的專業、崗位,通過校企協同建設搭建實戰育人平臺,讓學生在校期間就能夠通過自己的職業取向和職業興趣選擇適合自己的崗位進行基于專業領域并能夠與經濟社會各業務崗位無縫對接的業務實戰訓練。
通過《公司運營綜合實戰》和《公司創業實戰》兩門課程,對經管類學生進行創新創業教育,從創業感知、項目選擇、團隊組建直到商業模式的設計以及公司的成立及運營,一系列模擬的實戰訓練,讓學生模擬“真刀真槍”的商戰環境,將成功素質的塑造與“兩創五力”的培養落到實處。
1.4實踐是檢驗學習的唯一標準
在實踐方面,基于以上素質塑造、能力培養及實戰訓練之上,對于學生進行創業指導,對有創意可行性強的項目進行孵化,指導學生在在校期間及畢業后開展創業實踐,成立自己的創業團隊,創辦自己的企業,或者加入新創辦的企業進行創業管理實踐。學生通過社團的形式開展各項創業活動,如校園跳蚤市場、營銷實訓、開發項目入駐創業孵化基地、網店運營及創業大賽等。創業培訓、政策宣傳以及項目的啟動與落地,這中間都體現了創業教育的孵化功能及學生的實踐功能。
當然,實踐最主要的形式是通過促進學生頂崗實習、成功就業或成功創業來實現的,學生在校期間的理論知識與實操技能的學習目的是要學以致用,實習、就業和創業就是最好的實踐機會,也是高校教育工作努力的目標所在。
2.1低年級通識素質拓展提升成功素質
成功素質的塑造主要是在大學一年級對學生進行具有通識教育意義的成功素質的培養。在具體實施的過程當中,會通過與用友新道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合作開發的創業實戰課程平臺,對一年級學生開展創業通識課程的教學。通過創業通識課程的教學,提升學生專業與綜合素質。既通過校企合作開發的先進的教學平臺,也利用用友公司企業的優勢資源,促使校企協同育人模式得以實施。
專業素質主要通過專業課程的理論講授與實操,以及在實戰訓練階段中理論知識的應用來培養。專業素質不僅要求學生理解和掌握專業的課本知識,還要通過實操和模擬實戰訓練達到學以致用的目標。通過學習與動手操作將理論知識內化為自身的專業素質。那么通過校企協同育人平臺,可以充分利用實訓室的各項硬軟件設施,開展諸如會計電算化、企業ERP實訓、公司運營綜合實戰、創業實戰、營銷實訓及商務談判等實戰訓練。
在綜合素質培養方面,通過學生自發成立的創業類學生社團,通過創業計劃大賽、跳蚤市場、模擬公司大賽等專業類活動的組織,學生豐富多彩的各項課外活動的組織以及素質拓展培養學生較高的綜合素質。綜合素質包括學生的演講與口才、人際交往、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等多方面的能力。通過各項課外活動及素質拓展培養學生較高的綜合素質。
2.2中年級素質測評與社團活動鍛煉能力
在大學二年級階段,主要培養學生的“兩創五力”即創新創業能力、組織力、領導力、執行力、自省力與內化力。開展這7種能力培養需要依托能力訓練計劃和學分置換計劃,能力訓練計劃主要通過社團活動和素質測評來進行,學分置換計劃就是通過學生專業領域的能力提升和非專業領域的能力提升來認定的,并給予學分認定或置換。
學生組織和參與校內校外各項活動,營造了學校的創業氛圍,學生的創業意識得到了激發,學生的創業思路得到了啟迪。無論是與本地社會生產發展與精神文明建設的結合,還是類似于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創業孵化基地的實訓、創業社團活動等,學生對創業類的活動都表現出極大的熱情,依托創業活動,教師對學生的興趣進行引導,張揚學生的個性,通過通識培養和精英指導相結合的“99+1”的人才培養模式,對學生進行分類指導,激發學生個性化的思維,為學生的學業成功、就業成功、創業成功和事業成功埋下種子。
2.3高年級仿真模擬引導實戰訓練
①搭建從“成功素質—‘兩創五力'—模擬實戰—創業孵化”的遞進式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促進企業兼職教師到校擔任創業導師,建設成一支“上課堂為名師,下企業為好手”的優秀雙師專兼職教學團隊;②實現“創新創業對接產業”,課程創新主動對接建專業,實現跨學科跨專業的協同融合,提升學生綜合職業技能;③將現代信息技術及翻轉課堂教學手段運用于創新創業人才培養,以平臺建設為抓手,校企協同開發創新創業類微課、幕課,實現課后線上學與課上線下習的翻轉。
積極打造“校內+校外”校企聯動頂崗實習模式,按照“把企業搬進校園”的理念,營造虛擬商業社會環境,積極建設校內創新創業的生產性實訓基地,以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建設為契機,引企入校、引項目入校,校企共建,有效解決校企合作動力“瓶頸”。
2.4成功就業、創業促使實踐落地
高校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培養人才,因此檢驗高校人才培養主要指標就是看畢業生的就業質量。高校應充分利用在校期間的培養及畢業頂崗實習,使學生成為搶手人才,促進學生成功就業。通過創業培訓,促進學生成功創業。讓素質塑造、能力培養、模擬實戰最終都通過就業與創業實踐最終落地。
對于創業教育來說不能無所作為,但也不能急于求成。首先從教育理念上進行研究突破,形成系統的理論框架之后,再通過硬軟件的建設,搭建創業教育與實踐教學的平臺,這樣才能為創業教育營造適宜的生存環境。通過“四位一體”校企協同育人平臺的搭建,以及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筆者將創新創業教育歸納總結為:“理念掌舵,硬件護航,導師引路,模式創新?!?/p>
主要參考文獻
[1]趙作斌.大學成功素質教育理論與實踐[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9.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12.176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0194(2016)12-0252-02
[收稿日期]2016-05-12
[基金項目]2014年度廣東省高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項目(20140 1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