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部
【摘要】在當今的語文課堂教學中,學生和教師在互動交流方面還存在很多不足,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也比較少、師生互動的存在機械性等問題依然存在,如何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是重點問題。
【關鍵詞】初中語文 課堂教學
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互動的有效性就是要求教師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構建科學合理的互動教學模式,以學生為主體,從而建立適宜、和諧、積極的師生互動語文課堂教學環境,從而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自主性,不斷提高學生整體的語文素質。在這個過程中還要注意觀察語文課堂師生互動的低效和無效的現象,不斷優化教學互動的對策,使得學生能夠充分展現個性,不僅提高了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效率,而且還能夠構建積極、和諧的師生關系,形成多方位、多層次、多形式的教學互動模式,獲得良好的、有效的教學效果。
一、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互動低效的原因分析
1、初中語文互動的內容呈現出表面化的特征
課堂互動是要促進學生思考,激發學生的認知沖突,引導學生用已有的知識解決問題,但是在實踐教學中課堂互動一方面成為一種形式上的答案驗證或者說課本知識點的尋找,這種現象不僅存在于傳統課堂,更存在于新課程改革的課堂教學中。例如,教學《濟南的冬天》時,教師將互動問題設置為作者是(),原名(),字(),現代著名作家。這樣的課本知識查找,初中生甚至不需要學習新的知識便可以快速在文中找到答案。而“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曬著陽光,暖和安適的睡著了”使用了怎樣修辭手法的類似問題是一些初中生已經早已掌握的知識點,上述兩個問題的共性在于雖然以問題的形式存在,也可以組織學生展開互動學習,但是因為未高于學生現有知識水平和學習能力,使得問題成為一種機械的問答,沒有引發思維和思想的碰撞。另外,是互動問題的形式化回答,在公開課中一些教師為了強化課堂教學效果通常出一些開放性問題引導學生回答,以符合新課程背景對學生知識和能力并重的全面發展,但這些問題通常是已經通過事先的討論或者教師已經給予相對固定的答案抑或教師指定學生在準備,這樣的互動問題是一種形式化的互動。
2、初中語文教學中互動角色的被動化
互動是平等的互動,人人都可以發言,每個人的觀點只有不同沒有對錯。但是在實際教學中,教師仍然是互動教學的主宰者。新課程引導建立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引導激發學生的討論,使課堂成為活的課堂,初中語文教學的改革要順應其趨勢,讓學生由課堂的無聲被動狀態向有聲積極的狀態轉化,這是一種好的趨勢,是初中語文課堂改革的動力。在實踐中,某些教師卻歪曲地理解學生的發聲權,學生可以互動,但互動的時間和互動的內容由教師決定,互動內容的評價教師也可以決定,教師通過縮短互動時間、給予自己認為正確答案的學生展示權及對這些所謂正確答案的表揚,使自己的思想仍在班級互動中占據主導地位。這就使得課堂教學的主體———學生,在互動過程中仍然處于被動局面,語文知識的學習仍然停留在知識層面的記憶而沒有關于學習能力的提高。
二、實現初中語文課堂的教學互動模式的策略
1、增強語文課堂上師生的互動意識
在語文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將更多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改變過去單一、呆板的課堂互動形式,在學生自主學習的基礎上可以增加小組討論的環節,增強師生互動的課堂效果。在這一過程中教師不再是簡單的課堂管理者,而是成了師生互動環境的是創造者和引導者,充分認識到學生在互動交流中也是存在很大的能動性的。教師提出問題后,需要留給學生相互討論和獨立思考的時間,然后根據學生的回答開展互動交流,教師總結學生的看法,指出學生理解存在誤區的地方,鼓勵學生進行開放性的解答,實現師生互動課堂的學生的主體性。
2、知識結構互動
知識結構的互動指的是通過對已經學過的舊知識的回顧、延伸來引入新的知識,使整個學習過程帶有連續性。讓學生在學習中做到“溫故知新”,已經掌握的知識不僅能夠對于學生學習新知識起到有效的輔助作用,同時,也培養了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實現學生能力與知識的同步增長。在實現教學互動模式的時候,不僅本學科的知識可以形成互動,與其他學科的知識形成互動也是經常被使用的教學方法。比如,在學習《三峽》這一課的時候,教師可以對不同年級學生知識儲備進行判斷后,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聯系三峽的建設過程、三峽建設的背景、三峽建設對我們生活的影響、建設三峽運用了哪些科學技術以及三峽建設中發生的故事等等進行互動,這樣的教學手法使得不同科目的知識形成了一個大的知識網絡,知識與知識之間也形成互動模式,增加了各學科之間的相互聯系,提高了學生掌握知識的能力。
3、利用現代技術激發學生互動學習興趣
提高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互動有效性還要利用現代技術激發學生互動學習的興趣。比如有的教師在互動教學中引進多媒體技術,聲情并舉,圖文并茂,把學生的學和教師的教結合起來,使得教學更加和諧。這些現代技術的加入不僅豐富了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形式與內容,還可以將非傳統的教學資料大量地呈現在學生面前,為互動教學帶來逼真、高效的學習環境,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如在學習《蘇州園林》一課時,學生們由于缺乏對蘇州園林美景的感性認識,難以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于是筆者就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們播放了許多蘇州園林的圖片,面對著如此美麗的景色,學生們的興趣全被激發出來了,之后再進行課文的學習,這樣的互動教學不僅為學生們學習營造了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還大大提高了學生們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也提高了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互動的有效性。
總之,老師和學生是課堂教學中永恒的主角,師生互動是順利開展教學活動,優化教學效果的關鍵因素。如何實現有效的師生互動是一個極具研究價值的重要課題,還需要廣大老師積極的探索,不斷在實踐中反思總結。通過一些可行的方式,讓學生愿意與老師互動,在老師的引導下,在與老師有效的交流與互動中,完成知識、技能和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1]陳雪潔.傾聽另一種花開的聲音——淺談初中語文課堂的有效互動[J].文教資料,2008(17).
[2]秦愛玲.淺談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師生互動[J].新課程(中學版),2009(8).
[3]陸兵.新課程背景下的初中語文課堂互動[J].語文教學與研究,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