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榮剛
【摘要】周立波的海派清口以一種清新獨特的藝術形式寓教于樂。對理論性、思想性較強的政治課教學應該創造性地運用語言的藝術,使之生動形象、幽默風趣,展現教師的人格與魅力,使政治課充滿藝術魅力,實現政治課教學的藝術化。
【關鍵詞】周立波 思想政治課教學 語言
近年來,周立波和他的海派清口以一種清新獨特的藝術形式贏得了廣大觀眾的喜愛,以至成為一種文化現象引人關注。我喜歡看《周立波秀》,周立波的東西很輕松,很多很平常的事,在他的嘴里說出來都很有趣,能說到人的心坎里,引起大家的共鳴。據統計,一場演出的笑聲超過500次,掌聲也有200次左右。由此想到政治課教學語言。師欲善其教,必先美其言。尤其是對理論性、思想性較強的政治課堂,教師的語言藝術直接決定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下面談談自己對政治課教學語言藝術的幾點體會。
一、生動形象的政治課教學語言。
周立波臺詞充滿了海派思維和豐富想象,如“去年股市是腦充血,充發充發,就半身不遂了”;“這30年,2只輪子少了,4只輪子多了,原來坐出租的是大戶,現在坐出租的算散戶”。
我講到股票、股市時把周立波的這些生動形象的語言穿插進去時,學生哄堂大笑,在笑聲中使學生掌握了這些基本概念。生動形象的語言就是寓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于具體形象的事例、情節之中,使枯燥的概念生動化,深入淺出,通俗易懂,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師要廣采博聞,和教材密切聯系的笑話、故事、格言、成語、民間諺語、歇后語等均可引入課堂,隨心所欲,調動自如,游刃有余,以塑造形象,創造氣氛。
二、幽默風趣的政治課教學語言
"幽默是一種狀態,幽默也是一種實力。"周立波的幽默特點在于:他或他的智囊團把本來已經很老的東西,通過他們的思維策劃翻新;把現在很新的東西,按照一定的關系結合串在一起,在通過周立波的全身(口,手,動作,形象)組織表達出去。在節目中,周立波置身于他所特有的詼諧幽默的修辭模式之中,對現實新聞事件和新聞現象進行了諷刺與調侃。對于看慣了“以正面報道”的電視新聞的觀眾而言,無論是其播報新聞的方式,還是他對新聞的評論與解讀,時常說到觀眾心坎上,讓人既“解乏”、“解悶”、又“解氣”
幽默風趣的語言能緩和緊張氣氛,緩解對立情緒,創造一種使師生雙方心理舒暢的教學環境。語言的趣味性是使教學語言產生魅力的重要元素之一,其作用就像菜肴里的鹽。枯燥乏味的語言如同一盤忘記加鹽的菜一樣破壞著食欲,不論其營養價值多么高,總是淡而無味,食如嚼蠟,不會膾炙人口。幽默是教師智慧、學識、機敏、靈感在語言運用中的結晶,是一瞬間閃現的光彩奪目的火花,是性情豁達,思想樂觀的自然流露,是一種健康而完備的精神狀態,也是構成優秀教師品質的一個要素。語言的刺激影響著情緒的變化,而情緒又可調節和影響人的認識過程。所以,人們在良好的情緒狀態下,思路開闊,思維敏捷,解決問題迅速,而心境低沉或抑郁時,則思路阻塞,動作遲緩,無創造性可言。講話幽默的教師,不但會給學生增添快樂,在談笑風生中領略知識的真諦,而且也會使自己的語言具有誘人的魅力。因此,學生十分歡迎具有幽默感的老師。只要有心,幽默無處不在。政治課涉及面廣,會有更多的發揮余地。因此,幽默是使教師教學語言生動的法寶之一。它簡捷明了,能表達出深刻的內容;它令人捧腹,課堂上師生開心一笑,大家心情愉悅,教學效果更佳。如我在講“不同人對同一事物有不同意識”這一哲學觀點。
語言的幽默風趣,不是海闊天空,一定要恰如其分。如果只是為了追求笑聲,而牽強附會胡亂聯系,那就把幽默庸俗化了。只能是嘩眾取寵,得不到應有的效果。
三、課堂教學語言要展現教師的人格與魅力
海派清口作為一門語言藝術,其成功之處在于表演者能夠及時準確地捕捉和把握當下社會生活的熱點和焦點問題,以老百姓喜聞樂見的語言藝術形式,以輕松詼諧的表達詮釋了海派文化的魅力,以犀利睿智的語言道出了思想的深度,從而引起觀眾的共鳴。
語言作為思想的載體,在課堂教學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課堂是一個心理場,有不同的心理鏡像在課堂中活動。教師不僅要關心學生的學習,更應關心學生的心理狀態。教師的語言、體態,每一句話、每一個眼神、每一個細微的動作,都可以拉進與學生的心理距離。優美的姿態、表情、動作等體態語言同樣能增強政治課的魅力。對于學生的回答,我總能以期待的眼神回望學生;在學生進行列舉的時候,我總能扳手指給他盤點等,實踐證明,教師細微的動作,不僅能傳達尊重、關愛的信息,還能給學生無言的鼓勵。所以,體態語言,應滲透在教學語言中。這是個人特色、個人魅力的體現,更是一堂和諧的政治課不可或缺的因素。語速的調整,感情的交融。教師語言應盡量做到高低起伏,長短結合,疏密相間,快慢適宜,隨著教學內容和教學實際的需要時輕時重,時緩時急,抑揚頓挫,有板有眼,錯落有致,聲情并茂,有一定節奏感和旋律美,和諧動聽,使學生聽起來舒服悅耳,精神飽滿,興趣盎然,津津有味,其優勢興奮中心能隨著教學語言的聲波和聲調不斷得到調節、轉移和強化,提高教學效果。相反,平鋪直敘的語調,波瀾全無的情感,只能讓課堂成為一潭死水。此種狀況下的師生,即使面對面,也如背靠背,更談不上“師生平等對話了”。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動于衷而言于表”,所以,教師的課堂語言應充滿感情,讓感情成為師生雙邊活動的紐帶,成為課堂教學的靈魂,從而打動學生。
總之,在政治課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發揮語言功能,用語言的力量“駕馭”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而語言是教學過程中情感交流和知識傳承的主要工具和手段,因此,教學的藝術很大程度上體現為教學語言的藝術。對于政治課教師來說,要想改變政治課堂枯燥、抽象、沉悶的舊貌,使政治課充滿藝術魅力,就必須努力創造自己的語言風格,塑造自己的語言形象,提高自己的語言修養和品位,創造性地運用語言的藝術,實現政治課教學的藝術化。
【參考文獻】
《巧用鮮活事例,激活哲學課堂》作者: 杜林森
《教師語言藝術》作者:郭啟明語文出版社
《一堂課的靈魂--教師的語言藝術》作者:王向陽 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