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瑞寧
【摘要】學生對其學習的自我管理是學生學習能力的主要方面,是影響學生學業成績的關鍵因素。本文從四個方面入手探討小學生數學學習中自我管理能力的培養,以期提高學習效果。
【關鍵詞】自我管理 學習效果 知識 策略
小學生數學學科自我管理能力,是指學生為了保證數學學習的高效和成功,在整個數學學習過程中,將數學學習活動作為意識對象,對其進行積極主動的計劃、檢驗、調節和管理,從而實現目標的能力。因而,數學學習中具有一定的自我管理能力便成為提高學習效果,獲取學習成功的保證。
一、指導學生學習自我管理的知識和策略
培養小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應該指導學生學習自我管理的有關知識和策略,提高學生對自我管理的認識,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積極性。
自我管理知識方面,教師要讓學生初步了解:自我管理知識包括關于學習主體方面、學習材料與學習任務方面、學習策略方面的知識。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自我管理策略的教育時,應讓學生明白在數學學習中自我管理的內容有哪些,應該怎么做?然后教師根據實際情況,在不同階段指導學生有重點地學習其中一個或兩個策略,逐步達到學生對各種策略都能比較自如地操縱,促進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的形成和提高。
二、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實現學生的自我管理
美國教育家埃德加·富爾說:“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自主學習是與傳統的接受學習相對應的一種現代化學習方式,以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通過學生獨立的分析、探索、實踐、質疑、創造等方法來實現學習目標。在課堂管理中,教師應從以下四個方面來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1.激發自主學習的動機。艾弗森等人指出,讓學生參與并激發學習的內部動機的課堂是有效課堂管理的關鍵。學習動機是指直接推動學生進行學習的一種內部動力,是激勵和指引學生進行學習的一種需要。教師要展現熱情與關心,對學生有充分的耐心,并利用期望效應科學有效地強化、鞏固和發展學生的學習動機。
2.創設自主學習的條件。要讓學生自主學習,首先課堂教學設計要為學生提供充分發展的空間和機會,其次要有一個動態的教學過程,在此過程中激發學生的各項思維活動,最后要對學生進行肯定的激勵性評價。
3.提供自主學習的形式。給學生提供最大化的參與機會,讓學生動口動手動腦,做到:特征讓學生觀察,規律讓學生發現,思路讓學生探索,方法讓學生推導,難點讓學生突破。
4.提供知識延伸的機會。引導學生進入廣闊的知識領域,學生知識的豐富和視野的開闊會使學生的求知欲更強烈,會使學生變得更加“樂學”、“樂問”,從而將被動學習慢慢地轉化成主動學習。
引導學生自主管理,既是課堂教學管理的目標,也是課堂教學管理的歸宿。真正有效的課堂管理是學生自我的內在管理,只有使教師的課堂要求內化為學生自己的自學行為,才能達到最優的課堂管理效果。教師要從知、情、意、行方面引導學生實現自覺、自強、自理。首先,要求學生正確評價自己,確定自我管理目標,培養自我管理意識;其次,磨煉學生的意志力,實行自我監控;最后,讓學生參與課堂規則的制定,主動進行自我管理。
三、培養學生自我提問的能力
實踐證明,通過自我提問法的訓練,讓學生有計劃地對自己進行自我管理的練習,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自我提問習慣,能有效地提高學生自我管理的水平。因而,教師應該指導學生逐步學會自我提問法,促進學生自我提問能力的提高。比如:
1.制訂學習目標時,學生要有意識地問自己:我本學期的學習總目標是什么?總目標可分幾個階段實施?達到目標需做哪些方面的努力?
2.探究學習策略時,學生要問自己:解決這一問題,可采用什么策略?我已經學會哪些策略了?我能學到什么新的策略來解決問題呢?
3.分析學習內容時,學生要問自己:這是哪方面的學習內容?關于這一內容,我已經知道了什么?哪些是新的?新知與哪些舊知是有密切聯系的?
4.投入學習情感時,學生要問自己:我能完成這一任務嗎?我在學習時能做到專心致志嗎?在學習活動中,我最開心的是什么?我最擔心的是什么?
四、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自主學習就是自我管理下的學習,在數學教學中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積極投入學習過程中,有利于自我管理能力的培養。
1.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由于受學生認知規律的制約,學生在認識活動中主動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是有一定難度的,這就需要教師給予必要的引導和幫助。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從學生的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生動的學習情境,促使學生從情境中收集數學信息、發現和提出問題,從而更加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探索活動中。
2.鼓勵思考,主動探究
學生提出數學問題后,教師鼓勵學生獨立思考,主動探究,利用自己原有的知識和經驗積極地猜想,努力形成各自解決問題的策略。在課堂上,教師應為學生提供思考、提問、討論等實踐自我管理的機會。如:綜合實踐活動“粉刷墻壁”,制訂方案前,鼓勵學生思考:粉刷墻壁涉及哪些數學問題?學生通過思考、討論得出要考慮的問題,如:哪些面需要粉刷?粉刷的面積有多大?選擇什么價格的涂料等等。然后,引導學生根據問題,調查信息,加工信息,計算求解,制訂方案。學生在整個活動的過程中,主動探究,思維活躍,加強了自我管理能力。
3.充分交流,適時點撥
由于數學學科的抽象性,學生在學習中經常會碰到各種各樣的困惑。教師應該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適時點撥,幫助和指導學生努力尋求解決問題的策略,促進學生有效地學習。如:教學《3的倍數的特征》時,教師提供1~100的表格讓學生去觀察,引導學生猜想,并加以驗證。當理解3的倍數的特征為什么是各個數位上的數字和是3的倍數有困難時,教師適時讓學生用擺小棒幫助其理解規律,并溝通和2、5倍數特征的相同點。這樣每個學生在討論交流中學會了交流的方法,教師的指點在學生的自我管理中得以實現,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得到鍛煉,學習效果自然也就提高了。
【參考文獻】
[1]劉德宏.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幾個誤區及對策[J].基礎教育研究,2006,(1)
[2]當前課程改革背景下課堂教學的問題與反思[J].課程.教材.教法,2006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