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艷紅
觀察是寫作的重要步驟,是一種積極的智力活動,是發展智力的重要途徑。觀察也是知覺的一種特殊形態,是有目的地去認識某一對象的知覺過程。觀察的積極性、主動性如何,是影響學生觀察力發展水平和速度的重要因素。沒有主動性和積極性,學生就不能正確對待觀察,就很難養成處處留心生活,勤于觀察的習慣。
一、培養學生的觀察興趣
(1)要觀察的對象是繁雜的、多方面的。例如觀察一些自然現象、科學現象、社會現象,觀察我們的日常生活,特別要注意觀察人,觀察人的外表、言行,以此來了解人的內心世界,了解人的思想感情的變化。例如,偉大的無產階級作家、前蘇聯社會會主義文學奠基人高爾基,就是一個喜歡并善于觀察的人。他經常把社會上形形色色的人物作為自己未來作品中人物的模特兒,不但仔細地觀察他們,而且簡直是在偵察他們。有一次,高爾基在一個破舊的飯店里見到一個穿綢上衣的人,引起了他的好奇心。他忘掉了自己在趕路。一直跟蹤那個人穿大街、走小巷、然后又跟著他去教學的學校,包羅萬象,凡是我們見到的都應該認真仔細地觀察,由表及里,由淺入深,從中挖掘事物的本質,挖掘事物的意義,以及我們由此而產生的聯想和對它深化的認識,并從中受到啟發、教育。總之,觀察就要有所收獲。
(2)引導學生觀察他們最喜歡、最熟悉的事物,充分調動他們觀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一般來說,直觀、具體的事物,生動活潑的目標,形式新穎,色彩艷麗的對象,最容易引起學生的注意。教師要善于針對這一特點,根據學生的知識水平,圍繞教學目的和習作訓練的重點,給他們提示一些具體的范圍,指導他們自覺地觀察自然現象,觀察社會生活,如名山大川的壯麗風光,小丘溪流的秀麗景色,朝霞落日的奇觀,春雨瑞雪的美景,雞狗貓兔的生活習性,桃李杏梨的生長變化,沸騰的勞動場面,安靜的學習環境,熱鬧的集市貿易,歡樂的節日氣氛……這些都能引起學生的觀察興趣。
教師還要注意深入學生生活,隨時了解他們的興趣愛好,鼓勵他們觀察自己最喜愛的事物。例如,我發現本班學生在河邊撿了一塊形狀奇特的小石子,同學們很感興趣,圍著石子議論這樣的石子。星期天,我帶你們去河邊玩。一邊觀察,一邊挑選,看誰撿的石子最有趣。“孩子們開心極了,事后,他們生動地寫下了這次有趣的活動。”
二、培養學生觀察的習慣
學生對觀察有了興趣,教師進一步指導,他們進行這方面的訓練,逐步培養他們主動觀察的品質和勤于觀察的良好習慣。指導學生開展觀察訓練,要注意下面幾點:①有計劃有步驟由淺入深地進行。如先引導學生觀察靜態的事物,再觀察變化中的事物;先觀察單一的內容,再觀察繁雜的內容;先觀察熟悉的,再觀察生疏的;先觀察具體的,再觀察抽象的;先作短暫性的觀察,再作連續性的長時間的觀察等。在低、中年級,指導學生細一些,具體一些;到了高年級,可以只提出要求和注意點,放手讓學生自己去觀察;②指導學生處處留心周圍的事物,對什么都感到有興趣,有勁頭,什么都想去看一下,聽一下,聞一下,摸一下。例如,拿到一分錢,看看它是什么形狀,什么顏色,它的正面,反面有什么圖案;見到一幅畫,看看它畫的是什么內容,表達畫家的什么思想感情;種下一盆花,觀察它怎樣發芽、長葉、爬蔓、開花;走進一幢房子,觀察房間的大小,結構和陳設;碰到一個人物,注意他的外貌、語言、行動,捕捉其性格特點。事實證明,平時對各種事物細心觀察的學生,他們的作文均有些新意,詞匯相對來主也生動、豐富一些。而平時不善于對各種事物進行觀察的學生,他們的思想認識略顯淺薄。因此寫起作文來缺乏,一味模仿,有時甚至抄襲。總之,要引導學生在生活中處處留心,逐步養成勤于觀察的良好習慣。
蘇霍姆林斯基說:“觀察就是思考和識記知識之母。”教師一定要注意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開闊學生的眼界,擴大學生的知識面,開發學生智慧,為學生的寫作打下堅實的基礎,創造有利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