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忠
【摘要】通過對中學生群體的旅游主體、旅游客體和旅游消費等方面調查、統計和分析,探究中學生旅游現狀,并就某些方面提出建議,闡述中學生可以通過旅游得到全方面的鍛煉,旅游在促進中學生健康成長過程中有著不可替代的優勢。
【關鍵詞】中學生.旅游.調查
1.調查目的
近些年來,我國的人均消費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旅游已逐漸成為了人們的一種生活方式。旅游的益處為大家所認可,很多家長都愿意讓孩子通過旅游緩解學習壓力,和孩子在旅游過程中建立更親密的關系,在旅游中得到鍛煉和成長,筆者主要對中學生的旅游現狀進行調查,探討中學生旅游的必要性和在旅游中應該注意問題。
2.調查方法及時間
筆者與課題小組主要采用“問卷調查”和“現場采訪”兩種方式,其中“問卷調查”又采用了互聯網電子問卷表和學校現場紙質問卷表兩種形式,其中學校現場調查時間為25天,網絡調查30天,共五所中學的學生參與調查,收回調查問卷200份。
3.調查內容
重點針對對旅游主體、旅游客體、旅游消費等方面進行調查。
4.數據統計和分析
4.1旅游主體
從性別看,男生占48%,女生占52%,基本持平,沒有重男輕女現象。從出游頻次看,12%的人每年出游2次,29%的人每年出游1次,35%的人三年內出游了1-2次,24%的人三年沒出游;從出行時間看,多集中在暑假8月份,暑假8月出行占89%,寒假和其他時間占11%;從同行人員看,14%由父母共同陪同,41%由母親陪同,30%由父親或其他人陪同,15%無人陪同;說明目前中學生旅游,具有人數多,頻次較高,時段集中的特點,同時也反映出目前中學生自由活動空間小。從對旅游的認可度看,絕大部分人非常喜歡旅游,選擇非常喜歡和應該旅游的占87%,選擇無所謂的占11%,選擇不喜歡和不應該的占的2%;從旅游計劃性看,提前收集旅游信息自主研究制定的占7%,委托旅行社制定的占71%,不制定的占12%。反映當前中學生依賴心重,獨立自主意識不強。從旅游收獲來看,認為旅游長見識、減壓力、嘗美食、交朋友的占77%,認為旅游讓親人之間更為親密,身體得到鍛煉的占23%。調查顯示,中學生學習任務重,升學壓力大,生活是相對枯燥乏味的,期待利用假期旅游親身體驗平日里在電視、電腦、手機、雜志等旅游媒介上看到的美麗景色和風土人情,徹底的放松身心。
4.2旅游客體
從旅游地看,中學生想去旅游的地方可以分為以下的五大類:繁華都市、水鄉古鎮、海島、名勝古跡、名山大川。其中選擇繁華都市的占47.5%;選擇自然景觀的有占比23%;選擇海島的占比16%;選擇其水鄉古鎮人數最少,占13.5%。調查顯示,繁華都市在食、住、購、行、娛方面以其舒適度高,對中學生更有吸引力,這與目前中學生普遍不愛運動,喜歡高科技產品,追求精致生活品味有關。從旅游經費看,消費1萬元以上的占9%,消費1萬至5千元的占32%,消費5千至-3千元的占40%,消費3千以下的占19%。從花費構成看,住宿、門票、交通占比最大,約達65%,飲食占比10%,購物占比25%。從出行方式看,參加旅行社的占比71%,自助游占比29%;從交通方式來看,選擇火車和汽車占85%,選擇飛機占10%,選擇其他交通方式的占5%。從經費來源看,中學生外出旅游經費主要來源是父母給的,只有少部分是通過在業余時間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兼職來賺取外出旅游的經費。可見,中學生旅游,由于沒有經濟決定權,又在大都在陪同人員的監護下,絕大部分消費行為較為理性。
5.旅游行為的影響因素
5.1經濟因素
對于中學生來講,外出旅游最大的影響因素就是經濟因素,這決定著他們的旅游目的地和所有的旅游行程。中學生生活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忙碌的學習生活中渡過的,平時他們沒有時間去做一些兼職以供自己外出旅游,少部分的學生會選擇在假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兼職,用賺得的錢和小伙伴去旅游,由于經費有限,所以在外出旅游時消費受到了很大的約束。
5.2時間因素
當前中學生學習負擔較大,在上學的時段即使有周末放假,由于經過了一周緊張學習,大部分中學生選擇在家休息,或是參加課外補習和完成作業,所以對于中學生來講,外出旅游的時間基本安排在假期,這是集中消費的主要原因。
5.3文化因素
對于中學生而言,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還沒有進入成熟階段,所以不同的文化和家庭背景會對他們的旅游行為和消費觀念產生影響。
6.建議與結論
6.1旅游要不盲從。中學生學業重,出游一次不容易,要珍惜每一旅游機會,聽從自己的內心,去自己真正向往的地方,感受全程的快樂休閑。
6.2旅游要有準備。俗語說“行萬里路,讀萬卷書”,在選定旅游地和制定旅游路線前,應充分了解當地風俗民情、名勝古跡、杰出人物、美味佳肴,做好旅游攻略,確保旅行安全和健康,不要因旅行中的吃、住、行考慮不周,使旅游的快樂打折。
6.3旅游要有想法。俗語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行萬里路,不如閱人無數。”旅游不應是簡單的走馬觀花,要帶著問題,邊游邊思。這個世界上,最具生命力的是文化,各地人文景觀亦是當地文化的主要載體,旅游要帶著文化去體味所看之景及所接觸之人之事,才會心有所動,念念不忘。
6.4旅游消費要量入而出。絕大部分中學生旅游靠家庭資助,在制定旅游攻略時,自己的期待和家庭經濟條件要綜合考慮,不盲目攀比。旅行中也要盡量避免計劃外的支出讓父母為難。在沒有任何心理負擔情況下進行的旅游,才能讓自己的心靈得到徹底放松,全身心享受旅游帶給身體上和精神上的愉悅。
6.5旅游有益身心健康。適當的旅游可以釋放壓力、鍛煉身體、開闊眼界、廣交朋友、錘煉意志及重識自我,對成就一個成熟的心智大有裨益。愛旅游的人因見多識廣,往往比較通達和樂觀,是生活中最受歡迎的群體。從某種角度看,旅游在促進中學生健康成長中的優勢,是其他任何事物都不可替代的。
【參考文獻】
[1]蒙睿.我國青少年旅游網絡建構的初步探討[J]. 旅游學刊. 2001(01)
[2]趙幼芳. 試論我國國內旅游的青少年學生市場[J].旅游學刊. 1996(04)